鲁直人:人民警察何以成了人民公敌

民意一边倒地支持杨佳「七一」这天,正值官方以各种形式纪念中共诞生八十七年的时候,在上海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杨佳杀警案。正如网上所传,二十八岁的杨佳刀法?熟、见血封喉,一路杀到二十一层楼,十个警察倒在血泊中,其中的六个「纵做鬼,也幸福」去了。在笔者看来,这次袭警案后,网上所表现出的几乎是一面倒地同情凶手的舆论,其象徵性意义远远大於这桩凶杀案件本身。一个不杀女民警专杀男民警的青年人,在众多网民眼中,居然成了「大侠」、「刀神」、「烈士」、「义士」和值得仿效的「英雄」,还有很多人写诗写传记来讴歌他,这说明了什么?这件案子,应该给人们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本来应该是作为保护神的人民警察,何以变成了「国人皆曰可杀」的人民公敌?

老舍笔下的旧警察是好人

警察,是每一个现代国家维持社会正常秩序所必须设置的国家机器,是正常运转的公民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过去,警察本身,既可以成为施暴者,但也是社会底层的一部分。看看老舍的那些作品,旧时代的警察,一个个是那样淒苦悲凉,无论是《我这一辈子》的主人翁,还是《四世同堂》中的白巡长,都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底层人物。

到了中共建国后,警察的地位得以提高。到了文革期间「彻底砸烂公检法」的时候,警察又不行了,成了革命的对象,连当年的公安部部长都不免遭到囹圄之灾。到了所谓的新时期,人民警察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警察的特权和腐败与社会其他行业一样,同步显现出来。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之前,警察是基本上不介入政治斗争的,「四五」运动镇压群众,工人纠察队是主力,警察是副手。到了「六四」,警察基本上置身其外,只要社会治安不出问题,连小偷都支持学生而罢偷了,北京警方乐得休闲自在,警察学校的学生也走向天安门广场声援学生运动。我手里有一张当时的照片,八九年「四?二七」大游行时,长安街上的警察不但不按照市委的指示阻止游行队伍,反而给游行学生倒开水喝,周围的群众一起鼓掌欢迎,高呼:「人民警察人民爱,人民警察爱人民!」

江胡时代警察角色的转换

中共到了江胡这第三代、第四代,警察的角色来了个大转换,除去维护社会治安之外,警察队伍已经蜕变成为特殊利益集团的御用工具,成为中共党魁直接控制的御林军。尤其是罗干、周永康接任政法委书记之后,警察成了政治斗争直接参与者,正如这次甕安事件中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的一句话:「县委动不动就把公安推到前边,激化了官民之间的矛盾。」

在中共各级党委牢牢掌控对各级公检法一元化领导的专制体制下,不要说甕安县委,试看近年来全国各地,哪一个领导人在对付政治对手时,不是把公安推向前边的?劳资纠纷时,动用警察来对付维权罢工的工人;上访站,动用警察来截访抓人;对维权人士,警察无所不用其极地监控他们;在农村,对不按计划生育政策结紮人流的农民也动用警察;拆迁时,动用警察来威胁房主……。这其中,很多警察的作为,已经超出了《警察法》所规定的权限。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警察,早已沦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打手。社会矛盾与官民冲突所形成的积怨,也只有让站在第一线的警察来顶雷。每年的袭警案,造成三百名以上的警察丧生。像这次杨佳案和甕安事件,首当其冲就是警察,不能不说是警察的工作失范和职责越位所造成的。

警方骄横之气日益严重

就在这角色的转换中,作为国家机器的警察可以说是位重日隆,权倾一时.尤其是身为公安部长的周永康,居然能晋升为十七大政治局常委,这是中共公安部的创建人罗瑞卿以及毛泽东的重臣谢富治都不敢想像的。在中国,居然还上演了一齣身为最高法院院长和第一大法官的萧扬向公安部长周永康汇报工作的政治笑料。较之旧社会的「白巡长」,今天大概没有比警察更强势的职业了,几乎成了基层社会的「特殊利益集团」,所以前几年才会出现山西警察与北京警察叫板时,竟动用黑社会打死北京警察的特大新闻。

周永康主持公安工作后,警方骄横之气达到了顶点.周永康一声「公共场合下,警方对不法分子可以开枪击毙」令下之后,全国各地发生多起警方无法无天、滥杀无辜的惨案。今年年初,在广州,一名警察竟随意开枪,把一个副教授无辜击毙,此案至今还没有下文。据内地的媒体报道,一些县市的公安部门包括公安局长,居然沦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新近披露的渖阳宋鹏飞涉黑案,在他身边居然有十二名警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黑社会保护伞。民间有谚:「过去的土匪在深山,现在的土匪在公安。」虽然有些偏激,但也能说明公安素质低下的严重性到了何种地步。

无可讳言,在基层,广大警员为保卫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付出了很多心血的,但在中国司法黑暗、公器私用的大环境下,这些本属应有之义的「好警察」的所作所为,也只能算是「小补之哉,无济於事」。俗话说,「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更何况那些敢於作奸犯科的都是些硕鼠巨贪呢!不然,何以会出现甕安万民骚动怒烧公安大楼的场景?何以会出现血溅百步、「见血封喉」的杨佳?何以会出现那些「国人皆曰可杀」的众多网民?值得统治者深思的,更应该是网上流传最多的那句老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