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夏林:金庸中国作协,各怀鬼胎

图片

中国第一小人第二伪人余秋雨因为假捐款天理不容,陷入命运的滑铁卢,华人第一伪人金庸加入中国作协,掀起人生大高潮的一个小高潮。

金庸加入中国作协引发文坛热烈讨论,金庸方面说作协主动邀请,不是一般会员,而是特殊会员。所谓特殊会员,当然是所谓的作协名誉副主席。这个副主席价码不会低。

金庸加入中国作协是中国作协的战略战术,更是金庸政治和商业以及百年之后的战略战术。其实,金庸和中国作协官员各有企图,各怀鬼胎,应该说各自蓄谋已久。中国作协看重的是金庸的钱和名,主要是钱,可以利用金庸进行新闻炒作,直接从金庸那里获得名利。金庸看重的是中国作协这个政治的文学的商业的平台和跳板,主要是政治,可以利用这个文学的平台,进行政治商业和文学的操作和炒作。

金庸武侠工业的市场,金庸的永续市场在大陆,台湾香港早被金庸殖民俘虏,金庸百年之后不会把金钱遗产遗留给港台。最后的岁月,金庸会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广袤的中国大陆,继续保持金庸神话。

金庸和中国作协相互利用,起码第一步的新闻炒作非常成功。当然,他们的这种相互利用,金庸处于主导地位。在金钱至上的时代,金庸决定了主的地位,作协则是仆的地位,作协要为金庸打工。从某些方面来说,中国作协要为金庸打工。

金庸利用中国作协成功地炒作了自己,寂寞苦闷太久的金庸找到了炒作自己的绝佳机会。中国作协更是利用金庸加入中国作协引发的新闻震荡,成功地炒作自己,否则中国作协的所谓新会员入会新闻,会有谁关心。

金庸是华人文坛首富。但是,金庸首先是一位超级文化商人,或者说武侠工业生产商,这是金庸的核心价值,在金庸看来金钱是万能的,所以,金庸永远是商业第一,所以会不断利用各种机会炒作自己。当然,金庸不会像第一小人余秋雨那样到处傲慢猖狂,毫无节制,金庸很会把握自己,很会保持姿态,控制机会,以获取最大的名利。金庸有自己的伪君子的底线,不像余秋雨小人一个跳梁小丑,毫无底线。这就是第一伪君子与第一小人的区别。然后金庸是一位政客,或者文化政客,会因为环境时空的变化,而作出政治和文化的不同姿态,而且毫不掩饰。第三金庸是一位超级大众文化明星,这个大家都知道,他的武侠小说和电视剧铸造金庸这个超级大众文化明星,这是金庸最大的资本,也是金庸文化和商业的核心动力。然后金庸是一位三流四流作家,或许连一流武侠作家都不够。金庸会利用各种身份各种语言,发展自己的武侠工业,获取各种政治的文化的文学的名利。

但是,金庸有明报集团,很会包装炒作自己,尤其是自己的武侠工业征服华人和亚洲社会,把自己炒作成文化大师文学大师。金庸永远用金钱开路,敲开一切大门。金庸绝对不会放过任何名利,不会放过任何炒作自己,以免武侠航母沉没。金庸把大众文化明星的炒作、文化商人的精算和政客的投机发挥的淋漓尽致。金庸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民主歌颂民主,见专制赞美专制,看见台独去中国化,他说台独去的好,对于民主人士金庸也可以慷慨相助。金庸不拒绝任何为自己获取名利的机会,他用金钱开路却也所向披靡。当然,因为北大和清华的关系,金庸就是没有打开清华大学的大门。

金庸更豢养了一批金学家为自己服务。不过金学家门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也是相互利用,也是名利的交换。当金庸目的达到之后,不高兴的时候,金庸可以毫无顾忌地大声斥责金学家们是“小学生”,说他们拿的钱多,诞生的服务的差。他翻脸不认人,不管你是北大教授,还是社科院研究院。骂你没商量。毕竟是商业交易,不合我意,当然,有权大声喝斥了。

金庸口口声声信佛,却时时刻刻视钱如命。在金庸那里,我们很少看到有什么手笔进行什么慈善事业。所以,李敖说他是伪君子。

当然,金庸在大众文化之中,尤其是金迷之中,金庸是文学大师文化大师,是大侠圣人。但是,在真正的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那里,金庸只是一个三流四流的小说家。当然,金庸却故意把自己包装成伟大的学者,所谓历史研究是正业,武侠是副业,故意把自己最大的成就武侠小说弄成第二,把自己没有一篇学术文章的历史研究弄成第一,结果无人相信,甚至很多金迷们也觉得金庸虚伪。

金庸在大陆的大战略非常成功,攻下北大,拿下文学史地位,攻下央视,攻下三联,攻下浙大,攻下少林寺,所有的目标都如愿以偿,到了最后关头,要攻下中国作协。商业目的,政治目的,文学目的,金庸应该早有盘算。金庸的所有目的都是联动的一体化的,政治商业文学总是加乘的一体化效应。所谓作家所谓政客所谓文学所谓大众文化明星所谓文学大师所谓文化商人,真假雅俗争议政治商业大众大师等等,这些立体化复合化的身份资源,制造了政治商业和文学的无线张力,是成就名利最大化的生产力。这是超级文化明星文化商人的成功所在

