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来得正是时候

  《美国通史》,(美)马克·C·卡恩斯,约翰·A·加勒迪著,吴金平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9月版,198.00元。

  《美国通史》,(美)马克·C·卡恩斯,约翰·A·加勒迪著,吴金平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9月版,198.00元。

奥巴马当选总统次日,《华盛顿邮报》头版印着:“奥巴马创造历史:美国决定性地选出首位黑人总统。”估计这也是世界大多数人的反应。但是,认真追究起来,奥巴马真是纯粹的黑人吗?他不是有着白人和黑人血统的混血人种吗?我们之所以愿意忽略奥巴马具有白人血液的事实,是因为包括美国人在内的大多数人内心深处种族和血统的“纯洁性”不能沾有任何杂质,白人潜意识的高贵性仍不容质疑。选举奥巴马为总统,不是作为社会中坚的白人精英的价值判断出了问题,而是美国社会多数人基于当前社会事实的判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现实需要变革,奥巴马正逢其时。

美国2008年总统选举,昭示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协调、包容、费厄泼赖的精神和根深蒂固的偏见。这也是美国300多年主要由白人种群随意书写的历史符号之一。美国历史上从不缺乏民主协商和愿赌服输的谈判家、政治家胸怀,也从不缺少危急时刻锐意变革的决断和勇气。从列克星敦的枪声、伟大的《独立宣言》到杰克逊式民主,从南北时期到19、20世纪之交的改革时代,从罗斯福新政到9.11袭击,一部美国史就是一部不断前行、不断变革的历史。

关于美国的过去,我们似乎知道的太多了,但又是粗线条的,不那么清晰,以至于想准确描述一下这个著名的国家都不可得。平时那些汹涌的信息顷刻间消失无踪,不知去向,顿时让人张口结舌起来。虽然我们从没像今天对待美国这样认真,这样用心,在某些问题上甚至比美国人自己都要热心,但都是以自己的眼光看待美国,以自己的价值观解读美国。我们阅读或间接得知的美国情景,是被“稀释”后的美国。迄今为止,我们对美国的感知是单向度的,是单一历史感觉的产物。我们头脑里关于美国的信息之多,以致妨碍了对它的清晰、准确的识别和判断。所以,我们对“这就是美国!(而不是别的国家)”的了解和放大,只能是各种原因之后的结果或表象,而不是构成历史的细节和各种因素、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及依循的规则。社会现象之前的现象,或者说包围其周遭或与其纠缠不清的现象,比直接看到的现象更接近现实。正像《美国通史》作者之一加勒迪在本书开首所强调的,历史写作尤其要“注重对复杂历史进程的细节描述,要让迷雾重重的历史变得清楚、清晰。”写作者唯一要负责的对象是读者。不看美国人自己书写的历史,就无法了解美国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匪夷所思的思维方式,也无法求得历史事件的真相。

马克。C.卡恩斯、约翰。A.加勒迪信奉“历史的再现依赖个人观点”的理论,通过对宏大历史事件的不断解构、缩微,致力于对美国历史细节的要素描写,并试图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不断推移、追问、还原,引入“关于过去的争论”,破解“这就是美国”的缘由和疑惑,即“一个国家,即美利坚合众国的特殊的政治结构,是如何在很多美国人言行的影响下产生的,而合众国反过来又如何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他们对琐碎事件、历史细节和小人物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认为“纠缠于细枝末节”不再是无足轻重的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那一段岁月是美国社会的分水岭,大企业的快速增长使其逐渐成长为垄断公司,并形成各种利益集团,经济利益对社会的影响和控制是显而易见的。企业的巨大症提高了效率,改善了民众生活,但也对美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坚定的保守主义者詹姆斯。S.霍格1890年在竞选得克萨斯州长时说:“几年之内如果不采取一些行动,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富人和能人将站在一边,而另一边站着的将是广大民众,后者是政府的中坚力量和源泉。”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权力在那些有钱人手里变成了不负责的权力。在社会发生整体变迁,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的敏感时期,尤其需要对“利益对权力的劫持”保持警醒。变革是发生危险状况的社会各阶层所欢迎的,也是所有人所恐惧的。在威胁和成堆的社会问题面前,主动应对和采取攻击性措施不愧是简易而有效的解决方式。美国人之所以愿意在紧急时刻采取主动措施,改变现状,是因为他们深深陷于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无法把握的泥潭。正像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弗农。史密斯理论所揭示的,人们怕失去的顾虑更甚于得到的心理满足。

有产者的联盟,是美国建国之基。美国之父们组建邦联,起草《独立宣言》,制定基本宪法,都是为了求得私人财产的安全,并期望得到法律的保护,而不被英殖民者肆意掠夺,正如我们的物权法一样,寻求的是财产和资本的合法、安全。制宪会议的开国之父们都认为,私人产权是头等大事,当时的会议记录表明,只有一个代表对此表示异议。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比尔德仔细研究了开国之父们制定宪法的动机和他们代表的经济利益,根据他对美国财政部档案等文献的分析,在55名的制宪代表当中,公债利益集团的代表不下于40人。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在社会的巨大转变中,例如在制成和通过宪法所引起的剧变中,经济的力量可说是原始的或基本的力量,而且比其他力量更足以‘解释事实’。”

在美国,一切社会生态、政治谱系、文化消长和生活场景,都离不开经济利益的影子,也难以摆脱各种利益集团的背后操纵。每个人根据所需,被吸纳进不同的利益集团,自己合理的利益诉求、政治主张和情感见解被充分表达和尊重,是美国制度保持生机而紊然不乱的基本动因。常常我们自认为对美国很了解,但这种了解通常是以自己的方式认识美国,并按照这种方式得到的认识再去反照美国,自然是我们自己眼中应当如此的美国。美国对中国的认识和关照何尝不是如此。“横看成岭侧成峰”,欲认识一个事物,除了本国学者的解读,还要深研所在国有关人士的论述,以免坠入误读的无底之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