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距8年再次观赏奥运开幕式,我不会掩饰自己被震撼的感受。从民族元素、国际化,以及高科技带来观赏的新奇性、完美性,都几乎无可挑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并对未来充满美好期待,这都没什么可质疑的,但是欠缺或者说故意回避了当下现实。因此,开幕式上庞大的广场仪式感华美掩盖了现实社会的苦难,留给中国人对古代文明的自豪,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这是刻意制造的幻象,是一剂精神鸦片,淡化了现实的苦难。现实是如此的不堪,只抽选远古的文明和虚饰的和平就没有基础和意义,开幕式华美就充满可疑之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什么都不缺,只缺乏诚实。不能无端怀疑当局是否给予张艺谋指令,但是,张艺谋自愿顺从政府意志,几乎是不用猜测的。
但也正是这种完美的幻觉,让人很容易失去方向感和判断力,在幻觉过程中或幻觉消退后而产生的现实不真实感,才是最为恐惧的。如同吸食鸦片的整个过程——期待、亢奋、虚幻、舒服、失去判断,开幕式都给予了。作为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成长者,或者西方人认知的中国文明被抽象的“四大发明”,不管你是什么身份,都让你无从否认这场开幕式的华美和奢华——不单单是金钱可以堆砌而成的。即使用最挑刺的眼光,都无法否认自己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我们可以抛开传统文化被演绎的“和”、“礼”等核心价值,但是若只把文化推向最原初的文字的技术功能,以及文字赋予由书写而衍生的表达和交流的功用,开幕式都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象形和敷衍的书写、卷轴画、唱腔、太极拳、四大发明功能性的魅力。
开幕式的现实版,对接的是清帝国盛世时的圆明园——中西建筑和园林精华,以及收藏其中的文化和艺术经典。它指向天人合一、文化艺术、开放包容,它承载的确实是中华帝国的最高文明。它是民间智慧,源自人们的创造,但是,它又与民间是疏离的、被隔绝的,它远离真实的社会和老百姓的生活。
开幕式所想达到的功用,跟鸦片一样,就是提炼、包装、制造幻觉,它是送给中国人的精神鸦片,对于外来者则是利益、好奇和冒险的多重诱惑。这个判断产生的逻辑前提是:权力对民间社会构成制度性的长期的残酷侵犯。不是在于物化本身,而是幻觉制造了强大的强制力和控制力,而且被贴上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标签,因此,它们不再是一座园林建筑和一场盛大开幕式,具有炫耀、颂扬权力和美化社会的勃勃野心和企图,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向世界炫耀权力、财富,权力示威,也是虚弱自卑的表现。
体育项目、罂粟花、园林建筑,原本都是美好的事物,但是一旦被权力化或者说被意识形态化,本身的面目就模糊了。在专制的国度,体育无法与人权自由清晰切割。权力依附奥运会,乔装打扮,甚至产生国家、民族强盛的幻觉,而掩盖政府绑架国家和人民的真实意图。但是,幻象毕竟是虚幻的,就像圆明园所证明的,看似强大完美,实则不堪一击。制造幻觉者,也是在释放恐惧,久而久之也会被幻觉压垮。
无论北京奥运会场馆如何漂亮,开幕式如何获得喝彩,都无法改变中国人权恶劣的记录。有必要再三提起1936年柏林奥运会引起的警醒,今天中国与1930年代的德国,在社会生态上有相似性。柏林奥运会正逢纳粹政权上升阶段,德国人一厢情愿地认为,希特勒个人意志与国家利益是一体的。在一战战败18年之后,无论德国政府,还是民众,都急切盼望走出战败的挫败感,重拾民族自信。于是,民众的民族沙文情绪被不怀好意地鼓动,随之被个人野心利用,放松了制度民主化建设的努力和对权力必要的警惕,自动放弃了监督和限制政权的权利;奥运参赛国,被虚幻的国家民族自立迷惑,纵容了并承认了纳粹政权沙文主义的正当性,普世原则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放弃。于是,仅仅在几年之后,德国民众和欧洲其它奥运参赛国就尝到了战争的苦果。并不是奥运会本身有何过错,而是奥运会被政治野心家利用。奥运会也可当作阻止独裁扩散的舞台,抵制奥运是最好的方式。
中国社会由贫穷、封闭走上国力积累和上升阶段,政府与社会是分离的,政府的价值观和利益取向,取代了国家和民众的自由选择。历史需要中国走出百余年的衰败影子,政府也急切地想在世界上把自己包装为国家、民族的代言人,以掩饰缓解执政非法性的危机。强盛的民族主义背后往往都有一个独裁政权作祟,体现的是权力的意志,而不是民众意志。奥运会便被选做最好的包装工具,虽然假冒人民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