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耕:民进官退:为2009年公民社会的成长作证

如果把官权与民权比喻为石头与小草,虽然也能生动地表现石的霸道与蛮横,也能凸现草的柔弱与顽强,但我以为并不准确;如果把官权与民权比喻为石头与水流,虽然也能准确表现石的僵化与死板,也能体现水穿石和柔克刚的流水精神,但我以为仍不准确。我愿意把官权与民权比喻为沙漠与绿洲,在草与沙的生态博弈中,此消彼长,或沙进草退,或草进沙退。在有些地方,流沙不受约束,肆意侵吞草的领地,甚至肆虐为大阅兵式的沙尘暴,但在另外一些地方,草也在顽强的发育和生长,甚至逼退沙漠,收复失地,延伸绿色的希望……这或许更接近2009年中国公民社会艰难成长的真实状况。我意愿用以下事实,为中国公民社会在2009年的点滴成长作证。

一个人的战争:公民王清与181个部门的较量

王清是河南省南阳市的普通公民,他向该市181个政府部门申请信息公开,要求依法向其公开本单位上年度“三公消费”信息。在花去自己2009年6个月的全部业余时间和工资收入,也用尽法律救济手段后,终于在8月份拿到最后一份回复。据王清本人介绍,这181份回复敷衍塞责,未能反映“三公消费”的实质内容。尽管如此,我认为王清的公民行动仍然十分成功,他迫使181个部门意识到谁是主人,谁是仆人。与此相比,今年某项耗资1000亿举行的盛大庆典则一文不值。王清的公民行动是一个典型的民进官退标志,公民在自觉的向主人位置回归,官员在逼迫中向公仆位置靠拢,他应该是本年度当之无愧的法治人物。经全国众多媒体广泛报道后,王清的个人处境已不再像年初时那样危险了,但他一个人战斗的局面并未改变。

也是一个人的战争:陈云飞的行为艺术

四川省成都市公民陈云飞今年在从事一项非常简单的行为艺术,他上街时就在背上别一张纸,写着请官员公布财产,虚心接受百姓监督。还有一行小字,写着温馨提示:请公仆您不要对主人动粗哦。陈的提示并非无的放矢,今年曾有官员非常恼怒的质问:为什么不请老百姓先公布财产?此问一出,网络就流行一张漫画,一位百姓模样的人脱光衣服,指着一位大腹便便的官员说:现在轮到你了。这张漫画被印在体恤衫上,名为“脱衫”,热销一时。其实我国早在1995年就开始实行处级以上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但不了了之。在世界各国公职人员财产公示制度化的今天,我国仍然无法与国际接轨。陈的行为艺术虽然未在成都见效,但人们欣喜的获悉,新疆阿勒泰官员已实行财产公开制度,湖南邵阳市的官员也已经公开了自己的房产,看来陈的行为艺术在这些地方将失去艺术价值。

躲猫猫:先是云南,再是陕西

“躲猫猫”本是一种儿童游戏,但2009年意外成为犯罪嫌疑人非正常死亡的代称。游戏规则决定了有人躲就有人找,有人要掩盖真相,就有人要揭开真相。发生在云南和陕西的两例案件最为典型,犯罪嫌疑人非正常死亡后,官方总是习惯性的掩盖真相,但最后在民众持续不断的追问下,招架不住,只好从藏身的角落举手走出来。不但在“躲猫猫”游戏中民进官退,赢得个案真相大白的胜利,而且通过个案,有效推动政府执法行为规范化,如今年4月全国范围开始整顿公安作风,如近期官方郑重向社会公布8个月来看守所未发生非正常死亡。这应该是公民训政取得的初步成果。犯罪嫌疑人非正常死亡不是今年才有,但从今年开始,非正常死亡的犯罪嫌疑人不至于死得不明不白了。

废墟三剑客:为死者安息,为生者救赎

在“5.12”大地震留给人们的惨痛记忆中,最为锥心的是大片校舍倒塌和大批在校学生死亡。面对如此灾难,幸存者忍不住追问,那些属于天灾,那些属于人祸?四川有一位叫做谭作人的先生站了出来,他要探寻真相,北京有一位艺术家艾未未也站了出来,他要帮助谭作人,广州有一位教授艾晓明也站起来了,她也要帮助谭作人。他们的工作是为了死者安息,更是为了生者的救赎。只有洗去罪孽,生者才能获得继续活下去的理由。在官方把一切答案都推给天灾,甚至连死亡学生的确切数字也不肯认真统计之后,寻求真相的公民回到地震过后的废墟上,他们像孤独的三剑客。遗憾的是,谭作人被送进监狱,艾未未遭受暴力殴打,艾晓明被限制出境。

巴东烈女与网络民意

巴东烈女的故事,也许会成为流传千年的传奇,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不是故事本身。在强大的网络民意面前,权力颤抖了退缩了,巴东法院顺乎民意,做出免罚判决,手刃淫官的民女邓玉娇逃过一死。就在人们欢呼正义胜利的时候,有人开始忧虑民意主导判决并非好事。从学术的角度看,这非杞人之忧。但放在中国现实面前,则不免滑稽。法律的独立性受制于民意与受制于权力,同样可悲。但在中国,法律本不独立,何来独立受损?它和权力本来是一回事。在巴东烈女案件中,说法律受制民意,毋宁说权力受制于民意。不少法院已安装安检设备,以避免成为人肉炸弹袭击对象,在如此严峻的司法现实面前,我以为法院屈服于民意不是坏事,至少让法院自身变得更安全了。

