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教授的“形象”问题

◎赵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说到教授的形象,我总会想起谢泳先生写的《过去的教授》、《遥想教授当年》等文章。他所谓的“过去的教授”,是指1949年之前北大、清华、西南联大的教授。在谢泳的描述中,那时候的教授刚正不阿、敢说敢做,人格学问都修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面对他的描述,我总会想起“风清骨峻”的美学风格,让人既缅怀又向往。那个时候的教授有没有蝇营狗苟之事?自然也是有的。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便把教授们的“丑行”搬到了自己的小说里。但瑕不掩瑜,我们今天说起西南联大,可能会想到汪曾祺先生笔下的描述,也可能会想到谢泳先生的研究,却不大会想到《围城》里面的事情。在历史事实面前,小说反而显得不大真实了。

1949年之后的20多年中,教授的形象开始变得暗淡了。我们现在虽然知道当年也有陈寅恪那样的教授,但总体而言,教授是一种灰不溜秋,蔫不拉叽的形象。那是被专政工具打成“臭老九”之后的“丑学”风格。而教授也常常成为当时的文艺作品丑化、矮化、妖魔化的对象。“文革”电影《决裂》中有一位兽医教授孙子清,他上课时大讲“马尾巴的功能”,结果被前来求医的老农和学生们当场“造反”,孙教授也因此成了被人笑骂的喜剧形象。现在看来,这种形象显然是被“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塑造的结果,它的真实性其实是大可怀疑的。

在我的印象中,整个80年代似乎还不存在一个教授的形象问题。究其原因,大概是那时候的教授还少,他们还没有形成一个特殊阶层,他们的是非功过也就无法进入公众的视野。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在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是教授进入了批量生产的时代,于是民间有了“教授满街走,讲师不如狗”之类的说法;另一方面,经过市场经济的培育和打造,经过项目、课题、权力、媒体等等的武装或包装之后,一些学科的教授迅速“先富”起来。教授成了有文化的大款,改变了以前穷酸饿醋的形象,这自然是好事,但他们因此也开始成为公众、媒体甚至作家关注的对象。

比如,我所知道的以教授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近年就出过好几部。像《桃李》、《所谓教授》、《风雅颂》、《教授》等等,里面均涉及到了教授的生活。我也发现,一旦让教授的生活呈现出灯红酒绿“堕落”相时,作家往往选取的是那些先富起来的学科。比如,《桃李》写到了法学院的“老板”们如何耀武扬威,《教授》写的是经济学院的教授赵亮如何春风得意。赵亮甚至沾沾自喜地说:“我们这些大学教授啊,现在有一个新的绰号,挺好玩的,叫做‘叫兽’,还谐音,叫兽叫兽,整天叫唤的野兽———在课堂上、电视上、研讨会上,甚至是女人的身体上叫着,哈哈哈,据说这是一个女学生发明的,她把它送给了自己性贿赂之后取得了学位的男导师,于是这个绰号就不胫而走了。”

以我的判断,《教授》并非一部上乘之作,但它却用赵亮的故事书写了“教授”变“叫兽”的新神话。与此同时,叫兽也大有取代教授之称谓的趋势。君不见,但凡一些负面报道发生在教授身上,网民们就像上山围猎发现目标一样兴奋。他们唤着叫兽,说着秽语,操着家伙,把某个教授一顿狂扁,然后扬长而去。而在这种语词游戏的替换中,叫兽似乎也成了教授的新形象。它含义丰富,意味深长,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

教授以如此形象面世是值得深思的,它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种种问题。比如,我想到的是,当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总体下降时,教授阶层自然也不能幸免;当教授阶层中的一些人成为既得利益者时,他们与民众就在两极分化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紧张关系。但是话说回来,教授阶层也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依附在现代教育体制设置的各个学科上,并因此与某个学科和学科背后的利益、权力等等结成了神圣同盟。所以,以我之见,今天教授的道德文章水平甚至是与他所在的学科紧密相联的。这也就是说,虽然《教授》中的赵亮由教授变叫兽可能很真实,但他的故事并不适用于教授群体。就我的目力所及,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配得上“叫兽”这一剽悍称号的人就不多见。

话说拙作《程春明是在替人受过》(《南方都市报》2008年12月25日)刊发的当日,笔者亦把此文贴到了自己开在“天涯虚拟社区”的博客上。没想到短短两三天时间,此文被点击三万多次,收获评论250多条。大多数评论依然是对程春明教授的“围猎”,这并不奇怪,却也有少数网友发出了理性思考的声音。一位名叫“观是音”的网友说:“近些年来,很多媒体通过各种方式妖魔化知识分子,引起知识分子内斗,其实仔细分析下各种负面报道,会发现很多所谓的教授劣行的主角,要么是那些依仗手中权力攫取了教授职称的贪官污吏、不学无术之徒,要么就是捕风捉影,上纲上线。教授中有没有禽兽?肯定有,但是有没有这么严重?可以肯定地说,教授们绝对比记者们、官员们、戏子们、公务员们、医生们要干净得多。只不过形势需要,再次从舆论上被打成臭老九而已。”这位网友看得清楚,说得也透彻,我觉得他是个明白人。

而我则想起了《废都》一书中孟云房对庄之蝶的评价,大意是:即使庄之蝶堕落了,他在这个城市的文化圈里也还算是最好的。我不知道这个评价是否适合于教授。我能够确定的是,即使适合,这么个比法其实也是一件让人伤感的事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