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可以活着获奖 也能死后战胜蛆虫

    何塞·埃米略·帕切科

    阿尔内·内斯

    约翰·厄普代克

    唐德刚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米洛拉德·帕维奇

今年70岁、公认“墨西哥最佳活诗人”的何塞·埃米略·帕切科获得了西班牙语世界最高文学奖———塞万提斯奖;在东欧昔日最坚固的共产主义堡垒保加利亚,殉难于解放前、在人民共和国期间一度被举为圣徒的诗人尼古拉·瓦普察洛夫,则在百年诞辰到来之际重获尊荣。

最佳活诗人

帕切科于11月30日获得了塞万提斯奖,并将在2010年4月23日的颁奖典礼后拿到12.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28万元)的奖金。

塞万提斯奖素来被公认为西语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声誉卓著,博尔赫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和卡洛斯·富恩特斯皆为该奖得主。

该奖评委会主席、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院士罗德里格斯高度赞扬了帕切科的艺术成就。“我们一向认定他是我们语言之整体的代表。他是个关注日常生活的杰出诗人,有深度,有自由的思想,有自创世界的能力,必要时则以讽刺与现实保持距离,还有他的语言技巧,也是无可挑剔的。”

帕切科被认为是墨西哥最重要的“50后一代”诗人,曾在2002年被墨国名刊《自由文学》(Letras Libres)的读者评为最佳在世诗人,几乎得到了西语世界所有重要的诗歌奖项,包括今年的索菲娅王后伊比利亚美洲诗歌奖、2005年的加西亚·洛尔伽奖、2004年的阿方索·雷耶斯奖和巴勃罗·聂鲁达奖,以及2003年的奥克塔维奥·帕斯奖。

西班牙《世界报》的评论称,帕切科在道德关注和思想开掘之外,从未失去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对出生和成长的墨西哥城,他既爱又恨。此种感情尤见于其名诗《叛国罪》(Altatraición),由笔者据阿拉斯泰尔·里德(Alastair Reid)的英译转译如下:

我不爱我的国家。它抽象的伟大

我力不能及。

但(虽不中听)我愿付出生命

为它十处河山,为某些人,

为海港、松林、堡垒,

为一座破败的城,灰暗,古怪,

为它历史上的群雄,

为几座山

(还有三四条河)

用诗歌战胜意识形态

保加利亚本月举办了一系列活动,隆重纪念诗人瓦普察洛夫诞辰100周年。

他曾经“活的光荣,死的伟大”,被视为保加利亚的加西亚·洛尔伽,在共产主义时代成为文学圣徒,1989年后虽遭毁誉,今日已然复享无上尊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宣布2009年为瓦普察洛夫年。保加利亚的纪念活动在12月14日达到高潮,索非亚国家大剧院举办了盛大仪式。

瓦普察洛夫的侄女玛雅·瓦普察洛娃编导的纪录片《你可曾记得》也于日前首映,以54分钟片长,追述叔叔短暂而多舛的一生。1909年,瓦普察洛夫生于班斯科,在瓦尔纳航海机械学校毕业后,甘当劳工,意欲透过社会上的种种不公,以文学反映20世纪的一大悖谬———他既要发现机器中潜藏的浪漫,也要呼唤一个更平等、更美好的新世界。

1933年,他加入保加利亚工人党(后改称保加利亚共产党)。二战爆发后,保加利亚与法西斯德国结盟,瓦普察洛夫加入抵抗运动,并大力宣传斯大林对保加利亚的统战政策,终于被捕,连遭酷刑之后,以“煽动罪”被处枪决,不得上诉,并立获执行。

索非亚瓦普察洛夫博物馆馆长卡佳·佐格拉福娃在接受保加利亚国家电台的采访时说:“保加利亚读者是通过瓦普察洛夫的《马达之歌》发现他的。这本诗集出版于1940年,当时既未引起文学评论界的注意,也未得到某些组织或其左翼同志的推广。所以说,瓦普察洛夫是被普通人、被他的读者发现的。因此,没有哪种意识形态能抹杀保加利亚人对瓦普察洛夫的爱。他的作品温暖而富于同情心,他的观念是极其人道主义的。他的诗表达了对同胞的爱,即使在涉及那些最普遍的历史主题时,也有一种亲密的抚触。然而,不论他诗作的风格看起来怎样朴素、易读和容易接受,它们实际上承载着深刻的信息。”瓦普察洛夫是得到最多外译的保加利亚诗人,他的诗歌已被翻译成60余种语言,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中国于1953年首次出版了林繁、圭木从英译本转译的《瓦普察洛夫诗选》,此后直到1970年代,瓦普察洛夫诗集多次出版、再版。如今在我国,他的名字已少有人知。

瓦普察洛夫以32岁之躯,死于行刑队的枪弹。他写于殉难当日下午两点的八行无题诗就此成为永别之作,引吴岩译文如下:

战斗是艰苦而残酷的,

战斗,正像人们所说的,是史诗。

我倒下了。另一个就接替我———

何必特别标榜一个人呢?

遭到刽子手———再遭到蛆虫,

就是这样简单的逻辑。

可是,我的人民啊,因为我们这样的热爱你们,

在暴风雨中我们必将和你们在一起!

1942年7月23日下午2时

在饮弹的那一刻,瓦普察洛夫不会想到,诗人可以战胜蛆虫,甚至可以穿越意识形态的波峰浪谷,走向不朽。

■年终

2009:向逝者致敬!

英格·克里斯滕森

丹麦诗人,1月2日去世,73岁

阿尔内·内斯

挪威哲学家,1月12日去世,96岁

约翰·厄普代克

美国小说家,1月27日去世,76岁

塔依卜·萨利赫

苏丹小说家,2月18日去世,80岁

莫里斯·德吕翁

法国小说家,4月14日去世,90岁

JG·巴拉德

英国小说家,4月19日去世,78岁

马里奥·贝内德蒂

乌拉圭诗人,5月17日去世,88岁

瓦西里·阿克肖诺夫

俄罗斯小说家,7月6日去世,76岁

莱谢克·科拉科夫斯基

波兰哲学家,7月17日去世,81岁

弗兰克·麦考特

美国作家,7月19日去世,78岁

大卫·霍克思

英国汉学家,7月31日去世,86岁

胡戈·勒切尔

瑞士作家,8月18日去世,79岁

唐德刚

美籍华裔史学家,10月26日去世,89岁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法国人类学家,10月30日去世,100岁

弗朗西斯科·阿亚拉

西班牙小说家,11月3日去世,103岁

米洛拉德·帕维奇

塞尔维亚小说家,11月30日去世,80岁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