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推出长篇小说《1Q84》,狂销二百万册,表达对日本将走向哪里、世界将走向哪里及人类将走向哪里的 忧思。《1Q84》也与英国作家奥威尔的小说《1984》相呼应,追问极权主义的恐怖与根源,并表达了对奥威尔的 敬意。学者藤井省三则认为,小说也在向鲁迅致敬,延伸村上作品的中国符号与想像的影子。
——————————————————————————–
日本将向何处去?大和民族归宿在哪里?人类将有怎样的未来?人的个体又将走向何方?这是日本知名作家村上 春树在春夏之交在东瀛提出的令人讶异的灼热思考。
蛰居七年的村上春树五月底推出的是全新长篇小说《1Q84》,全国首发日即售罄六十八万部之多,为日本低迷不 振的出版业留下罕见的讶异。而在作品面世后的二个多月里,上下两册又狂销了二百多万册,创下惊人纪录。
据出版商新潮社对亚洲周刊说,买书或订购者十分踊跃,截止到八月十九日,《1Q84》已临时加印了八次,其中 上册达一百二十三万部,下册为一百万部。这与村上春树七年前热销上下册《海边的卡夫卡》相比,激增了三倍 多。
日本文学界与书迷则从新书中察觉到:一个新的村上春树诞生了。作家说,「我想写出立体描绘这个时代全部世 相的有自己风格的综合小说」;「我想超越纯文学范畴,採用各种各样的传达方式。确保引出大量话题,将人的 生命嵌入当今某种时代的空气之中」。
破解村上春树《1Q84》引起轰动热潮的奥秘,凸显出不容忽视的亮点。首先,这是一部如同英国作家乔治.奥威 尔在一九四九年出版的知名小说《一九八四》一样带有追究思想专制的恐怖性与根源恶的作品。村上春树称其作 品「就是为了表达对奥威尔《一九八四》的敬意」。奥威尔在一九四八年写作这部经典政治小说时把题名的最后 两个数位作了调换。无独有偶,村上春树此次却把自己长篇小说题名的第二数位九用日语同音的Q字替代。村上在 谈到《1Q84》的创作动因时说,他早就想以奥威尔《一九八四》为基础,写一部描绘「不远过去」的小说。这种 利用过去写未来的现实性与奥威尔六十年前利用过去写未来的预言性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研究鲁迅与中国文学的东京大学知名教授藤井省三对村上春树《1Q84》有另一番解读。他认为,这部小说同样是 向鲁迅致敬的作品。因为「1」在罗马数字里就是「I」。因此村上的书名也可以理解为:「我叫阿Q,智商八十四 」。藤井说,村上春树的小说里到处都可以找到「中国」的符号,村上也曾针对《阿Q正传》撰写过评论,指出鲁 迅笔下的阿Q是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写实人物。
「村上热」汹涌而至,读者蓦然回首更发现村上春树通过「假设中有现实,现实中有假设;体制中有反体制,反体制中有体制」的叙述,不仅完成了从「小资教父」向投注於社会现实的「硬派」作家的华丽转身,而且以「利用过去写未来」的执着,向遭受经济大萧条与精神重创的日本社会投去一束「救赎的光华」。
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1Q84》分上下两册,共二十四章,一千零五十页,约五十万字。其篇幅大大长於《海边的 卡夫卡》,但没有超过《奇鸟行状录》。因为Q在日语中的发音与九相同,故《1Q84》其实就是一九八四,也可解 读为对在八四年发生在男女主人公身上故事中一系列谜团的问号。
多年前,村上春树还曾写过一部短篇小说《没落的王国》,其代表中产阶级的主角Q先生就如同是阿Q一样的精神 麻痹者。如直接把「中国」放到小说名字中的有《开往中国的小船》,如《听风的歌》、《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 》、《寻羊冒险记》「青春三部曲」,书中重要配角中国人「傑」和「死在中国的叔叔」等。村上春树是日本神 户人,神户有「小上海」之称,那里有一批中国华侨,在村上求学期间身边总有几位华侨同学,这令村上比其他 日本人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中国人。
在村上的小说中,还写到了「战死在上海郊区的叔叔」,而在现实生活中,村上春树的父亲就曾应徵入伍去中国 打过仗。三月,村上春树赴以色列领取耶路撒冷文学奖并发表演说时也专门提到了父亲在中国打仗的事情。村上 还於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国,实地了解和採访中蒙边境的「诺门罕战役」,追问无数日军士兵为何「在封闭组织中 成为无名消耗品」。藤井省三认为,这些中国记忆直接反映到了村上春树的创作中。如果省略中国不提,就无法 讨论村上文学。
