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想到解严二十年后的台北街头会重现解严前的景象,让不知戒严为何的野草莓世代亲身体验这一场震撼教育,或许这样才会更坚定的相信,人权是最核心的价值,民主还需要努力深化,好个Training Day.
也没有人想到在众目睽睽下,警察竟会英勇迅捷的进入上扬唱片行不到十数坪的卖场,下令停掉播放中的“台湾之歌”,停止营业行为,用手中棍子戳开围观民众的手,顺利拉下铁门,完成一次漂亮的“攻坚”的行动,完全无视民众的惊呼抗议.11月4日,又是一天台湾人要记得的日子︰民主只是假象,我们从没有ㄧ天远离党国的阴影,老大哥无所不在。但现在这个老大哥不是国民党,这次来的是货真价实的老大哥的先行者,中国公安还没正式登场,台湾公安先行操演。
如果你曾经读过马奎斯的小说,你一定会被书中瀰漫着魔幻写实的书写和腐朽的军政气味所吸引,一种极其腐朽浓郁的异国情调,但这种中南美洲的气味如今漂洋过海和台湾遥遥呼应。当警察“攻坚”的标的是街角的老唱片行而不是毒枭的藏身所;镇压的是听着“台湾之歌”翩然起舞的路人,而不是持枪顽抗的恶徒,这样的场景真是突梯又魔幻,令人不敢置信是真实的事件,平和气氛瞬间变调.德国电影《再见列宁》描述一位东德孝子为重病失忆的母亲在柏林围墙倒蹋后,重现旧日的社会主义氛围,以免她无法承受列宁不再的时代,加重病情,虽然孝心感人,但谎言如一,只是台湾执政者今日要重现这样的戒严场景是为了谁?也是彩衣娱亲吗?真是匪夷所思。
警察如果可以任意进入合法营业的唱片行,要求停放音乐,强行停止营业,下回就可以进入书店,堂而皇之要求书店把书下架,以维护秩序之名,但这样的事其实已有前例,台北市已然雷厉风行将某上市的周刊下架净空,效虑之高比之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不遑多让,果真系出同门.可惜,这样的效率没用在猫缆被掏空的基座复建上,民如草芥。
二十世纪影响欧美文学至钜,阿根廷的作家波赫士,在1955年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不久后失明,他曾说:“上帝同时给我书籍和黑夜,真是绝妙的讽刺。”是的,真是绝妙的讽刺。观诸台湾随新民选总统以俱来的,竟是复返戒严时代的黑夜,波赫士的喟叹可谓后继有人。
*〈下回是书店〉借用鲍尔温书名《下回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