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下旬,澳门第三届特区政府的内阁名单在换届前不足一个月公布,候任行政长官崔世安声称其推出的是一份与他拥有“共同理念”的管治班子。可这份将领导澳门未来5年的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名单在社会上却劣评如潮,引起澳门社会强烈的质疑和反对,酿成了澳门2009年度的“内阁风波”。下个月正值澳门回归10周年,民众势必要通过上街游行来表达对新一届政府团队的不满,即将由澳门民主派发起的“反贪腐、争民主、保民生”的大游行,在澳门已有风雨欲来之势。不少澳门网民随即贴文“这是澳门黑暗时代的来临!”、“澳门再衰多十年”,民众悲观之情绪,溢于言表。
澳门回归10年来,在表面的经济繁荣背后社会乱象频生、社会问题迭出,关键祸源在于小圈子选举的政制体制,让少数特权人物影响甚至主导着特区政府的施政,荒谬的体制使得他们一手遮天,罔顾民生。如今,在澳门“改朝换代”的关口,在新内阁名单出炉之后,此前各方对于澳门下一届政府会“大换血”的揣测落空了,澳门民众心存一份“新政”来临的幻想破灭了。刚刚在小圈子选举中唱独角戏的崔世安,甩手推出的这份新班子名单中,庸官劣吏继续被委以连任,稍有表现获得市民认同的官员反而遭到出局。
我们看到在崔世安的内阁名单上,除了审计长蔡美莉被替换下来以外,上届政府中被澳门民众公认为庸碌无能、长期不负责任的现任主要官员均获留任。这位审计长之所以被踢出局,原因无它,只因她曾 批评过时任社会文化司司长的崔世安在东亚运动会筹备及建筑上严重超支数十亿元,搞得崔司长寝食难安。新“君”临朝,“不识时务”的蔡审计长只得被扫地出门了。换句话说,崔世安将前任特区政府共犯结构里的重要人物悉数留了下来,而将挑战这个结构的人士一脚踢开。为求耳根清静、不惜触犯众怒的候任特首却就此昭告天下:从此特区政府的班子就“理念一致”了。
另外一位备受争议的焦点人物是刚刚升任澳门中级法院法官的冯文庄,此次获委任为澳门廉政公署的廉政专员。然而澳人皆知,这位法官大人是因贪污入狱的前高官、有着“世纪之贪”之称的欧文龙之密友,也是欧案中污点证人冯美莲的兄长,无疑由他担任廉政专员一职将存在角色冲突。这叫人如何能不怀疑崔世安上台后整治澳门贪污痼疾的承诺?并且,冯文庄身上有着与廉政专员这一要职极不相符合的官僚主义作风,他在此前担任选委会主席时竟然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大声呵斥前来抗议的人士,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冯文庄的过往种种表现显示,他显然不是廉政专员的合适人选。
而澳门政府的另一重要机构行政会的委员名单,其“超保守”的成分令人齿冷。行政会在澳门的政制架构中乃是行政长官的最重要“决策伙伴”,毫无疑问,其成员除了要有相当的政治分量以外,更需有远大广阔的政治视野和全局意识。可是在行政会七位旧人中,崔世安留下了四位过去工作表现碌碌无为、却俯首帖耳的委员。而新入行政会的三位人士,从他们在任命公布后的感言可知,他们要么只是口口声声要维护自己所隶属的建筑界等小界别的利益,要么就是仿照大陆官员的老爷口吻、居高临下地要求市民“不怀疑、不纠缠、不滑坡、不内耗”,其思维是何等的落后、目光又是何等的狭隘!可以预料得到,如此结构的行政会,怎么可能改善澳门官民关系,提高下届特区政府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更可怕的是,就连候任特首崔世安本人的家族成员,也曾多次涉入土地利益之中。其中一件是“澳门蛋”对面一幅逾10万平方米的土地,于2006年由时任运输工务司司长的欧文龙以免除公开竞投的方式,批给了“澳门主题公园渡假村股份有限公司”,用作兴建一座酒店综合体。代表该公司向澳门政府申请批地的公司董事,正是崔世安的胞兄崔世昌。虽然崔氏兄弟俩就此均表示会依法办事,却难绝瓜田李下之嫌。再者,崔世安的政商背景、家族历史也令人担心,在其宣布竞选下一届特首时就引起澳门广大民众非议,让市民对澳门社会的老大难问题——官商勾结和利益输送等——的解决实难有信心,也让澳门民众对廉能政府的渴求几成泡影。最近,中央批准澳门在澳门半岛东面和仔北部填海兴建达350公顷的新城区,更是令人担心仍然会成为澳门下一个罪恶的渊薮,会再次成为澳门官商勾结、利益输送和贪腐官员的乐土。
