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获得: 中华民国侨联总会二00六年度人文科学学术论著佳作奖及文史杂志社《黄花岗》二00八年度佳作奖第一名。
作者简介
黄鹤升,一九五七年六月八日,生于中国海南岛儋县高洋村。一九七六年,毛泽东去世,黄鹤升与两位好友夜晚在山上煮酒庆祝。年纪虽轻,却深知“老毛不死,我们永无出头之日”。一九七七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中学阶段被文革耽误了十年学业的黄鹤升,先考取了广州“广东省政法干部学校”,后又考上江南某政法学院深造。在该院,第一年学习形式逻辑学,为他的哲学兴趣打下了一个基础。第二年他突然逃学出走深圳,与友人一起办出版社和出版杂志。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后,他真正“出走”赴泰国曼谷,同年六月到了德国。
黄鹤升终于在德国南方的新天鹅堡脚下安身立命,继续攻读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哲学的名家名著,收益甚巨;后读中国的《老子》,更使他茅塞顿开,大彻大悟。此后,方有哲学专着“通向天人合一之路”的诞生。海外著名历史文化季刊《黄花岗杂志》全文连载该文近两年之久。黄先生的哲学著作发表后很快就获得了台湾的一项中华民国文化奖,评奖的学术团体还在德国慕尼黑专为黄鹤升先生举办了颁奖仪式。这部哲学著作的深远影响已然不难想象。
黄先生的其它著述诸如“孔孟之道判释”等许多大快文章,多年来散见于港台等海外中文报刊,早具影响。作者现为欧洲华人作家协会会员。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哲学专着。写的是人,如何才能“通向天人合一之路”;人生无论是心智还是行为,如何才能与自然达到“合一”。
但本书又绝不是一部谈论浅显人生哲理的著述,更不属于“嘘神传教”一类。它是一部严肃的哲学著作。虽然是一本薄薄的书,却昭示着一个独立的和新颖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融汇了东西方的古典哲学,借鉴了近代欧洲的理性哲学和科学哲学,不仅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哲学成就推崇到了很高的地位之上,也将现代中国在哲学上的巨大错失,和在灵魂上对民族的可怕背叛,作了令人痛心的反思和批判。当然,它也就必然要对那个错到了家、也坏到了家的欧洲歧途哲学――马克思主义,展开具有“创造意识”的批判,而不是所谓的理性批判。作者认为,“理性”,自黑格尔以来所宣扬的绝对精神,就已经为绝对谬误、绝对暴虐和绝无理性的马克思主义,铺就了他们要用血腥手段来“改造世界”的哲学基础。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在血淋淋的刺刀尖下横行世界的,更为这个世界制造了史所未有的凄惨横祸,所以本书对它的批判,也就特别显得有智能、有胆量,尤其是能够从哲学的高度上来以论服人。
本书是一本“通”书。这么说,不仅是因为“不通”和“未通”的书太多,更因为本书所拥有的哲学的新思想和新意识,是具有创造意义的,是自成一体的,是相当精深而又法乎自然的,是民族的而不是非民族的,是不薄今人爱古人和不薄西方爱中华的。所以本书才既能够跳出三界之外,又能够深入三界之内。如此,这本论述如何才能“通向天人合一之路”的纯哲学专着,才真正有可能引导你“通向天人合一之路”。
如果你原来就喜欢思考,喜欢哲学,又具有一些东西方的哲学知识和历史知识,那么,你要是不喜欢这本书,那可就是咄咄怪事了。
我们相信读者会爱不释手,会读之不倦,会获益良多。
本书由作者黄鹤昇提供给本会网站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