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傑:从周济想到马叙伦

据报道,“备受争议的前任教育部长周济,昨日履新出任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而在此前一天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其教育部部长职务被免去。”

二○○八年三月十七日,新一届国务院领导班子诞生,二千九百四十六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投票,获得最多反对票的依次为教育部长周济(三百八十四票)、铁道部长刘志军(二百一十一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一百五十六票)以及从国家发改委主任调升为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的马凯(一百一十七票)。周济因此被称为“反对票王”。

关於周济的离职,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季铸的博客言论表述得最为直截了当:一是全国每年数百万的孩子不能上大学,拿不到进入社会的门票,因此难以改变个人命运.二是每年数百万上了大学的孩子只会考试而没有能力,难以实现就业,不但难以改变个人命运,更难以改变社会命运.一半孩子不能上大学,一半上了大学的孩子不能就业,教育部长必须免职。

由刚刚被免职的教育部长周济,笔者联想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教育部长及高教部长马叙伦。马叙伦一九四九年之前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并且先后三次出任教育部次长.在上个世纪的政学两界中,马叙伦是最善於通过夸大其辞来自我表扬的一个人。早在一九一九年一月,他的北京大学学生、《新潮》杂志记者傅斯年,就在《出版界评:马叙伦着〈庄子劄记〉》中採用“炎炎之词”四个字批评说:“……先生书中,有自居创获之见,实则攘自他人,而不言所自来者,例如,卷十八,五至八页,释『种有几,……万物皆出於机,皆入於机』一节,所有胜义,皆取自胡适之先生《中国哲学史大纲》第九篇第一章七八两页。……考前人未有为此说者,胡先生此讲义,印於去冬,马先生《庄子劄记》,刊於今夏。同教一堂,不得云未见,见而不言所自来,似为贤者所不取也。”

所谓“炎炎之词”,指的是马叙伦在学术着作《庄子劄记》中抄袭胡适的学术成果却不注明出处,反而夸大其辞地自我表扬说,自己“既略涉『六书』,粗探内典,籀讽本书,遂若奥衍之辞,随目而疏,隐约之义,跃然自会。”

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五日,毛泽东从西柏坡飞抵北平,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务理事马叙伦与在北平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一起,前往西苑机场表示欢迎。这是毛泽东与马叙伦的初次见面。在陪同毛泽东一起阅兵之后,马叙伦当场写下四首七绝,其中一首的“炎炎之词”已经与时俱进为歌功颂德:“万岁高呼毛泽东,与人衣食即春风.江南百姓皆昂首,何为迟余解困穷.”

马叙伦参加开国大典之后,被任命为教育部长.一九五八年六月五日,长期以医院为家的民进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常委马叙伦,应护士要求提笔写下他的最后一幅墨迹,依然是政治上完全正确的“炎炎之词”:“我们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才有良好的结果,否则根本上就错了。”

从马叙伦到周济,六十年来教育部长的首选标准,显然不是现代教育所需要的以人为本、自我健全、独立自主、思想自由的现代公民及教育家,而是无条件地服从於权力意志和政治需要的官本位的国家机器之螺丝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