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逝世150周年。出生于贵族的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彷佛天生就喜欢研究民主,研究平等、自由,研究民情、法制等。二十几岁与朋友到美国,逗留短短的九个月后,就写出了不仅举世闻名而且留传至今的《论美国的民主》。
在自己看来,托克维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他的理想,就是整个人类都能实现民主、平等、自由,过上幸福的生活。从这一点而言,他的情操一点不逊色于两位无产阶级的导师。
《论美国的民主》虽是一部研究民主的思想著作,但就像中文译者董国良所言:“文字非常优美,几乎像一部文学作品。”你读他在这本书第一部分中那些描述南美的语言,正如同到了人间仙境:海面闪耀热带特有的粼光,海水清澈得使航海者可以看到海底。小岛星罗棋布,好像是一个一个花篮漂在静静的海面。在这迷人的地方,极目所及的一切,好像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准备的,或为了使人享受而安排的。大部分树木挂满了富于营养的果实;而一些对人用处不大的果实,则因其彩色鲜艳缤纷而使人悦目。在由芬芳的柠檬树、野生的无花果树、圆叶的桃金娘树、带刺的金合欢树和夹竹桃树汇成的丛林里,一条条缀满鲜花的美洲野藤把所有的树木连接起来,一群群在欧洲没有见过的飞禽展翅显示其深红色和天蓝色的华丽羽衣,并配以与充满活力和生命的大自然完全和谐的鸣声大合唱。
法国的编者为这段话还加了注释,说明托克维尔并非信口开河。1817年出版的一部《世界各洲地理概要》上说:“安的列斯群岛的海水清晰得可以看见水下60米的珊瑚和鱼类。船只好像飘浮在空中。航海者透过透明的液体俯视海底公园,感到有些眼花缭乱。在这个海底公园里,五光十色的贝类和鱼类,在黑角藻簇和海带丛里闪闪发光。”
我们知道,东晋的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记》,对中国人而言,既要算得上是古文名篇,也真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即使不识字的老妇笨伯,有时嘴一张,也能说出“世外桃源”几个字来,而殊不知,这“世外桃源”正是由陶渊明的“桃花源”转化而来。
那么,托克维尔的“桃花源”又是个什么样子呢?
在读《论美国的民主》时我发现,托氏当时的理想社会是这么一个样子的:
在这个社会里,人人都把法律视为自己的创造,他们爱护法律,并毫无怨言地服从法律。而人们尊重政府的权威,是因为必要,而不是因为政府的权威有什么神圣之处。人们对国家首长的爱戴虽然不够热烈,但出自真实的感情。又由于人人都有权利,而且他们的权利能得到保障,所以人们之间将建立起坚定的信赖关系和一种不卑不亢的相互尊重关系。
在这样的社会,人民知道自己的利益之后,自然也就会理解:要享受社会的公益,就必须尽自己的义务。这样,公民的自由联合将会替换贵族的个人权威,国家也会避免出现暴政和专横。在托氏看来,按照这种方式建立的国家,社会不会停滞不前,而社会的运动也可能按部就班,循序前进。因此,即使民主社会将不如贵族社会那样富丽堂皇,但苦难不会太多。在民主社会,享乐将不会过分,而福利将大为普及;科学将不会特别突出,而无知将大为减少;情感将不会过于执拗,而行为将会更加稳健;虽然还会有不良行为,但犯罪将大为减少。
在这样的社会,即使没有狂热的激情和虔诚的信仰,教育和经验有时也会使公民英勇献身和作出巨大的牺牲。又由于每个人都是同样弱小,所以每个人也都感觉到自己的需要与其他同胞相同。还由于他们知道只有协助同胞才能得到同胞的支持,所以他们将不难发现自己的个人利益是与社会的公益一致的。
在这种社会,就整体而言,国家将不会那么光辉和荣耀,而且可能也不那么强大,但大多数公民将得到更大的幸福,因此人民将不会闹事。但这不是因为他们不希望再好,而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过得不错了。虽然在这样的秩序下,并不是一切事物全都尽善尽美,但社会至少具备使事物变得善美的一切条件。而且人们一旦永远拒绝接受贵族制度可能举办的社会公益,就将在民主制度下享有这一制度可能提供的一切好处。
当读了托克维尔的这个法式“桃花源”,觉得比我们陶渊明的“桃花源”更富现代社会气息,于我们今天也更有借鉴意义,因此也就更吸引我,并把它抄录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