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柠:日美同盟:要么深化,要么“漂流”

据报道,本月12日,美日两国外长将于夏威夷举行会谈,具体磋商普天间美军机场的迁移问题。本月下旬,美日安保条约将迎来修订50周年。在这个节骨眼上探讨冲绳基地迁移的悬案,自然绕不过“同盟向何处去”的问题。对此,从希拉里国务卿到鸠山由纪夫首相,都表达了将把这次会谈作为“深化同盟”的开端的愿望。至于朝鲜、伊朗的核问题、缅甸的民主化等共同的地区性课题,反倒显得没那么吃紧了。

众所周知,位于日冲绳县境内的普天间机场的迁移问题,是美日间的一个未决悬案。但严格说来,悬案是悬案,说“未决”,则有欠准确。早在1996年,两国就达成了将普天间全面归还日本,美军则另择地重建基地的协议。甚至关于迁移方案,两国间也达成了迁移到同样位于冲绳,但人口相对稀少的名护市边野古地区的妥协。但一方面是巨额迁移经费的问题(按两国协议,迁移费用需由日方来埋单),另一方面是“接收”地区的民意门槛,该课题被一拖再拖,直至今日。原本是自民党桥本(龙太郎)内阁时期达成的协议,历经七任首相,悬而不决,谁都不愿接这个烫手山芋,连公认史上最亲美政权、且民意支持也不如人意的前首相小泉纯一郎都巧妙地绕着走,问题便被一路拖了下来。

民主党为把自民党拉下马,实现政权更迭,上台前拼命聒噪,在基地迁移问题上大做文章,力主推翻对美国承诺过的边野古方案,动议“(冲绳)县外迁移”,甚至“国外迁移”。但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自己坐庄之后才发现,在野党时代对准自民党倾泻的弹药,到头来都射到了自己的船上,作为掌舵者却不得不扛着,有苦说不出。原本去年底便已过了时限的方案定夺,终于未能如期搞掂,拖到了今年。

对目前的边野古方案,不仅是两国间曾一度达成妥协的约束,而且美方至今认为是唯一现实可行的合理方案。但鸠山内阁既顾虑同盟事务,又不愿增加地方负担(实际上是为了确保地方支持),其“首鼠两端”的应对除了一味延宕问题的解决外,百无一用,一筹莫展。鸠山虽声称继续摸索其他代替方案,把最终决策的时限再度拖至今年5月,但可供选择的、多少靠谱的选项寥寥无几。本月24日,将举行与现方案密切相关的名护市市长选举,如果现任地方行政长官因容忍该计划而招致选民反对,最终导致败选的话,计划的实施将越发困难。而明年夏天的参议院选举在即,鸠山能否如期于选举前夕的5月,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敲定最终方案,则不得不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可与此同时,修订逾半个世纪的日美同盟时不我待,亟待转型。从同盟的历史、定位、地缘使命及日美两国间已然达成的在美军整编问题上的战略合意出发,客观上,美军需要在冲绳保留一方基地,以免“进退失据”。另一方面,即使对民主党政权来说,日美同盟的重要性虽然不及自民党时代,但作为外交“基轴”的定位仍然没有被撼动。相对而言,对亚外交的比重虽然有所上升,但要说超越日美同盟的分量则明显言过其实。毕竟,日本要想实现在21世纪作为“普通国家”的战略构图,更多的还要借助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的力量。

2006年,日本著名学者、《朝日新闻》总主笔船桥洋一出版了一部“大河”畅销书《同盟漂流》,预言了日美两国在围绕冲绳军事基地的矛盾表面化的状态下,所谓“全球同盟”将难免渐行渐远的大趋势。没想到,随着政权的江山易手,仅三四年光景,这步棋就变得日益清晰起来。

当然,天下本来就没有永远的同盟,日本自身近一个世纪的结盟外交历史也反证了这一点。因此,对走到现在的日美同盟来说,要么深化,要么“漂流”,中间状态似乎很虚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