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良臣:“天下”是怎么“得”的?

曾有一部张扬歌颂“皇上”的电视剧在片尾配了一支曲子,唱得回肠荡气;其中还有句唱词,说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更是唱得天地感动,人人叫好,正义感冲天。但你叫不得真。一叫真,便知这不是无知就是骗人。据我所知的一点历史常识,得天下的人未必就一定是得人心者。至少得天下的人是绝不肯相信这话的。不然又何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说呢?天下,乃政权也。无政权也就免谈天下。

我不知道“打天下”最早是什么人说的,只觉得真是太形象了。一过了原始社会,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打天下”的历史:张三领着一帮人打下天下,这天下就是张三的;过了若干时日,李四再领另一帮人推翻了张三,然后坐上“龙椅”,这天下也就又是李四的了(这样的情形,在有些不讲法制的小国家现在还不断地出现)。即便是秦始皇统一中国,说实在的,也并非是他得了什么“民心”,只能说是他的野心,好听点,是他的志气。而像他那样有野心有志气的人多的是。当时的项羽见秦始皇出巡,就说是“彼可取尔代之”,野心勃勃。刘邦说的是“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虽没露出野心只是羡慕,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也是有项羽那样的野心或叫志气的。可这些人何曾想过“得民心”呢?他们想的只是“皇帝轮流做,来年到俺家”,“民心”实在与他们无干。请问:秦始皇扫平六国,是得了这六国的“民心”吗?灭了蜀灭了吴的魏晋,能说就是得了这蜀、吴的“民心”吗?满清替代了“我大明”的天下,是得了“我大明”的“民心”吗?不然,又为何会有扬州屠城十日!我想无论什么人,也不管你有多么高深的知识学问,这样说,恐怕都是难以服人,也是不合史实的。

秦始皇之后,凡改朝换代,皆是一个“打”字。而凡打下江山,便成了家天下,所有的人只有“山呼”的份儿。就是那有人在“回肠荡气”歌颂的雍正,他的天下又何是因“得民心”而得来呢?不过是世袭罢了。现在考据出他一生“勤政”,批了多少多少奏章,于是便把他对一代知识分子的残暴一笔带过,把他一生的罪过掩饰殆尽,总之要把他塑造成一个“得民心”者。这真是臆想天开,胡说八道。

凡想成王者,没有几个人去想得民心;而得民心者,也没有几个人能得天下。此说并非空口无凭,这有历史作证。三国时的刘备,在当时有一分为三的天下,小说中处处把他写得“得民心”,且还有盖世无双的军师诸葛亮扶佐,然而至死也没能灭魏灭吴,没能得着整个天下。后来把一点天下传给了儿子阿斗,尽管他把江山做到了尽头,也还是用交出江山来“上能自守宗庙,下可以保安黎民”,不使“满城流血”,所谓“得民心”,结果怎样?还不是被人彻底灭了。我不知道如此“得民心”的父子君主为何竟失了天下?也不知写那歌词的作者读三国演义时作何感想。

我知道,这词作者可能是有着美好的愿望,或是幻想,或是规劝,或是警醒,或是告诫,但他哪里知道,想得天下者又怎么会理会这些善良的心思呢?因此,谁如果总是这样幻想,受麻痹被欺骗的就只能是他自己,实在怨不得别人。

当然我不怀疑有人为了“得天下”而需要“得民心”,因此千方百计“取信于民”,卑鄙的更是还会骗信于民,但这与“得民心”者就能“得天下”毕竟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说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