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动疗法如日中天的时候,谈论它的负效应,倘或不是本届政府悍然宣称“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打死我也不敢动土。既“科学”又“依法”还“民主”,面对这样美丽动人的政府,除了低俗的左愤与国产专家学者之流,谁能不畅所欲言呢?
每一种发展模式都会遇到危机,甚至可能遇到同样的危机,如何走出危机,以让政权的政治能量能够得以再生产,则各有不同。
从“中国模式”看,已越来越倚重于“拉动疗法”。不独中央政府“拉”,各级地方政府也在“拉”,甚至派团队去境外“拉”。组成这“拉绳”的,是大把大把的人民币。
政府本身不是一个生产机构,它不创造价值。政府的钱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税收和费收,一是“透支”如发行债券等。政府发行债券看似与百姓无关,其实不然,政府债券是“收入二次分配”的一种路径,但有钱人才能参与进去,因此它总是让“富有的更富有,贫穷的更贫穷”。
政府这东东,不管是好东东还是坏东东,都天然是个不倒翁,无论怎么“透支”,它都不会破产。这是铁律,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所以政府总是不惧“拉动”。随“拉动”而来的,往往是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一个显著的事实是,每一次通货膨胀之后,政府的债务即化为乌有。这既是通货膨胀的要害之处,也是政府企望通货膨胀的动因:政府消费,人民买单。
冰岛政府为什么会面临“破产”?是人家失去了执政能力了吗?当然不是。因为大凡民主国度,法律对政府发行债券、实行通货膨胀的比率都有严格的限制,难以逾越。其民众也从来没有与政府“共克时艰”的习惯。
奥巴马一边宣布7000亿救市计划,一边承诺3年内削减政府债务2万亿美元,也是这缘故。美国总统有天大的胆,也不敢借助通货膨胀削减政府手中的赤字,除非他想再就业。记得有一年,美联邦政府年度开支出现赤字,遂下令联邦官员休假一月以“节省”支出。为什么朝鲜等特色国家坚决不肯实行民主政治?那制度下官员难当哪。
据经济史学家研究,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上世纪三十年代在美国实行的“拉动疗法”,事实上并未在多大程度上缓解美国经济危机的症状,解决的就业人口也远未达到预定目标。但罗斯福总统接下来推动社会公平的做法,却让美国各个阶层的民众看到了希望,这才是美国走出那场空前绝后的经济危机的宝贵经验。
今天的中国,社会公平早已变得比经济增长更加重要,更受到人们关注,也更牵动人们的切身利益。这个时候,政府应该操心如何让蛋糕分配得更加公平,而非一味把蛋糕做大。
日本民间传说,穷鬼出现的地方,能使人贫穷。“通货膨胀”就是这样的一个穷鬼,它需要“执政为民”的领导高度重视。不难预见,哪怕4万亿的投入,也无法实现“利益均沾”,受益的只是少数强势部门与少数地方,大多数人仍然只能望梅止渴。但拉动疗法势必催生出通货膨胀,而那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则必然“胀”出一批新的穷人,也将让弱势群体又一次经历雪上添霜的岁月。其实,现实生活也早教育了中国人民:靠激素去“增产”,最终还是会危害人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