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杂志社给予本文《通往天人合一之路》零八年第一名佳作奖。与其说是对本人的嘉奖,不如说是对老庄道无哲学的一个肯定,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宣扬和鼓励。老庄的道无哲学,高矣,至矣,无所加矣!
我曾经在《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书后记中说,“这是一本天才的大作。”别以为我在自吹自擂,大话自说。实则凡人悟觉到老庄道无的“玄牝之门”后,你不得不赞叹老庄这个哲学的玄妙。“非天下之至神,谁孰能与此?”(《易经。系辞传》)。老庄的哲学,将给人类带来一个新曙光——一个人类学的意义!
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向世人宣告这个道无——这个人类的哲学洞见以后,并非无人欣赏。后来的关伊子、列子、庄子都有深入的体悟。特别是庄子,他用寓言的方法,把老子的道解释得玄妙玄通。他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不傲倪于万物,不遣是非,于以世俗处”(《庄子。天下篇》就向世人明白告示,老子的道是可以在人世间实行的。老子本人也说过:“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老子。七十章》)。曾几何时,老庄的道无被人打入“虚无主义、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之中。他的“和光同尘,与时俱化”的“没身不殆”哲学洞见被遗弃了。
当今世界,理性工具主义独占鳖头,人类彼此互相争夺,已造成天灾肆虐,人祸横行。世界气候的恶劣变化,恐怖主义的猖獗,一一浮现在人类的面前。而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这个关系紧张的原因就是人类的智慧。一个人要讲自己的存在;一个国家也要讲一个国家的存在;一个民族,也要强调自己民族的存在。而在存在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呢,不就是拥有吗?拥有物质或精神,是衡量人类存在的价值意义。这就是智慧——理性工具主义带来的祸根:你拥有多少物质财富?你拥有多少精神财富?除此之外,人类似乎就没有多少存在的价值了。这一切,都是人类偷吃上帝智慧之果惹的祸。
人类要讲存有,就得争夺;有争夺,就得靠智慧。于是,各种手段就使出来了:杀人放火,奸淫敲诈,无所不用其极。这个世界怎么会有太平、和谐呢?
所以,以动力横扫一切的西方理性工具主义已经推演到极致,其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困境日益加剧。德国学者韦伯主张宽容哲学,企图消除这种理性扩张;后来的哈伯玛斯提出沟通哲学。用沟通来融合世界各类文明的沖突。这些大智大勇的哲学家,都看到理性工具主义的危害,也提出了一些解救的办法。可是我们看到,这种用理性来疗伤理性的办法是微乎其微的。欧盟主张“沟通对话”解决世界外交的手段收效甚微:伊朗、朝鲜的核武危机依然存在;共产国家的人权迫害更加猖狂;而中东的恐怖主义更是泄无忌惮。原因是这个理性的肿瘤已根植人类的头脑中。当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指出理性的局限性就是要打破怀疑论和独断论的枷锁,想不到今天的怀疑和独断更加猖獗。一个人,他从小就接受那种知性教育:生活习俗、宗教、文化等,早就渗透其中,其理性观念牢不可破,你的宽容、沟通能起作用吗?我们清楚地看到,与恐怖分子讲宽容,讲沟通,无异于与虎谋皮;与中共讲人权,他只有把你当傻子——所有种种,就是其观念已根植于脑袋之中,把它当作一切行动的准则。理性已经病入膏肓,根本无法自救。
老庄的道无,主张“弃圣绝智”、“返璞归真”,就是医治理性工具主义的最佳良方。
由于理性主义的惯性作用,以前人们对老庄的道无产生极大的疑虑:你教人不要知识,要无为,这人生还有意义吗?其实,庄子早就指出人们这个疑虑了:他在分析儒、墨等有作为的道行不通后,亦借“豪杰”的话来批评“慎倒”无为的道。他说“慎倒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庄子。天下》。庄子指出“慎到的道”说的是死人的道理,在生人是行不通的,这就是为了说明老庄的道是有别于慎到的道的。它在人生是可以实行的。庄子的“于与世俗处”就是不离尘世的,是具有人类学意义的。
