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渝:大学回忆录——唐家湾出丑和王十万激情行军

六六年十二月一日,一大早我们离开接待站上路。出发前,还整队在毛旧居陈列馆内毛的巨幅照片前宣了誓,然后就离开韶山冲。走出很远了,我回头向晨曦中的韶峰投去最后的一瞥。我知道,此生再也不会有机会重游韶山了。

——我当然不会料想到二三十年、乃至四十年后,韶山成了国内外有名的红色旅游热点。就我而言,重游韶山也并非特别困难;但是,如今我对韶山一点兴趣也没有了。从电视上看到那些在韶山的热情高涨的旅游者,我情不自禁地微微冷笑。

我们到韶山时,还算不上朝圣的最高潮。听说在我们离开韶山不久,韶山简直是人口爆炸,以至于不得不在通往韶山的各个路口设防,劝阻红卫兵不去那里。同时命令在韶山的红卫兵只准过一夜。大串联已经使韶山人对红卫兵由好奇和翘首期盼变为不胜其烦。我们真是庆幸去得及时。

我们长征的下一个目标是井冈山。去那里的人不会很多吧?

队友笔记:“从韶山冲出发,向东南方向沿公路前进三十里,到韶东镇子,向前走经韶山灌溉渡槽走四里,向右拐小路前进,向十五里路的楠竹山前进,中午一点多到江南机器厂文革接待站(即楠竹山)。在江南文革接待站确定路线:最高指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江南机器厂响应领袖号召,支持红卫兵串联,热情接待我们。在他们的参谋下,我们确定了一条线路:韶山——30里——艮田寺——15里——云湖桥——15里——石潭镇——20里——刘家桥——15里——古塘桥——10里——吟江——20里——继树桥——30里——中路铺——15里——三望冲——5里——菜衣塘——15里——朱亭——20里——黄龙桥——35里——双石门——15里——高塘铺——35里——鸦塘铺——20里——攸县——60里——茶陵——30里——面都——45里——宁冈——30里——井冈山。

掰着指头一算,从韶山到井冈山有四百八十华里呢!

然而头一天我们就改变了行军宿营计划。我们没有到达预定的刘家桥,而是宿在唐家湾。原因是那里的贫下中农挽留我们。

据队友当日的记载:“下午五点多我们经云湖桥到联盟大队卫星队歇脚,队里多姓唐。到联盟前,我和鲁打前站,走过社员修渠的工地时,像线拉住了我们的心,我们不想走过去。见劳动场面,有说不出的一种亲切感。我们俩站下来等大队,准备在这里学习劳动宣传。但随即社员收工。我们不到石潭去,却到联盟,背包一放,我们就到场上去。社员收拾稻谷,我们立即动起手来。但话确实少了一些。这个队23户人家,110多口人,贫下中农13户,富农1户,这里的早白菜正在收,晚白菜正在栽。明年二月可以收了。这里的棕树遍地都有,在我们那里,长得很小而且很稀罕的。最粗的有碗口粗。我们歇脚的院里,恰巧有几棵,这种棕树每年割一次棕。”

——几十年过去了,究竟唐家湾(刚改名为卫星生产队)的贫下中农是如何热爱毛主席的,当时虽然难忘,现在却记不起具体的细节了。所能记起的是,我们在那里住了一天半,因为唐家湾人要求我们留下来在墙上写语录。我们同意了,我们几个人被安排在一对昨天才结了婚的青年的新房里住宿。主人盛情款待我们,在池塘里逮了活鱼做菜给我们吃。那是我有生以来头一次吃到活鱼的鲜味。这鲜味倒是数十年不忘。使我们难为情的是,老乡盛饭都是小碗,我们吃了三四碗还是意犹未足,就不断地说“再添一点”,大概吃了七八碗,把主人看得目瞪口呆。

