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  岭:在法兰克福书展研讨会上的致辞

(编者按﹕此为贝岭於2009年9月12日上午在德国法兰克福“中国与世界——感知与真相”(China and the world – perception and reality)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根据录音和本人回忆整理。9月12至13日,此一国际研讨会在德国法兰克福西班牙赛万提斯中心举行。此研讨会是即将於10月举行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前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由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主办,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组委会(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所属)、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德国笔会等共同协办.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德国、西班牙及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学者、媒体记者、专家及各界人士,就“中国的世界地位位:中国对自己的认识和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多样的画面——多样的误解?媒体眼中的中国和中国在媒体心目中的形象”、“中国正迈向知识型社会”、“工业化和社会转型”、“文学的角色:深陷危机还是越发重要了?”共五个论坛展开讨论。贝岭本应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主办方之邀,是研讨会文学论坛上的四位主讲人之一。后因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对作为异议知识分子的戴晴和贝岭与会不予接受,迫使法兰克福书展主办方在会前数天取消了贝岭和戴晴的主讲人资格。此事被德国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德国媒体和公众强烈的关注,当戴晴和贝岭坚持飞住法兰克福,准备以听众身份出席研讨会后,在媒体和公众巨大的压力下,法兰克福书展主办方紧急决定,邀请戴晴和贝岭作为特别来宾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

此刻,我和戴晴能够走上这个讲台,真的不易。这是法兰克福书展六十年历史上值得记下的一刻。刚才发生的这一幕,中国代表团的官员、学者和作家,因戴晴和我的上台而集体退场的这一幕,我真的感到非常的悲哀。一个国家,它派出的学者和作家们应该有些气量,接受和容忍和他们有不同看法和价值观的人在这场研讨会上和他们一起探讨,允许研讨会的主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选择客人,让人说话。今天早晨,我和戴睛一样,本以为中国的官方,终於改变了原先对我俩与会的拒绝和对书展方的要胁,接受我们可以同台论事了。但,看来我们的预估是错了。是的,中国是强大了,而且蛮横,可是,不能容忍异见的强大,是脆弱的强大。

刚才,法兰克福市长罗丝(Petra Roth)女士的开幕致辞,她对书展方应该信守承诺、有所坚持的忠告。她回忆自己作为民选市长,在和中国有关的事务上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验。她的表达坦率,直接了当,让我意外和感动。此时,我也要向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主席博斯(Juergen Boos)先生致意,我注意到他昨晚向媒体发出的公开信,他强调不会为言论自由做任何妥协,他知道我们已抵达法兰克福,他邀请我们参加研讨会,我感受到了他的诚意。今天,我能走上这个讲台,能作三、五分钟的发言,已说明了一切。

我要特别强调,法兰克福书展这一世界上最大、最有影响力、也最有文学能量的书展,自1949年创立以来,始终坚持、并守护着表达自由、出版自由的基本价值,这是书展坚守始终的传统.所以,不管压力多大,都要守住这个底线,不能退让。让我欣慰的是,今天,你们守住了。

此时,我看到了北京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秦晖先生仍在座位上,他没有随着中国代表团退场,他有自己的决定和判断。我向他表示敬意,他是傑出的学者、自由思想家。如果中国代表团中的学者们和小说家莫言,能够在未来的国际性场合上做真正的自己,不成为官员们的附庸,那时,我也会致上敬意。

我相信,在十月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多元、多样、多音调的声音,异见的声音,将会更多,更刺耳。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或更大的国家权力,都不可能阻止这些声音。作为今年的主宾国,来自中国的学者、作家和编辑们,你们别无选择,必须面对、倾听,必须学着交流和对话。

谢谢各位!

贝岭,流亡作家,文学编辑,倾向出版社创办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