故事以村上最为拿手的双线交错技法推展开去,奇数章描绘指尖「拥有某种特异功能」的女主角青豆,她是健身 房肌肉拉伸的教练,而私下却是一个「冷面女杀手」。偶数章讲述男主角天吾,他虽是一个补习班的数学教师, 同时又是一个立志当小说家的文学青年。
村上春树的作品在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极具影响力。台湾的时报出版已获得《1Q84》在港台的版权并预定在今 年十一月同时在香港、澳门和台湾上市中译本。
与村上春树以往小说相比较,作家善用两个故事交错的叙述手段、丰富的性描写、以死亡为收尾并留下悬疑的三 大写作特徵依然清晰可寻,尤其是与村上后期的《奇鸟行状录》和《海边的卡夫卡》等作品相比,笔调同样十分 洗练、冷峻、睿智和幽默,甚至连出场人物的言行都极为相似。如《1Q84》中的邪教头目深田保与《海边的卡夫 卡》中的琼尼.沃克、《1Q84》中的牛河和《奇鸟行状录》中的牛河的口吻几乎如出一辙,后者名字都一模一样 。另外,在情节也多有相仿之处,如深田保和琼尼.沃克最后都主动要求对方杀死自己,而且死前都大谈特谈富 有哲理性的话题。
作为一部被誉为村上春树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其创作的突破与创新、亢奋想像中创造真实和追问现实的精神变 异,无疑也构成了村上春树小说新的「制高点」。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从来也没有体验过社会主义国家生存状态的奥威尔,假想了社会主义极权统治。在他的小说 中,天空永远是灰濛濛的,街道上贴满了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老大哥」的巨幅画像。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 人不叫总统,也不叫国王,而叫老大哥,听起来就像公仆、人民的儿子一样亲近,但事实上人们所受的并不是一 种慈祥的统治。这种社会的根本信念是:「老大哥全能,党一贯正确。」同样,无论你是在家里吃饭、睡觉,还 是在单位上班,在街道上行走,墙上的屏幕时刻在监视着你,它们不仅能观察你的每一个动作表情,也能监听你 的每一句话,甚至一声叹息。在这样的社会里,最重的罪行是思想罪。穿着便衣的思想警察混迹於人群之中。没 有人敢保证自己明天不会被逮捕。
细读村上春树《1Q84》所描述的神秘组织所带来的「精神囚笼」的情形,围绕邪教团体展开的难以置信的暴力等 ,这与奥威尔预言的及其荒唐与恐怖的世界、独裁统治都有着相通相似的铺垫和呼应。
村上春树认为:「当今最可怕的,就是用特定的主义、主张造成类似『精神囚笼』那样的东西。而多数人却需要 那样的框架,没有了就无法忍受。奥姆真理教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此外也有各种各样的囚笼。一旦进去,弄 不好就出不来了」。
事实上,一九九五年初日本连续发生了阪神大地震和奥姆真理教攻击地铁施放沙林毒气杀人的事件,促使村上春 树从《挪威的森林》那种小资情调中转变为关注社会现实的「硬派」作家。为创作《1Q84》,村上春树一直坚持 旁听对奥姆真理教的诉讼审判,「始终想像着原信徒被判死刑后,那种一个人被遗弃在月球背后的恐怖心境」。
使命感牵引作品灵魂
通过阅读小说,读者不难找到审判奥姆真理教中的一些具体场景。小说中登场不知是何方圣神的邪教「小精灵」 侵入人的内心,又与奥威尔在《一九八四》所清晰描述的独裁者「老大哥」如此神似。只是村上春树的这部新力 作放眼於更为广阔的人类背景,试图给世人敲响警钟,显示出一个傑出作家所负有的使命感而牵引出作品的灵魂 。
《1Q84》也在文学上开拓了村上春树的创作新路,实现了其向往已久、写一部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 弟》那样的「综合小说」的文学理想。这「里面有某种猥琐、某种滑稽、某种深刻,有无法一语定论的混沌状况 ,同时有构成背景的世界观,如此纷纭杂陈的相反要素统统挤在一起」,「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出场,带来各种各 样的故事,纵横交错,难解难分,发烧发酵,从中产生新的价值」。
村上春树过去的作品一直以第一人称写作,这是因为书中存在第一人称才能体现的精神世界,即通过描写看不见 全貌的忧郁感、视野狭窄的不安感,使其成为故事的一个牵引力。而《1Q84》则是村上第一部结合多视觉与多重 世界观的「综合小说」。
因此,村上春树作品也第一次採用了多视角的第三人称。视点的变化,再加上第一次採用奇偶章交错的事手法 ,带来了小说未曾有过的新魅力,强烈吸引了读者。
