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新华社报道:“利用网络捏造、散布杭州‘5?7’交通肇事案出庭被告人胡斌是‘替身’谣言的湖北省鄂州市无业人员熊忠俊,日前被鄂州市公共安全专家机关依法作出行政拘留处罚。”这则新闻颇有些出乎意料,就在刘逸明被抓的前一天晚上,我还对他预测说警察不会抓他。
那天晚上,他上网告诉我有些麻烦,杭州警方在向湖北施压,他刚接到传票,指责他涉嫌散布谣言。我和他开玩笑说:“你那篇文章本来就有错,我也想传讯你,但我没权力传你来。”
玩笑归玩笑,想不到的是,刘逸明竟会因为公开发表在网上的几篇文章被抓了,而且,这一次警方抓得“光明磊落、理所当然”,甚至让新华社为此播发了新闻。
自刘逸明发表“胡斌替身”的文章以来,我和他有过三次讨论,一直不认同他的观点,也就是说,我不认为胡斌案法庭上的被告是胡斌的替身,不过,直到刘逸明被抓的前一天晚上,我们谁也不能说服谁,他说他“至今还坚持我的观点,按常理,打死我也不信是替身,但在常理和证据面前,我更相信证据。”
尽管如此,我还是认定他在“胡斌替身”问题上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的“证据”并没有能够说服我。但是,即便我的判断正确,是否就表明他捏造和散布了谣言,应该去蹲班房呢?
严格说来,由于人们观察、认识世界的有限性和片面性,我们所说的话可能大多数都是“谣言”,因此,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法律明确保护言论自由是有其必要性的,不以言定罪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宪法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说,执法机关是否有权作为“谣言”的裁判者并对制造“谣言”者予以惩处,很值得怀疑。
而即使从我们对于“谣言”的通常定义来看,刘逸明的“胡斌替身”说似乎也谈不上“捏造、散布”谣言。首先,刘逸明是熊忠俊长期使用的笔名,他用这个笔名书写了大量的文章,与实名无异,在他使用这一笔名的时候,他承担的是一个社会评论者的角色,如果对他“散布”的“谣言”(实际上是一种不严谨的推论)有所怀疑,人们完全可以找他进行核实;其次,刘逸明并非胡斌案的重要关系人,他与胡斌案的直接信息并无相关度,他判断“胡斌替身”的证据来自媒体公开发布的信息,他所写的文章内容表明了这一点,他的文章只能指明有关信息的反常之处,而没有制造新的信息,并不存在任何无中生有的“捏造”,因此,他所做的,最多只是提醒人们再次关注媒体公开的胡斌案信息,而无法让人们得出胡斌一定有替身的结论(比如说,我看过他关于“胡斌替身”的多数文章,却不认同他的看法);最后,作为一个评论者,他的言论并没有造成任何社会危害,相反,我注意到,在刘逸明的文章发表后,由于国内很多媒体同样提出了关于“胡斌替身”的疑问,杭州警方安排胡斌的老师和同学在看守所会见了胡斌,这次会见的报道消除了人们对胡斌案的过度怀疑。
而人们本来就有理由对胡斌案“过度怀疑”。在胡斌案发之初,杭州警方急迫而不理智地散布了“七十码”的“谣言”,事后证实这一数据并不正确,于是形成了2009年国内网络世界的一道奇观:大量怀疑、声讨的言论向杭州警方倾泻而去,而且这一声浪还向其它公共事件中的政府部门蔓延,以至于在胡斌被判三年实刑之后,有些网民还不依不饶(窃以为,按照国内交通事故“罚了不判”的一般惯例,杭州对胡斌案的判决并无袒护胡斌之嫌)。
但无论如何,杭州警方“七十码”之说不能推卸其责,在胡斌案发后,警方是唯一可以掌握胡斌行车速度的机构,它所发布的信息与案件处理直接相关,很容易被认为信以为真,因此,如果要追究捏造和散布谣言的责任,就应首先追查“七十码”一说的来龙去脉,如果背后存有黑幕,理应被法律追究,而对于在被抓之前仍然坚信自己判断的刘逸明来说,这“捏造、散布谣言”的治安处罚却是太冤了。
我以为,警方之所以如此高调地抓捕刘逸明,是想试图借此恢复人们对政府信息的信任,挽回“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由于专制政治的基本特点,权力黑幕运作形成了大量的权力作假,久而久之,人们对于政府形成了越来越普遍的怀疑和对立,作为一个有影响的异议作家,刘逸明的“失手”确实给了政府反击的机会。
毕竟,刘逸明对胡斌替身的判断很可能是错的,这对近年来屡屡在网上打败仗、被网民揭露黑幕的政府来说,实在是很好的机会,终于可以借此打败网民一次了。
但是,动用国家暴力对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作家进行抓捕,是否可以恢复政府的信誉?套用人们耳熟能详的伏尔泰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不认同刘逸明的“胡斌替身说”,但我认为他有权本着一个公民和评论者的责任感提出自己的疑问,得出自己的判断(哪怕是错误的判断),并公开形诸于文字。如果我们不保护公民说错话的权利,我们也就同样无法确保人们说正确话的权利。对一个评论者的“错误”言论只能以事实和争论来澄清,如果动辄以警察力量来管制言论,我会更加怀疑这不受制约的权力之背后的一切运作,相信许多“读报纸的人”也会有着和我一样担忧。
因此,我要再次对刘逸明说:“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我也想对杭州政府当局说:“对胡斌案,我认同你们除‘七十码’之外的多数做法,但你们用抓捕刘逸明的行为表明你们仍然是‘七十码’的智商和文明程度。”
2009年8月25日于山东临沂
图为刘逸明与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