崔世安的组阁名单让人看到,他所谓的“求稳渐变”,不过是维护澳门既得利益集团的拙劣之作,并没有回应澳门民众“求变”的心声;他所谓的“施政理念”,除了是北京所期待的“三权合作”的“和谐”社会之外,其深层考量,无非是希冀让澳门官商勾结的局面得以继续维持。从崔世安投入竞选成为唯一候选人到其毫无悬念的“当选”,下届澳门特区政府的建构取向,就是不惜让天下人或者指责或者取笑,也要确保澳门既有政商特权阶层的既得利益再延续5年乃至10年。所谓的“澳人治澳”、“优化澳门居民生活”、“以民为本”,不过是掩盖此种特权利益的一块遮羞布而已。对于如此的“求稳”、如此的“理念”,相信绝大多数澳门人是不会认同的,可这些做法却能让北京觉得“甚合朕意”进而放心。难怪乎,近来北京高官接二连三地赞誉所谓澳门的“政治经验”,也即澳门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配合模式”,并以此旁敲侧击地打压邻埠香港的民主呼声。
从参选及当选之后面对媒体和公众质疑时的强硬言辞,与内地官府在中国公众生活中的强硬表现一样,两者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都是公权力缺乏制衡和监督的政治运作模式。回归之后提起澳门政府,人们想到的从来就不会是廉洁奉公,其根本之流弊,在于澳门政治体制对特区政府没有一套约束的机制。相对比香港而言,澳门民主派形同点 缀,澳门民主阵营势单力薄,在澳门无论是民间传媒还是立法机构,基本上对政府均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可以说尽在特区政府的如来佛掌心之中。这导致澳门政府机关甚至特首一人逐渐养成专权独断的作风,假社会公益之名行一己私利,导致社会日渐沉沦、社会公义无以彰显,澳门的官员贪腐、贫富悬殊、黑工泛滥、房地产价格飙升、赌业以外人才凋零等问题越来越厉害。如今,崔世安尚未全面掌权,就敢如此打压异见、行事专横,日后大权独揽之后那还了得?这显示了澳门政治架构中的行政、立法、司法各方角色的混淆错乱,也存在着中国专权政治限制着澳门民主化进程的致命阴霾,澳门社会民生的根本困局正缘于此。
必须指出,这样的政治格局在本质上是反法治反民生的,“依法施政”和“以民为本”的调子只能哄骗小孩子而已。长此以往,在澳门政商界特权阶层鼎食鸣钟之时,民众的利益却得不到制度性的保障,随时可能被权力当局根据自己的需要予取予夺。但这样一个备受诟责的制度,之所以饱受舆论质疑、近些年来民众接连示威的冲击,仍能为澳门政府强势维持二世乃至三世,背后乃是澳门上层社会和内地政治模式的巨大利益使然。这使得澳门民众在回归10周年之际,发出声音表达不满和愤怒,显得格外重要,又时不我待。
在这份饱受争议的澳门新政府团队名单出台之后,我想起了《诗经》里的那句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就澳门当前的局面来说,换了特首的澳门仍是“旧邦”, 但其应有革新之“新命”,这个“新命”就是公民社会,就是宪政民主,就是以民为本。当此澳门回归10周年及新一届政府就职之际,我以为要紧的不是对澳门的现状进行粉饰太平、以欺人口吻说些“澳门回归以来取得的成就令人欣喜”诸如此类的大话套话,也不是如何再唱一遍“澳门发展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的欢歌或是再弹一遍“澳门明天更美好”的老调,倒是应该清醒地、理智地、负责地检讨澳门政体的结构性缺陷。
既然公众在新政府尚未就职之时批评质疑声就已经不绝于耳,在澳门历史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刻,让我们以真正的“以民为本”的名义,希望人类文明普世价值的精神在澳门有日落地生根。它不应是澳门民众脸上赶走了豺狼却迎来了虎豹的无奈表情,它理应成为澳门社会的核心价值,成为澳门民众持续抗争的信念来源。只要这样的体制存在一天,我们就要在感到愤懑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对它提出质疑和批判,并期待澳门的前景能在这质疑和批判中获得改善、获得进步。
2009年12月8日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