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书展热点:让中国与它的流亡文学对话

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将于今天(10月 13日)晚上开幕。中国是今年书展的主宾国,也是本届书展的最大热点。把一个言论不自由的国家请来做书展的上宾,这件事本身给书展增添了少有的特殊气氛, 特别的引人注目;中国借机会派出阵容强大的两千人代表团前来参加,以期扩大自己的影响。而主办方也邀请了中国流亡作家和异议作家前来参展。让中国与它的流 亡文学和异议作家到书展来直接对话,应该说是这届法兰克福书展的最大亮点和成功之处,尽管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中国官员在书展的场合遇见异议人士,会作出什 么样的反应。

按计划,如果不出意外,德国总理默克尔今天将与来访的中国副主席习近平共同出席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式。默克尔总理 在习近平到访之前就已表示,她会向中国领导人提到“言论自由”的重要性。默克尔在德国政府的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说:“在与主宾国中国的负责人会谈时,我会 明确地跟他们说,言论自由不会给国家带来威胁,而是会带来机会。德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默克尔还说:“本届书展是中国展示其文化与文学的一个难得的好 机会。”

由于德国主办方在书展前举办的专题研讨会邀请中国流亡作家和异议人士参加,一度发生中国代表团退席抗议事件,使得本届法兰克福书展 政治空气浓浓。热闹之余,人们都把目光集中到一个请来的“专制主宾国”身上。德国朝野甚至就如何对待主宾国中国发生激烈争论,形成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阵 营。

德国笔会表示,今年邀请专制体制国家中国做主宾国并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书展会加强东西方的相互了解。而且,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德方同时邀请了中国流亡文学和异议作家前来参展,尽量促成中国与它的流亡文学对话,因此中国的审查制度在德国实际上并无效果。

法 兰克福书展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书展。中国派出的多达两千多人的庞大代表团已经陆续到达法兰克福;一些成员,如余华、莫言、铁凝等作家,已先期抵达德 国,在各城市举办活动。本台特约记者发回的系列报道显示,书展还没有开幕,德国各大城市就已洋溢着中国文化的气息。由于人们对中国的兴趣大大增加,德国各 地至少有30家博物馆在书展期间推出了各种中国艺术展;仅法兰克福就有三个中国艺术展在书展期间举办。许多德国城市还推出了“中国文化月”活动,介绍中国 的文学、音乐、艺术和城市建筑,等等。这些活动显示出德国主办方对中国的热情,但好客是一回事,坚持原则又是一回事。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强调要向中国领导 人讲明“言论自由”的重要性那样,德国舆论是不会把好客与原则混淆起来的。在人权和自由的问题上,民主国家的舆论界不存在“和事佬”。

我们 先来回头看一下书展前的一些动向和反应。先是9月书展范围内的一场中国文学研讨会上,中国代表团因异议人士戴晴和贝岭上台讲话而一度退场,令德国媒体很不 高兴。德国媒体认为,中国代表团的这种姿态是要把中国的审查制度强加给德国。接着又传出中国知名艺术家和维权人士艾未未在四川被警察打伤后在德国接受治疗 的消息,德国媒体又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进行了一番讨伐。后来又传出达赖喇嘛的代表以及流亡维吾尔领袖热比娅都将前来参加书展的消息,专家们因此预测,今年 的法兰克福书展将有暴风雨。

德国媒体指责中国想把审查制度带到法兰克福书展,呼吁主办方决不能向中国低头。当然也有些德国人认为,中国在学 习走向世界,德国也要学习跟中国打交道;德国既然把中国当客人请来了,就应该以相应的礼遇迎接客人,而不是对中国指手画脚。不管是批评也好,客气也好,由 于中国作为主宾国出现,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气氛的确很特殊,在书籍的文化气味以外,政治气味也非常的浓厚。从书展开幕前的一些迹象来看,甚至可以说是历届 书展以来政治空气最浓的一届书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