绿坝受阻

烈日当头,青岛一青年在书城门口举牌三小时抗议“绿坝”。这只是民众阻击绿坝大行动中一景。从5月19日工信部下发《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开始,网上就出现了针对此事的强烈反对声浪,几大门户网站的调查结果显示,反对安装该软件的网民竟然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甚至在有的网络论坛上,反对者几乎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有人呼吁罢网,有人要求公开绿坝耗资4000万的政府采购信息,有人挖掘绿坝背后的内幕,有人揭露绿坝软件涉嫌剽窃……7月1安装日期未到,绿坝已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国新办6月13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信部官员被迫宣布,对于广大消费者,充分尊重大家选择的自由,不会在所有销售的计算机里一律强制装绿坝。绿坝受阻,这是公民今年在捍卫公共领域的自由、阻击官权入侵中取得的一项重大胜利。

石首事件

“首先,我要指出的是,石首事件演变不是单纯的死因质疑事件,而是由死因质疑引发的长期以来积淀的社会深层次矛盾的总暴露。这些深层次矛盾说穿了,就是干群之间、警民之间、贫富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很多媒体在总结已经发生的其他公共突发事件的社会背景时所说的那种社会上蔓延的仇富心里、仇官心里、仇警心里。为什么仇官?因为存在官场腐败。为什么仇富?因为存在为富不仁。为什么仇警?因为存在治警不严和治安混乱。”这是石首一位参与处理该事件的官员刘国林事后公开发表的书面感言。事情起因于偶发事件,矛盾激化于官方信息不畅,而背后的深层原因如刘国林的反思。这几乎是对中国当前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典型概括。石首事件是众多类似事件中的一例,值得记录的是,通过民众抗争,官方纠正了“不明真相的群众”、“别有用心的人”、“不法之徒”等诬蔑性说法。这似乎是一种进步,虽然还不能真正满足民众的诉求,但去掉了对群体事件参与者的有罪推定和妖魔化。

广州公民环保行动:你们选5个领导出来见我们

11月23日早上八九点,广州市城管委尚未开门,大门外已经聚集了数百人,排队领取入场的信访号码。他们有的戴着口罩,有的穿着自制的文化衫,手里高举白纸黑字的标语。人流越聚越多,高峰时有逾千人在现场,他们喊口号,唱国歌,然后“散步”到旁边的市政府门口。11月25日,有几十位居民在一家超市门口上演口罩秀:大家戴着写有“拒绝毒气”的口罩,签名反对修建垃圾焚烧发电厂。有居民还在背后打出横幅:“反对焚烧”、“反对二恶英”。接着,印着“反对垃圾焚烧,保护绿色广州”的环保T恤和车贴面市。后来,有一身穿环保T恤、头戴防毒面具、手举环保车贴的女子,现身广州地铁线路,“散步”达2个小时。这个网名“樱桃白”的女子被网友称作“史上最牛环保妹”。更值得记录的是,在民众聚集时,一名警察走进举着各种标语牌静坐的人群中,要求上访的群众推选五位代表进去见领导。结果,群众异口同声地喊道:“你们选五位领导出来见我们!”有人感叹说:“多牛逼的主人翁精神啊,多牛逼的21世纪的广州啊,多牛逼的公民啊——这种公民,怎么能够咽得下垃圾的臭味?”26日,有关部门宣布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拟重新论证,不排除全区投票。这是民进官退的最新一例。

官方被迫卷入普世价值之争:08xianzhang

1989年开始韬光养晦,不评论他国社会制度,1992年又公开表示在国内也“不争论”,今年1月却一反常态,组织几十名官方学者,以集团冲锋的战斗姿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解放军报》等多家媒体上,每周一期,每期一版,连续多个星期集中发表文章大批普世价值。如《人民日报》在1月5日特辟《本周话题》专栏,以《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题,拉开连续批判普世价值的序幕。如2月2日专版以《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题,集中发表人大教授许崇德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制度有根本区别》,江西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教授李江源的《最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上海市人大法工委周锦尉的《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好形式》,如2月9日的专版又以《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题,发表统战部研究室主任庄聪生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政党制度》,社科院研究员房宁的《我国决不搞西方的多党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李金河的《中国各政党共同奋斗历史凝结起来的伟大成果》。见此情景,不知道事情起因的人未免晕头转向,慨叹今夕何年。

在这场大批判发起的三个多星期前,中国各界人士303人联名公布《08xianzhang》文本,15天时间,签名支持者逾5000人众。第16天,一夜之间,网络悄悄消除了与该文本有关的一切痕迹,再过一个星期,大批判一波接一波开始登场。有意思的是,这次大批判的方法与20年前已大不相同,那时还把批判对象的言论公开印发全国,组织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甚至公开集会批判。这次虽然也是公开批判,但批判对象是保密的。所有上场发言的人,按照约定,一字不提批判对象的名字,将被批判者悄然隐藏。官方学者组成的冲锋队,在空无一人的战场上独自冲杀。这情景很像趁夜静无人之际,站在门口对邻居大骂几声,赶紧又缩回自家屋里的骂街者。第二天如果被人质问,还可以辩解说“我又没指你的名字”。这就叫心虚,这就叫民进官退,批判声中,公开签名支持08xianzhang者已悄然过万名。

心虚的原因,是大批判的策划者自己也不相信自己所说的,但如果就此沉默,则有向对手示弱之嫌,会助长对手气焰。更重要的是,站在门口对外大骂几声,虽骂不着对手,但骂声一起,自家屋里的众声喧哗可以立止。与其说是枪口对外,不如说是枪口对内,与其说是进攻,不如说是防御。要的其实就是这效果,骂是一种公开表态,目的在于稳住自己的阵脚。从民间立场观察,则可从中看出《08xianzhang》的价值分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