所以,华人世界,金庸第一,余秋雨第二。

金庸假如中国作协,就是一个身份多重目的,无限名利。

第一,继续塑造金庸文学神话,加强文学史地位,这毕竟是金庸名利的第一推动力。作协穷酸,金庸钱多,一拍即合。金庸出钱,中国作协出舞台。金钱有多大,中国作协的舞台有多大。舞台有多大,金庸的商业广告就有多大,名利的回报就会有多大。名利绝对成倍回报,金庸绝对稳赚不赔。中国作协利用金庸的金钱为金庸举行大型的国际化金庸文学研讨会。多年来,金庸出钱利用国内外大学为他举行各种各样的文学研讨会,这种研讨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大学毕竟是大学,缺少官方的大舞台。这种民间化的研讨会也走到了尽头。金庸需要新的形式——官方的形式,进行新一轮的新闻炒作操作。不仅大大提高金庸的文学地位,而且这样大大推动金庸武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金庸在进行所谓新一轮的也是最后的修订,亟需中国作协这个大舞台为他服务,进行文学和商业的升级换代。对于金庸这样的超级文化明星来说,任何新闻动作对于金庸武侠工业来说都是很好的商业广告。

第二,设立金庸文学奖。设立金庸文学基金会是金庸万古流芳永垂不朽的最好形式。

金庸爱钱如命,爱名也如命。随着年岁增高,终点临近,要留名要不朽的理想会大大超越对金钱的渴望。他要把钱转化为名,再把名转化为钱,让金庸事业永远发展。金庸不能不考虑自己后世,自己的文学史地位,自己的武侠工业。但是,大众文化明星一旦告别世界,大众文化明星的泡沫就会马上破灭,不几年就会被人遗忘。像余秋雨,只要两年不出来惹是生非,制造文化绯闻,炒作自己,余秋雨就会马上被人遗忘,被媒体遗忘,成为历史陈迹。

为了后世,为了金庸之名永远不被人遗忘,金庸会在中国作协成立一个金庸文学基金会,最少会设置一个金庸文学奖,而且是纯文学奖。我想金庸也会设置一个金庸武侠小说奖。这两个奖足以可以让金庸永垂不朽。有这两个文学奖,金庸的武侠航母就不会沉没,金庸的神话就不会破灭。

第二,政治目的。中国作协听起来是民间组织,实际上是百分之百的官方组织,政治意识非常的强。金庸假如中国作协明显是奔着名誉副主席的牌子去的,所谓特殊会员。我相信不会太久,金庸就会成为中国作协的名誉副主席,如果钱出的够多,名誉主席可能也不在话下。这虽然会引起争议,但是,不会太大。毕竟金庸毕竟是超级文化明星。一旦成中国作协的名誉副主席,金庸可能很快会成为中国政协常委。金庸来日无多,肯定日夜兼程,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中国政协副主席,希望非常的大。金庸是一个政客,一直有当官的希望。毕竟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是蕞尔小官,也就是一个处级干部。金庸当浙大文学院院长,重在提升自己的文学地位,而不是政治级别。据说,金庸当年想当香港特首,只是邓小平觉得一介文人,不能当官。当然,邓小平并未真正理解金庸的焦急的政治情节。加入中国作协金庸的政治梦想或许很快实现,虽然只是一个政治安慰,但是,对于金庸来说产生政治社会和文化的新闻激荡,对于金庸日暮途穷武侠帝国绝对是强心剂,对于中国政协这个橡皮图章来说,金庸的到来,会有很多政治和文学的花边。中国政协不免热闹起来,不再那么寂寥和无所事事。中国政协对于金庸这么一个超级文化明星进入,会乐观其成。毕竟中国政协多一个副主席,少一个副主席,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金庸成为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金庸再成为中国政协副主席,也不会有人与他竞争。目前政协副主席里面,也没有什么作家,甚至连个资深学者也没有,生态很不平衡。所以,金庸成为中国政协副主席,也有利中国政协的生态平衡。

金庸和中国作协相互利用,或者相互勾结。对于他们自己不无好处。但是,对于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来说,则是百害无一利。星商政勾结,加重文坛腐败,文学势必更加成为星商政的利用工具,成为被人蹂躏的妓女。二者的合作使得金庸武侠工业金庸神话即使在金庸百年,依然会继续。金庸小说是中国文化垃圾,三四流青春文学,读者众多,危害极大。金庸武侠,用黎鸣先生的话来说,是文学白面,他制造读者精神扭曲和变态,制造了读者的精神自杀。金庸武侠让读者白天做奴隶,晚上做英雄,或者做强盗流氓,于中国的自由民主事业无益。

金庸武侠文学和文化制造变态人格,生产两种人,奴隶和暴徒。

我个人希望金庸百年之后,人走灯熄,金庸武侠工业走进历史,不再继续危害中国人。当然,这只是一种善良的幻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