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5月25日一篇名为《假捐款真诈骗—————余秋雨的大爱至善》的万字博文为导火索,近半个月来,关于余秋雨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捐款20万元是否属于“虚拟虚构捐款”的口水战,在各大网站论坛如火如荼上演。6月11日各媒体发出余秋雨的回应后,公众质疑之声更为猛烈,仅新浪网新闻的评论就达8992条。记得文学大师巴金诞辰101周年之际,余秋雨曾大声疾呼:要记住巴老“一个人总要说真话”这句世纪箴言。深刻理解巴金“说真话”用心良苦的余秋雨,面对此次假捐款的质疑,究竟有没有说真话?我们期待着一个真实的答案!
倒余派
余秋雨先生,你就招了吧!
新浪网友“阎延文”认为,捐款门体现了公众的道德信仰和道德监督,名人不应有道德豁免权。“身为公民,余秋雨捐款与否,是他个人的自由;捐款多少,是否20万,也是他个人的自由。但是,余先生一方面通过报纸、电视台等大众媒体采访和视频,公开表明自己‘一次性捐款20万’,另一方面却在公众反复追问下,时至今日仍拿不出证实捐款的有力凭证,这就涉及到文化名人的道德诚信问题了。”
凯迪网友“乐若鱼”认为,余秋雨绝不是软柿子,“余秋雨是个有相当影响的公众人物,至今仍有粉丝无数。他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到很多人,公众给予监督再正常不过。借用一下上面的那个十级脑残逻辑,如果连余秋雨这样的‘软柿子’公众都捏不到,那又指望拿什么去碰比余秋雨更硬的东西呢?所以,余秋雨捐款事件一定要追查个水落石出。这不但能修复某些人残废的大脑,更能维护社会的良心。”
天涯网友“东海一枭”认为,真佩服余秋雨的脸皮和勇气,一眼就戮穿的假都敢造,完全不靠谱的牛也敢吹。“例如他说:”我是一个无职无权的独立文化人,居无定所,不交权贵。‘不是当了上海市政府顾问么?不是刚受聘为常熟市政府文化顾问么?怎么不说’不参与‘了?’居无定所‘,不是住不起房子而是忙着飞来飞去权贵家吧。“
挺余派
要相信余秋雨先生的人品
凤凰网友“张放”认为,攻击余秋雨是“柿子拣软的捏”,“其实,余秋雨有没有捐款,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四川地震后,所有宣布自己捐款的人与企业,都如数地把钱打到了灾区了吗?没有人进一步调查过。那么,为什么独有余秋雨捐没捐款成了最近的焦点呢?还不就是因为他不过是个并不掌握财政资源的人,不过靠卖文字的版税,靠讲文化发了点家的人,最重要的是,不过就是个文人而不是官造成的吗?”
和讯网友“平等思维”认为,这是余秋雨蜕变为真正大师的一个好机会,“人格的大师是存在的大师,他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考虑如何满足人们常说的贪欲,更不是考虑如何表现得像大师的样子,而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因为真正的大师是超越了世俗的名利的,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被侮辱?”
腾讯网友“如梦如幻”认为,新闻虽然提示余秋雨拿不出证据证明自己是否捐款了,他自己也没有明确的表态,但不能凭着这一点就认为他一定没有捐款。“像我们现实很多的人是做好事不留名的,难道你做了好事还留着证据。爱,在心里。”“我还是相信余秋雨先生捐款了,因为他也是有爱心的人,看了他很多的文章,写得那么好,为人做事也一定很好,这样的人不会欺骗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