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逸明:应该被“问责”的不仅仅是孟学农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仅仅因为奥运会在中国召开,更因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系列天灾人祸,从四川大地震到瓮安骚乱,再从杨佳袭警案到三鹿毒奶粉事件,几乎全都具有爆炸性的新闻效应。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残奥会又在中国召开,正当举国上下再度沉浸在民族主义的狂热之中时,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9月8日发生了特大溃坝事故,截至9月14日18时,已经确认254人死亡,34人受伤。

山西洪洞去年曾因为黑砖窑案而举世瞩目,非常巧合的是,洪洞县和襄汾县同属陕西省临汾市,重大事件接连在此地发生,让人不得不对此地的人权状况和生产安全深感担忧。山西作为一个煤矿大省,这里的矿难发生频率高于其它地方并不值得奇怪,尤其是在这种官商勾结的体制之下。去年的黑砖窑案得以披露后,原山西省省长于幼军在几个月后调任文化部副部长,外界很难知道于幼军的调职是否和黑砖窑案有直接的关系。于幼军走后,曾经因为在2003年萨斯爆发期间隐瞒疫情的原北京市市长孟学农东山再起,被任命为山西省的代省长,2008年初正式成为省长。

孟学农作为中共的团派大员,和胡锦涛的关系可谓非同寻常,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却深得胡锦涛的信任,否则就不会由一个汽车制造厂的小干部青云直上成为北京市市长。和其他中共官员一样,孟学农的简历中虽然拥有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但那只是为了满足升官的需要走过场的结果。孟学农充其量不过是高中学历而已。截止2003年,孟学农进入北京官场已经整整20年,令孟学农始料未及的是,如日中天的他却在上任北京市市长短短几个月后就被剥官削职。当然,让孟学农下台并非胡温本意,只是为了封江派之口,不得不让其为前卫生部部长张文康的下台“殉葬”。

胡温上任以后,为了显示其所谓的“务实”作风,于是抛出“问责制”以迎合民意,知晓中共官场潜规则的人都不会不知道当时孟学农下台的真正原因,但在中国的官方媒体上,这却被宣扬成胡温对“问责制”的践行。毫无疑问,“问责制”的提出是一种进步,但在中国这种政治体制下,“问责制”却完全不可能真正推行,不仅如此,反而会成为掩饰官场权力斗争黑幕的遮羞布,甚至直接沦为为权力斗争服务的工具。

孟学农被免去北京市市长一职之后,2003年9月开始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虽然是正部级,却在权力和政坛影响力上远不能同之前相提并论。经过4年的沉寂,孟学农终于等到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他被重新启用让人们看到了胡锦涛任人唯亲和党同伐异的陈旧政治思维。

孟学农这样的无德无能之辈能够红袍加身彰显出了中共政坛用人标准的中国特色,扫视中共官场的团派官员,诸如此类的人还有不少,如山东省省长姜大明、上海市市长韩正等。这些人在执政能力和人品上难以让人认同,他们普遍善于钻营,溜须拍马和见风使舵是他们的看家本领,往往这样的人在中国现今的政治环境中才具有权力拓展的广阔空间。孟学农沉寂的4年中,虽然鲜见他在媒体上抛头露面,却难免胡锦涛对他的时常惦念,并寻找合适的机会让他重返权力要地。孟学农担任山西省省长一职,据称是由胡锦涛亲自拍板决定。孟学农如今再度下台,这让其人生和仕途充满了戏剧性,这种曲折的从政经历在中共政坛上实在是非同寻常。

毋庸置疑,孟学农是胡锦涛心目中的痛,5年前对他的“挥泪斩马谡”是,今天他的“引咎辞职”更是。胡锦涛虽然在权力斗争上手腕越来越灵活,但他却万万没有想到对孟学农的“厚爱”是这样一种结局。据香港《明报》引述山西官场流传的消息称,原本山西省委及省政府将会在近期有一系列人事变动,已在山西任职7年之久的省委书记张宝顺将会调往中央任职,孟学农则会顺理成章地升任省委书记,而接任省长的热门人选,则包括今年5月从华能国际董事长一职转任省委常委、副省长的李小鹏,以及同为省委常委的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可以想见,这次襄汾溃坝事件将让整个人事调动规划推倒重来。团派再损一将,这是胡锦涛所不愿看到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山西这几年走马灯似的更换省长,从于幼军到孟学农,再从孟学农到接任他的王君,省长“短命”似乎是山西官场的常态。从这种意义上讲,胡锦涛也许压根儿就不应该让孟学农到山西任职,如果把他安排到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东部省区,也许不会承受溃坝和被迫辞职的“厄运”,而且还可以让他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助一臂之力。孟学农在此次引咎辞职之后被有些媒体称之为“中国最倒霉的官员”,事实确实如此,不过,他这样的人能登上这么高的权力宝座却已经是个奇迹,是他的幸运,但愿他自己不会发出“人能命不能”的感慨。

孟学农“引咎辞职”以后,中国媒体上一片赞扬之声,不仅仅赞扬孟学农放弃权力的自觉性,更大力赞扬胡温是在“打造责任政府、健全行政问责制”。从中共官员一向嗜权如命的情况来看,孟学农名义上是“引咎辞职”,实际上极有可能是受到了高层的压力,而高层的压力又极有可能是来自于团派之外。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广东省委书记任上曾人为制造出枪杀汕尾村民的惨案,此后不仅没有遭到“问责”,反而官运亨通,从地方大员爬到了国务院副总理高位。张德江的作为在性质上远比孟学农恶劣,所以说,孟学农的下台所凸显的不是所谓“问责制”的强大功效,而是中共官场权力斗争的残酷。如果真要“问责”的话,更应该问提拔孟学农的胡锦涛之“责”。

2008年9月16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