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柠:朝鲜:“摘帽”的动力

随着时间离白宫承诺的45天国会审核程序的终止期(8月11日)越来越近,美朝双方均进入读秒状态。几乎在最后一刻,平壤姗姗来迟的答复终于被传到永田町首相官邸:日朝绑架问题实务谈判,将于8月11日至12日,在中国沈阳重开。对日本来说,这是6月11日在北京的日朝谈判上,朝方承诺对绑架日本人质问题重新调查以来,期盼已久、终被兑现的谈判。

为什么不早不晚,偏偏是8月11日?用日外务省官员的话说,“不继续推进美朝协议,‘支恐国家’认定便不会被解除。而朝鲜考虑即便为推动美朝协议计,日朝谈判亦应重开。”对平壤来说,在8月11日前,就重新调查的方法问题与日谈判,并不意味着立刻开始调查,未尝不可;朝鲜并未失去什么,同时也给赖斯一个面子,何乐不为?因为在7月23日于新加坡召开的六方国家外长磋商上,日外相高村正彦曾向美国务卿赖斯告状说“朝鲜6月承诺的重新调查尚未实施”,后者安抚前者道:“我一定负责向朝鲜转达。”

11日“摘帽”与否,其实并不取决于日朝谈判,那无非是一个筹码而已:有它,对平壤是一种“加分”;无它,不过是多一点不利。比日朝谈判更重要的决定性筹码,显然是对朝方核计划申报结果的验证问题。美从官员、政治家到媒体,放出了种种信号,警告平壤若不同意华盛顿提出的验证“路线图”的话,“摘帽”可能被保留或延期。但对平壤来说,幸运的是,所谓8月11日的时限,并非指验证结果而言,而是指验证“路线图”的确立。换言之,平壤只需在8月11日前,对美方“路线图”作出原则同意的表态即可,而验证作业本身,紧赶慢赶,恐怕也要拖到今年10月前后。而10月30日,是朝鲜实现其全部核设施“去功能化”的所谓“第二阶段”时限。

一般说来,即使因验证进度等原因预期进程出现适度拖延,白宫也应在10月30前兑现对平壤的“摘帽”。就是说,把验证截止日定在“第二阶段”关闭的时点前后。因为首先,作为保险措施,美须体现其“摘帽”行动的可逆性:万一平壤不兑现“第二阶段”承诺的话,华盛顿可以让平壤在黑名单上“定格”来反制;其次,10月31日作为“第二阶段”的关闭点,既是平壤实现去功能化的时间下限,也是布什本人作为总统被“去功能化”的下限———要想摘到“解决朝核问题”的果实,须在此前下手。否则时不我待,“遗产”有轮空的危险。

所以,目下日朝谈判重开,说白了,无非是平壤为争取被如期“摘帽”而酿造的法定必要条件而已。但“必要”未必“充分”,“摘帽”承诺之被兑现与否,还取决于其他更重要的条件。对此,平壤深谙于心。因此,很难说能否就接受日方调查阵容,展开“底掉式”彻底调查问题及劫持日航班机劫机犯的引渡问题达成协议。

不过,虽说如此,对日本来说,毕竟是一次来之不易的谈判机会。刚刚改组的日本新内阁已启动“万全”的应对体制:官房长官町村信孝要求朝鲜担保将展开“有实效的再调查”;而在绑架问题上深孚众望的女议员、首相辅佐官中山恭子出任新设的绑架问题担当相,则被认为是对朝谈判的重量级砝码。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