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末,中国社会科学院某研究所研究员某先生来湖南讲课。我很荣幸,不仅亲聆授课,还与他共进晚餐。先生以他的学识和敢说真话著称,是各大主流政治新闻类媒体的宠儿,算得上是个“人物”。在饭桌上,他涛涛不绝地跟我们侃起了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热点话题。细细品位,先生风趣幽默,知识渊博,语出惊人,率真坦诚,不愧为难得的良师益友。
几杯酒下肚。先生来了精神。跟我们讲起他的一些陈年旧事。
先生虽为一书生学者,但在全国最关心的“三农”问题上颇有建树。从中南地区某大学调到北京。后来被某些中央领导器重,“身价”不断上涨。
先生跟我们谈及一年多来,他面临人生最艰难的时刻。痛苦状况溢于言表。他跟我们会声会色地讲起了他近段时间遭遇的“不公平待遇”。
先生在一年前,被定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侯选人之一。在名单正式确定之前。中央安排所有候选人为期半个月的集中学习。先生在学习期间,一直循规蹈矩,认真刻苦,本来全国政协委员的“帽子”马上就要到手。因为一个小小的意外,让他后悔了一年多。
事情是这样的。集中学习结束后。某国务委员前来听取思想汇报。意思很明显,就是检查半个月的学习情况。组委会要求每个学员要当场表决心。当然这是我党历来的政治传统。
先生说,思想汇报会召开之前。一位全国知名的水稻研究会专家和一位经济学家很聪明,告假。先生说,他们都是老油条,很狡猾,知道开会的目的,所以提前就溜了。
在大会上,先生最后一位发言。在他之前,有一为国家重点大学的副校长,是一位女士,海龟。轮到她发言时,她大言不惭地说,通过半个月的认真学习,我认为,中国的民主程度要比西方高多了。听后,先生当即就有点火冒三丈,但他按耐住了。
后来大会主持请他发言。他婉言谢绝。大会主持坚持要求,实在无奈。先生一时冲动,就“指责”起女校长:“难道短短半个月,某些人就那么深刻体会到中国的民主胜于西方,我想主要是因为某些人在西方只是属于边缘人物,所以才会下这样的结论,我们守寡了几十年,不要为了一点利益,就把贞洁牌坊砸了!”
话音未落。女校长就面红耳赤地跟先生争论起来。当时的现场一片混乱。
会议结束,安排了晚餐和学员合影。在宴会厅里。先生一个人一桌。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他坐一起。学员合影时,没有一个人叫他。
当然,结果可想而知。全国政协委员搞掉了。但事情远远还没有结束。
先生回社科院后,先是挨了领导的一顿批,骂他不识时务,辜负领导推荐他的良苦用心。领导最后要求他写一年的检讨。单位分房,本来之前有先生的名额,最后也搞黄掉了。当然,此事件一出,先生“名声在外”,对他后来的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产生了不少的影响,他变成了一个“敏感人物”。
最让他苦恼的事情又来了。那位被他臭骂的女校长一直找他的麻烦。说先生骂她是“寡妇”,到处告状。
先生说,后来他到广东出差。一位已经当上全国政协委员的副市长接待他。当时他们在一起经历过半个月的集中学习。先生对他说,那天开会的时候你们都不理我,怎么今天想起要请客。副市长操起粤语骂了起来:“你就是个傻比!当时那个情况,你就不识相!”
虽然事情过去了一年多,但是先生总是被这件事情纠缠着,到现在为止,他一直都陷于苦恼之中。吃饭不香、睡觉不安稳,工作也受到严重影响。
先生在饭桌上侃侃而谈,尤其是他讲起女校长找他麻烦的时候的神情,滑稽得很。在女校长面前,他感到自己是个胜利者,但是在其他方面,先生还是感到很后悔做出了一个不明智的举动。
这件事并非本人道听途说,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人确有其人,事确有其事。
此事件的根本,就源自于一个“全国政协委员”的称号。据知情人透露,当上“全国政协委员”的好处多多。这个诱人的“政治光环”炙手可热,是无数政府官员、企业家争先追逐的目标。因为此“帽子”一到手,其“含金量”可想而知,无数的政治、经济利益自然就会蜂拥而至。
这个诱人的“政治光环”,非常人所能轻易获取。要想摘取,资历、学识、关系、政治立场等都是必备要素,少了哪一件都不行。
先生之所以最后被刷下来,就是因为他的政治立场出了问题。不该“不合时宜”地说出真话。可见,政治立场,对要从政者是何其重要。
当然,并非所有的“政协委员”都是“香饽饽”。下面我再举一个真实的例子,看看权力诱惑衍生丑剧。
权力诱惑在西部某县城,有一位做农机销售的老板,姓杨。因为跟我们家有生意往来,所以我对他们家的情况非常了解。杨老板读书不多,但很有经营头脑,从一个小货郎发家,成为县城一大富翁,家产数百万,在当地算得上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前些年,杨老板生意如日中天,越做越大。但短短三五年。杨老板的生意日落西山,还欠了银行一屁股债。去年春节回家,正好碰到杨老板本人。杨老板毫无讳言,跟我将起了几年来他不平凡的经历。
原来,杨老板的生意正做大做强时,一为“朋友”找到了他。此人是县商会会长,县政协委员。因为杨老板在生意上难免跟此人打交道,一来二往,两人便成了朋友。一起喝茶吃饭、打牌洗脚。随着关系一步步拉近。商会会长怂恿杨老板加入县政协,向他列举了当上县政协委员的种种好处:不用怕人来查他的帐目、可以结交领导、可以打开从政门路等等。经不住商会会长的再三“鼓励”,杨老板答应了。
要当上县政协委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找门路,拉关系是第一步。商会会长的牵针引线,杨老板确实结识了不少当地党政干部和权贵。在商会会长的安排下,杨老板顺利当上“县政协委员”。
当然,这一切都靠金钱铺路。先是陪领导吃喝玩乐,然后又红包相送。杨老板说,商会会长安排我跟他们打牌,只许输,不许赢,每次都要花掉万儿八千的。这样一次接一次的折腾。杨老板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口袋慢慢变空了。商会会长又劝他:这只是一点小投入,你想想将来的回报。经不住商会会长的诱惑,杨老板越陷越深。
事情就这样不断发展下去。几年之后,杨老板几乎倾家荡产。
上面两个真实的例子,再一次告诉我们,权力诱惑下衍生的闹剧一直没有停止。“政协委员”,从建国之初,实际上是政治协商的产物。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协委员”,无论从外延还是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上两个例子,正是对它最直观的解读。我想,出现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还有哪些盲区我们没有找到。
三月的两会马上就要来临。在此之前,写一小文,希望得到社会对“委员”、“代表”本身的关注,而不是只关注他们的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