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和她的丈夫们》写成后18年终在港上演

沙叶新在1991年完成写作的《江青和她的丈夫们》两度夭折之后,终于将于2010年1月在香港上演。(图片:法广香港特约记者/麦燕庭)

沙叶新在1991年完成写作的《江青和她的丈夫们》两度夭折之后,终于将于2010年1月在香港上演。

「回归后的香港还是中国土地上最自由的地方,比殖民地时代更自由。」曾因港英政府阻挠而不能摄制《江青和她的丈夫们》一剧的导演高志森,在确定该剧可以在香港上演时激动地说。他的激动,与编写此剧十八年后才获公演的沙叶新的淡然相比,已可窥见香港和中国内地的自由有天壤之别。

《江青和她的丈夫们》是沙叶新应已故名导演谢晋要求而在1990年动笔写的,还定了由老戏骨卢燕主演。可是此剧涉及的是已故中共领导人及其妻子江青,这本已够瞧,谈的还是领导人的感情世界,而编剧的则是编写禁剧《假如我是真的》的沙叶新,怎可能一帆风顺?沙叶新当时已考虑到事情可能会有变量,写的虽是电影剧本,下笔时已预定可轻易改为舞台剧本,不出所料,谢晋某天突然公开指,合作拍摄江青是谣传,久经中国风浪的沙叶新当然知道谢晋是受了压力,他可不管,还是把剧本于1991年完成,因为江青由一名少女变成女皇的过程具吸引力:江青自少带点艺术气质,结婚三次,喜欢的都是进步人士,每次都有真实感情,不能简单地说她出卖肉体,靠男人「上位」;还有,她不易受人影响,显示她女权意识很强,例如毛泽东不想她公开婚讯,她却偏在毛与一批主要同志吃饭时公布她和毛已订婚;变成女皇,是因为毛泽东晚年已成孤家寡人,不得不靠妻子,导致江有机会接触权力,而中国制度下的绝对权力终令她腐化。事实上,毛泽东亦是江青三名丈夫中影响她最深的。

剧本写成了,可没人敢碰,一搁便是三年多。

转机在1994年出现,嘉禾娱乐事业有限公司导演高志森在沙叶新来港时向他购下该剧版权,其后更花了一年时间返回中国搜集数据,当电影快要开拍时,嘉禾创办人邹文怀突然相告,有港英政府高级官员要求停拍此剧,否则不可能在香港上映。高志森心忖,若此,这套电影只能卖埠到台湾,收入顶多只有一、二百万港元,与拍摄成本的七百万港元相比,亏蚀额实在太大,惟有放弃。

没人知道港英政府为何出手拦阻,是因为港府怕电影损害与「邻国」关系而像早年的电影「皇天后土」般最终要受禁?抑或因为中英就香港政制发展谈判当时陷入僵局,港英政府不想节外生枝?无人说明,但《江青和她的丈夫们》再次胎死腹中则是铁一般的事实。

及至今年,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此剧终于可以在剧本写成后十八年正式上演 – 距中国已故领袖毛泽东逝世后三十三年、其妻子江青自缢后十八年。

相隔这么长一段时间才能公演,编剧可有遗憾?

「也没什么。」沙叶新淡淡地说。是中国的政治气候让人变得也无风雨也无晴?

何时能在中国上演此剧?

「现在还不能,国内仍然投鼠忌器。」沙老接着引述另一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话间接作出解释:毛泽东的旗子不能倒,倒了,就是共产党倒了,对毛的评价,一百年后再说。「邓小平是聪明的,…在国内,不是怕对江青作评价,是怕对毛泽东作评价,怕丑化了他,真实反映,(他们)也不愿意。…你称赞他有麻烦,骂他也有麻烦。」 「最上面的人没有对(毛)这个人有新的说法,没有人说这个戏可以演,他就再也不说可以演,这是习惯思维」。说来又是一派淡然。

也许,当沙老知道此剧原订一月上旬公演的场数由六场加到十场时,会有一丝警喜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