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内:人民需要中国男足

2008年8月11日

“胜固可喜,败亦可敬”、“重在参与”、“平常心看胜负”,这些编辑守则被中国媒体每天贯彻,但,很不幸,它们并不适用于某一项运动,准确地说,是某一群运动员:中国男足。

在一片英雄赞歌中,这群倒霉蛋被钉在狗熊的耻辱柱上。至少有一家报纸模仿了长春新文化报早前“无字报道”中国男足时的愤怒表情:上海新闻午报。这家原以文娱报道为特长的都市报在内版头条刊发大号黑体标题:我们对中国男足无话可话。标题之外不作文字报道。

对中国男足这个“扶不起的阿斗”来说,市场化媒体口诛笔伐应该早已习惯,这是他们一贯以来的待遇。但今天,就连中国最具备官方色彩的媒体也难以克制怨恨。人民日报记者汪大昭在这家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上发表了一篇充满无奈之情的文章,他写道: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两次为中国足球送别……原先说好是“要踢出老百姓满意的比赛”,现在看来,离这个日子还远着呢!而就在这篇描述中国男足“梦断奥运路”的旁边,编辑为中国男子手球队赋予了一个“虽败犹荣”的标题。中央电视台白岩松在电视直播中给出的评价是:“为了不影响人们看奥运的心情,中国男子国奥队决定更迅速地退出”。新华社则发布奥运时评,更加“哀莫大于心死”:中国男足,请忘掉奥运会吧。作者指责中国足球管理者急功近利、无能为力。于是,在一天连夺四金的喜气洋洋中,东方早报放弃了所有金牌英雄们的喜讯,把这则讣告般的标题和郑智用手遮脸的照片化作头版。

同样是输,中国男足是被斥为输球又输人,姚明率领的中国男篮则是“输得精彩”。在与美国梦之队的较量中,中国队员输了31分,但这已经是中国队的最好战绩。媒体在感叹美国队员之强悍外,亦广泛称赞中国队员表现,同时将布什观战的花絮放上版面。

多家报纸针对俄罗斯和格鲁吉亚运动员在领奖台上互致一吻发表评论,称赞“体育让政治走开”。而此时,格鲁吉亚已然不堪俄罗斯重兵打击,主动议和。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均在此刻发表评论,再度急呼“奥运停战”。

“施罗德批德政界:忽视北京奥运会乃不识时务”的中新社报道在腾讯和搜狐新闻上获得强调处理,文中引用德国之声的话语称:虽然他在批评中没有点名,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批评的是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

红网作者毕晓哲发现,面对杜丽冲击首金失利,在被戏称为“愤青集中营”的互联网上,我们看到的却是海量的宽容和鼓励。评论称,对杜丽的“温暖评论”见证大国进步。该文得到新浪和腾讯评论编辑的推荐。

奥运期间新闻采访透明化的承诺需要到新疆阿克苏库车县兑现。瞄准国家公安力量的暴力恐怖爆炸袭击连续发生在远离北京的新疆,有记者放弃体育报道转而远赴边陲。当地举办新闻发布会,向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媒体记者介绍情况。

媒体知道哪些奥运报道最受欢迎,最能被人传诵。于是,常见的总有那些中国奥运英雄牺牲人间伦常的感人故事。恐怕如今就算是有人公开批评这种舆论报道视角很不“人文奥运”,也不能改变这种报道常态。正如该篇网易评论推荐文章所说:“平常心”,我们喜欢挂在口头上:“功利心”,大概一直都埋伏在内心里。

埋伏在心里的何止一个功利心。闾丘露薇为中国青年报撰文,称在北京呆了一个星期,发现一些曾经发生的变化,又开始慢慢恢复原来的样子。“我们期望着一个奥运中的新北京,期望着人文奥运培养出新北京人。但是如果这些期望都是来自于别人而不是自己,或者这样的期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那么期望即使会产生效果,也只会是短期的,因为没有一种真正的力量,支撑着我们继续下去,直到发生从量到质的变化。”

但就算是为了做给别人看,也不能忘记坚持,或者坚持也能变成一种习惯?新京报的社论是“用掌声和微笑提升国民精神”,人民日报则在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当好东道主”。环球时报关心的比较具体:奥运观战,该加油时再加油。

在金牌聚焦之外,引述各国领导人表态和舆论称赞开幕式的报道仍然维持相当力度。

记录说明:1、受客观条件和个人精力所制,本人媒体观察视野有限,我努力使之不偏颇,并争取在有机会时修正。

2、我尝试观察记录媒体倾向、技巧以及自感有趣之处,努力保持旁观,不作“合理想像”和无谓评论。

3、仅记录来自公开渠道的内容,不引用宣传通知等“圈内消息”,我努力保持一个普通受众的观感。

(作者徐达内:曾供职于上海多家报社,现从事互联网行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