本着拙作,就是要挖掘、揭示老庄道无这个人类学的意义:当我们把人脑中所有的知识都损去以后,这个人还会有什么东西?人们会说,他什么都没有了,脑袋不是空了吗?而老庄既在这空空如也中洞见到一个人类学的意义。打个近似的比方说,当我们把电脑所有输入的东西(意识)一一损去以后,电脑会发生什么效果呢?它不就回复到它原来的模样了吗?它恢复到原来是其所是的程式——它复原了。而我们说的电脑是没有感性的,与人不同。人到了“损至无为”以后,他就没有了知性的概念,没有了理性观念,没有了利害关系。如此,他就能看到“天地之大美”了,就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
牟宗三先生说康德已几近圣人的境界,我亦有此同感。我是站在巨人康德的肩膀上窥见到老庄的道无哲学的。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已隐若提到老庄道无哲学的依据。康德说的审美判断,它是没有知性、理性概念的,也是没有利害关系的,其是毫无目的性但又符合目的性的一种心性愉悦。也就是说,人人都说这朵花美,但我们不能用知性、理性去概念它(说出个之所以然来),他也没有渗入情感、意志欲望等的利害关系进行判断,也没有什么目的性。但它的一切奇妙构造,很符合人的心性,你一看,就觉得它美。康德称之为“自然美”。康德的先验判断,差一点就把老庄的道无哲学洞见揭示出来了。很可惜,康德没有再深入下去。用牟宗三先生的话说,康德不承认人有“智的直觉”。
老庄的“损无”,就是教你不要用知性、理性概念去作审美判断,也不要把情感的善恶拉进审美判断中来,更不能怀着一个目的去作审美观。原来人的心性,天生就是一个宇宙心,他本就如此,与宇宙世界是相通的,是我们的知性、理性把它蒙蔽了。消除这一切,你就会看到“天地之大美”,你就与宇宙贯通一气,自然自在了。这就是康德所说的“没有目的性,但符合目的性”的心性圆合。老庄的道无,他把人类学的这个最美好的价值观揭示出来了:德福一致,尽善尽美的人类心性目的有了展现的曙光。
一个理论、或一个学说,它要使人承认,或说实行,就得问它给人带来什么好处?以前的理性哲学以及实证科学之所以风靡人类世界,就是因为其讲存有:我人拥有什么什么?金钱、地位、荣誉、声望,甚至包括精神财富等等,他是可以用量智尺度出来的。而老庄的道无,他似乎什么都没有了,这种人生,还有他存在的价值吗?这就是理性主义者,无法看到知识程式背后那个人类心性的东西——那个见证上帝,凤凰涅磐,至人的心性圆满最高境界。这种境界,基督教、佛教、儒教都有不同程度的揭示,但他们的方法都比较神秘,老庄是用最简易的方法——“损无”,把它揭示出来了。原来人的心性,在他损至无为复归于婴孩后,竟有如此美好的前景:其“和光同尘,与时俱化“那“天地之大美”一一朗现,那至纯、至美、至善的道德常住不溢。这不正是《圣经》描写阿当与夏娃在伊甸园的美好生活吗?
我曾经说过,康德是电脑发明的鼻祖。康德的先验认识范畴(form),说的是我们人的知识如何可能的东西,这就是电脑之所以可能的理论基础。没有康德的先验论,要说电脑如何可能是说不通的。而我们的老祖宗老子,就是排除人类中木马病毒的能手,他要把知识——那些木马病毒一一排除掉,使人回复到其本真。老子“古之博大真人哉!”(庄子语),我称他为人类最早、最伟大的心理学医师。如果说,没有经验,人们看不到知识,而康德看到了(验前的知识),这是康德的伟大;而人有很多经验,饱满知识,要把这一切都损去,人们认为是不可能的,甚至认为人就空无了,而老子既能看到“空无”后面那个“玄妙之门”。这就是老庄道无的人类学意义。
老庄这个哲学的洞见,是具有人类学意义的。在人类理性走入死胡同后,这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吗?
《黄花岗》,“慎其独也”,他在众多的来稿中,选中拙作,给予发表。这是人类文明之大幸,中华文化之大幸,老庄道无哲学之大幸!希望通过《黄花岗》的宣扬,老庄的哲学得以光天化日也。
注:《通往天人合一之路》已由“黄花岗杂志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