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有权力结构的导演下,一个规模巨大的仪式即将在北京上演。官方媒体是这样来描绘的:“千万的北京市民和祥瑞的千年古都,正以前所未有的新面貌新气象,喜迎即将到来的六十年国庆。”根据有关报道,这次官方采取的安保措施之严密甚至超过了北京奥运会,北京已经与周边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山西、山东六省区共同签署一份加强国庆安保的“护城河”工程,同时北京市政府将发动80万市民参加安保。
再浏览近期的主要网站,“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红横幅挂在网站醒目的位置,各种吹捧60年来成就,展现国力强盛的专题已呈泛滥之势。于此同时,网络封锁更加变本加厉:许多持有独立立场的网站被关闭,主要门户网站的新闻评论功能被取消,一些知名评论家的博客被取缔。似乎为了凸显舆论控制的荒诞程度,新闻办更是直接通知各大新闻网站,封杀那些专业倾向明显的平面媒体,比如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等的文章一律不能刊登,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新闻。可以确定的是,为了营造中共60周年喜庆氛围,党主导下的权力机器已经近乎无所不用之极。
从正常的角度,很难理解一个本应是民众积极参与庆祝的国庆仪式,当局却要采取这种视民如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极端防范措施。这种严防死守状态下的国庆仪式,还会给人们什么荣誉感吗?说实在的,普通民众真的觉得有什么值得庆祝的吗?!当然在中国的政治情境中,重大仪式背后,往往包含了权力斗争、利益分配等特别的政治意图,而这种黑箱操作最怕的就是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因此采取措施压制公众的声音和参与或许也并不奇怪。
而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刻意制造出来的紧张到骨子里的“喜庆氛围”恰恰表明了由于政治合法性的缺失,权力阶层内心的恐惧,他们必须要通过特定的仪式和话语体系,以不断重复的方式来迷惑公众,塑造公众心理,掩盖缺乏合法性带来的恐惧感。在那些信息完全被封闭的地方,比如朝鲜或者古巴,这种经常举行的极权主义仪式就是对公众常态化的集体催眠。不过,由于多年以来观念的演进和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催眠仪式,已经很难再对中国公众心理形成操控。50周年大庆的时候,李慎之先生以其“风雨苍黄五十年”的名篇引发了广泛共鸣,表达了社会独立意识的增长。即将到来的中共60周年大庆,耗资更大,动员规模更广泛,阅兵仪式更加雄伟,数十万群众照样欢呼。但是在面对一个崛起中的公民社会的时候,这种盛大仪式已经很难制造公共认同,一个日益衰败的后权威政体的尴尬已经无法掩饰。一句广为流传的嘲讽:“与其这么费事,不如把60周年大庆外包给朝鲜” 就道尽了公民社会对这种仪式的厌恶。
不过,有句俗话是,当局者迷。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在长期特定观念的灌输下,当局者自己被权力导演出来的假象所迷惑,万民敬仰的图景掩盖了真实世界中深刻的矛盾。威权体制晚期的这种结构性失灵让人惊诧,却又是非常普遍。通过次国庆仪式安排本身,也表明了威权体制在一个政治僵局中越陷越深。在历史事实上,当局颠倒黑白,掩盖了60年以来极权统治带来的灾难;在政治价值上,当局继续坚持自相矛盾的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拒绝普世价值;在政治运作上,当局继续垄断权力,堵塞公民参与渠道;在政治前景上,当局继续鸵鸟主义,并打压民间对政治民主化的探寻。而作为这些矛盾的表现,中国社会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那就是政治结构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张力越来越大,而政治结构的不安全感越来越强,对公民社会的打压也越来越严厉。
如何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重新塑造公民社会和权力结构的关系,建立现代社会的政治秩序,没有给定的路径,僵局的打破依赖于参与演变进程的各种力量的博弈。在这个意义上说,公民社会的各种力量责任重大,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