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新社》报道,最新研究显示,美国人只要在生活方式上做一点小小的变化,例如定期做汽车保养、或在阁楼增加隔热措施,可以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等同于法国一年的排放量。
如果美国家庭能够采取17项简单的措施,比如换用节能汽车、衣服不用干衣机烘干、改用晒干、或是不再用室内恒温器,一年就能减少1亿2千3百万吨废气排放量。这个量相当于美国年均排放量的7%,比法国一年的总排放量还要多。
目前,美国家庭消耗能源产生的废气占全国废气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还要多一点,高达全球废气排放量的8%。除了中国之外,这个量要比任何国家整年的排放量都大。为了快速压低这个数字,学者建议重点应该放在改变消费者行为上,而不是一味发明新科技,废气排放限额与交易制度也应该到位。
据我的观察,美国用于生产方面的能源浪费不大,当然比起日本、欧洲还有差距,但与中国相比时,不可同日而语。美国比中国强,在于制度完善、优越,企业一般不可能对官员行贿、私下超标排放。还有就是科技发达,旧设备淘汰得很快,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绝少官商勾结,设备又好,所以呢,和产值相比,美国的废气排放率是比较低的。
但美国比不上日本、欧洲,这可能就是一个观念问题了。欧洲,特别是日本,国土面积有限、资源有限,而人口密度相当大。浪费能源与资源就受到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节约成为全民的共识。
到欧洲、日本走一走,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比美国要小一号。房子小一号、车子小一号、浴缸小一号,一份西餐端上来连盘子都小一号。在现在这个能源紧缺而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增长的时代,欧洲、日本的生活方式是合理的,美国确实是应该改一改了。
美国有些方面也不太好改,如居住分散,出门就要开车,步行解决不了问题。除了倒垃圾,几乎办任何事都要开车。去邮局寄信、到超市买菜、送孩子上学、看电影、租DVD、看病买药,事无巨细,都要开车。
欧洲、日本、中国,或者说除美国之外其它绝大多数国家,居民区都是自然形成的,在步行的范围内,就可以解决一般的日常生活之需。这种集中居住的好处很多,是一种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即便要搭车,地铁、巴士等公共交通系统也很健全。这比一个人开一辆车不知道要节约多少能量了。
美国这种分散居住和开车的缺点,我猜想是来自于早期开拓时代。地广人稀、一家几百英亩土地。当年形象的生活方式就是一匹马、一支枪。后来一匹马换成一辆车、一支长枪换成了一支短枪。
美国新建的社区已经开始比较集中了,但是要根本改过来,也不是几十年就能办得到的。但是能改善的方面还是很多。最令人侧目的就是美国人喜欢开大车,动不动就买一辆大马力吉普车,开小轿车也要弄一辆六缸车,毕竟有船要拖的人家很少,为什么一定要买大马力车呢?
研究者说,最能减少美国碳排放量的做法就是改开节能汽车。根据研究,光是这一项措施,就能减少碳排放量5%以上。不用说开节能车,能不能开小一点的车呢?这就是一个观念问题了。
还有冬天的暖气、夏天的冷气,一律是开足。开到冬天穿衬衣、夏天穿毛衣为止,有必要吗?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个道理,这也是一个观念问题。美国的办公室通宵开灯、而且是打开所有的灯,我想也是个观念问题。留下几盏灯开着、不就行了吗?
批评美国的生活方式不等于说我改变了自己一贯的观点,既环境问题主要是一个制度问题而不是一个观念问题。如果美国的企业不是私有制、而且法制废置、官商勾结,那么能源与资源的消耗会增长到一个何等的地步,那恐怕是不敢想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