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最热门的当然是“两会”:君不见有记者拦腰抱住张艺谋要“下锅菜”,冏(读jiǒng)你眼睛不?君不见数名医药卫生界的全国政协委员近日发出不同声音: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槑(读méi)你耳朵不?君不见更有代表建议将“人民币”改为“中华元”,雷你心魄不?不过,最吸引眼球的是倪萍大妈“封杀山寨”的提案。她连山寨的基本概念都没搞懂就乱放炮,也难怪会遭到网友如此打趣:“以倪委员自己为例,她1988年时担任了中央电视台的业余节目主持人,相对正规主持人来说,似乎也是山寨版。如果没有这段山寨经历,她也不会有后来白云奶奶所说黑土爷爷‘等着盼着看倪萍’的成就。”
今年的经济形势这么严峻,有那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代表们关心,为什么媒体报出来的都是这种“边角料”呢?这里有两种动向值得警惕:一方面,媒体“追星”,以“眼球效应”来筛选新闻对象。另一方面,面对重要问题,有些专家明哲保身,以“八股式的表扬”敷衍。比如,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刚刚结束,电视上马上就有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发表见解。一位做客演播室的学者张口第一句话就是,总理的报告高屋建瓴、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简练、文风朴实,还有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等等。网友“张金岭”对此挖苦道:“其实总理的报告关乎国计民生,如此重要的文本,肯定集中了很多人的智慧,‘重点突出’也好,‘语言简练’也好,都是当然的事情。如果这也需要那么多人翻来覆去地强调,很容易给人造成这样的误解:好像把一个文件写得‘重点突出’是件很难的事,好像‘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有多么不容易似的。”
很显然,报新闻的“追星”,这是“媚俗”导致的失职;评新闻的“八股”,这是“媚权”导致的失职。这两点说明我们还处于吉尔茨所描述的“剧场社会”里。“剧场社会”的特点就是“夸示服务于权力”,做每件事情都好像在过节,具有极强的表演性,所谓的“炫耀美学”、宣判大会,以及朝鲜的团体操,就是这种特点的表现。而进入市场时代,这种“剧场效应”尤其表现在“速度崇拜”上。近日,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在博客里贴出《上海和孟买》一文,引起了网友讨论,有湖北武汉网友写道:“上海的发展速度是很高的,但是发展的模式是异化的,无论上海的发展多么迅猛,其发展的终点都是一座钢铁牢笼,想谋地只需认识官员,并称其为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不是人类的生命追求。”
其实,段子和雷语的流行,也与“剧场效应”相关,只不过它是一种“反-现象”而已。近来,有一个叫“草泥马”的网络新词,在没有任何迹象的状态下,横空出世,走红网络,甚至崔卫平等专家学者也在著文谈论“草泥马”,网上还出现了“草泥马”的玩具。更搞笑的是,2月23日,有个博士居然在《解放日报》上对“卧槽泥马”这个“成语典故”进行了解答,他认为“卧槽泥马”出自《战国策》,其实《战国策》里哪有什么“卧槽泥马”啊,那都是网友恶搞的,该博士如此不学无术,可谓“斯文丧尽”!由此也可见,网络为那些既不甘心沉默,也不甘心“媚俗”、“媚权”的人提供了释放的舞台。尽管他们的表演表面上看是加剧了“剧场效应”,但其骨子里的反讽、嘲弄和天然正义感却逐渐地消解着“剧场社会”的毒素。
其他的看点还有:天涯杂谈做了个“兽首”专题,标题形象别致——“那两疯狂的水龙头”。有人发现,郭晶晶曾穿过一件印有英文“你若是单身就来夜店交际吧”的T恤,网友打趣说:明星的英文水平就那样,说不定真不认识那几个字啦!吴君如在访谈节目中称“很多女星都爱集邮”,有一退隐女星曾向她自爆爱好“四大天王”这套邮品,独缺刘德华没有凑齐。于是,谁是“集邮女星”也成了竞猜热门话题。网友笑道:原来陈冠希也是在集邮,集来集去就集成了艳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