多年来擅长於在小说中制造大量谜团并留下想像空间的村上春树在《1Q84》埋下深深的伏笔和追踪,通过对家庭 暴力、恐怖邪教等造成的「精神囚笼」的描述,叩问诸多社会问题,表达对日本将走向哪里、世界将走向哪里以 及人类将走向何方的担忧与思索。
重要的是,《1Q84》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日本国民性中持续至今仍未省悟的群体盲目性与见风使舵、短视善变的 盲从的大众心理。
文学须对抗精神囚笼
村上春树认为「文学必须是对抗『精神囚笼』的一种武器」,而「我写小说的理由,归根到底只有一个,那就是 为了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现出来,将光线投射到上面。经常投射光线,敲响警钟,以免我们的灵魂被体制纠缠和 贬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以拿在手中的活的灵魂,体制则没有。不能让体制利用我们,不能让体制自行其 是。不是体制创造了我们,而是我们创造了体制」,如何摆脱「一九八四」时代的「小精灵」基因,从混沌走向 明朗的未来?人类要掌握自己命运。
——————————————————————————–
村上春树小档案
生於一九四九年,二十九岁开始写作,首部作品《听风的歌》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八七年第五部长篇小说《 挪威的森林》畅销四百万册,广受瞩目。村上春树创作深受欧美文学影响,曾表示「在整个成长过程,我从来不 曾被日本小说深刻感动过」。他身上少有日本战后的阴郁气息,被称作首位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被誉为 八十年代文学旗手。村上春树是家中独子,个性内向,父母是中学语文教师。村上青少年时代讨厌念书,读中学 常因不用功挨老师打,但一套中央公论社出版的《世界历史》全集却能读得滚瓜烂熟。村上沉迷英文原版小说, 英语成绩却很一般。他自认具有固执的叛逆性格,无法乖乖接受对别人强加给他的东西,「不想学、没兴趣的东 西,无论如何都不学」。■
——————————————————————————–
村上春树警句
●一步也不迈出内心世界的事情世界上没有,不迈出内心世界的是在内心创造着别的世界。──《1Q84》
●也许曾是这样的过去,在那昏暗的镜子中浮现出来的,也许不是现在的这样的身姿。──《1Q84》
●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遗传基因的运载体,为什么我们之中的众多分子还要以複杂、奇妙的形态,漫步人生的长途?──《1Q84》
●现在是一九八四年四月。我出生是在,对了,是一九五四年。这个还能想起来。但是这种被印刻的时间在她的 意识里快速地丧失其载体,眼前浮现出印有年号的白色卡片在大风中飞散到四面八方的情景,她跑着,拼命地一 张又一张想尽量多的拾拣起来,但是风太大了,丢失的卡片太多了。1954、1984、1645、1881、2006、771、2041 ……那些年号被一张张吹飞。系统丧失,知识消失,思考的台阶在脚下坍塌。—《1Q84》
●如果要是拿了芥川奖,难道你不觉得会引发热议吗?媒体就会像黄昏时分的一群蝙蝠在头顶上盘旋。书将供不 应求。──《1Q84》
●历史向人们揭示的最重要的命题也许就 是「在当时,谁也无法预见到未来」。青豆一边在听着音乐,一边在想 像着从波希米亚平原吹拂而过的和煦柔风,任由思绪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游。──《1Q84》
●一九二六年大正天皇驾崩,年号改为昭和。在日本黑暗的阴霾时代也即将拉开序幕。现代主义和民主主义的短 暂间奏曲终结,法西斯主义就要大行其道了。──《1Q84》
●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耶路撒冷文学奖演讲》
●无论高墙多么正确和鸡蛋多么错误,我也还是站在鸡蛋一边。正确不正确是由别人决定的,或是由时间和历史 决定的。假如小说家站在高墙一边写作──不管出於何种理由,那个作家又有多大价值呢?──《耶路撒冷文学 奖演讲》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以拿在手中的活的灵魂,体制则没有。不能让体制利用我们,不能让体制自行其是。不是 体制创造了我们,而是我们创造了体制。──《耶路撒冷文学奖演讲》
●唯其如此,我们才要把真相引诱出来移去虚构地带,通过将其置换为虚构形式来抓住真相的尾巴。但为此必须 首先在自己心底明确真相的所在,这是巧妙说谎所需要的重要资格。──《耶路撒冷文学奖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