据某队友记载:“昨晚卫星生产队贫下中农要求我们留下来写主席语录,我们迫不及待地答应下来,宣传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的天职,没二话,今天一早我们动起手来。手冻得厉害,拿不住笔,但我们一想到我们是宣传毛泽东思想,毛主席是我们红卫兵的最高统帅,我是毛主席的一个红小兵,这点冻能挡住我写语录,宣传毛泽东思想么?决不能。毛泽东思想的烈火热灼了我的心,心热了,手也不冷了。(忘记冷了)我口里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和同学们一起干起来了。就这样干了一天,村里村外是红色的语录闪闪发光,让贫下中农随时就可以看到毛主席的话吧!晚上和社员座谈,一个姓唐的女社员(贫农的女儿)说“我们舍不得你们走”,而我们哪里舍得离开这里的贫下中农呢?有人说南方人好客,我说南方的贫下中农最爱忠于毛泽东思想的红卫兵。“

然而我们写毛语录却写砸了。我们用一天功夫在生产队的文化室、仓库、社员住房的墙上写毛语录,由于红油漆调得太稀了,当第二天清早我们出发时,看见所写的语录,油漆多半往下流淌,墙壁像是血淋淋的,简直面目全非。大家傻眼了。怎么办?我们面面相觑,无计可施。有人一挤眼,众人心领神会,一齐掉头不顾,逃之夭夭。

唐家湾的农民在看到我们写的油漆狼藉的毛语录时,是怎样气得跳脚,破口大骂我们是“骗子红卫兵”,却是我所不知道的了。

但是某队友在他的日记里没有提到此事。而且我记得我们是大清早发现坏事了,乘社员们还没有出家门,溜之大吉。但是队友却白纸黑字写道:“今天上午赶写完了语录,吃完早饭,我们就赶路了。最亲爱的贫下中农社员一直送我们出村,他们还不回去。我们顺石潭河经刘家桥,约20里。未到古塘桥去,而向南拐,径直到吟江去。我们弯了路,走到吟江坝旁,又沿公路而上,未能赶到吟江,而在吟江坝渡槽工程处歇脚。今天连同弯的路,净走五十里。其实向前照直走,只四十多里路。今天许多同学掉队,有的同学脚坏了。”其中出发的时间和我的记忆也完全不同。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有求于第三名队友来印证谁是谁非了。但是四十年后,茫茫人海,哪里去找别的队友呢?

本来我雄心勃勃地要逐日记下长征的所见所闻。但是决心大,惰性也大。毕竟是凡夫俗子,不是有心人,不是性情中人。每天走路很累,心想明天再写。因此上没有留下多少当时的文字记录。只是十二月四日写下了几句话:“几天的行军很想写点什么,但不知什么时候养成不好的习惯,怎么也不愿意提笔,以至许多有意义没记下来。我想,行军遇到的最大感受,便是这里农民的精神面貌实在好得很,他们读毛主席的书,热爱毛主席的动人情景,是西北地区所见不到的。我们二日宿在唐家湾(卫星生产队),就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韶山直到吟江,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真叫人兴奋,只有在今天,我们才有这奇迹。”

我还保留着一篇题为《行军在毛主席故乡》的笔记,记录了几句当时的套话:“韶山,我们向往着韶山,这块革命的圣土,这里升起了我们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我们的心很早就飞到了这里。

“这里的一山一水,我们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一草一木,在我们的心中是那样的神圣。这里的人民,比我们的亲人还亲。每当我们行军最累最苦的时候,我们就很自然地想起了毛主席,于是脚上就像插上了翅膀。

“一路上,无论男女老少,都向我们要毛主席语录,接到手,就大声读起来,他们对毛泽东思想无限热爱,无限忠诚,强烈地感染着我们。”

十二月三日我们离开唐家湾,经石潭,夜宿吟江水槽工程,即韶灌工区,行军四十里路。

吟水是一条小江。唐家湾、王十万都在近旁。彭德怀的故乡石潭也在附近。因为他竟敢恶毒污蔑三面红旗,竟敢疯狂反对伟大领袖!所以我们便昂然而过石潭,以表示对毛的热爱,对毛的敌人的轻蔑。

——只是过了很久很久以后,我才慢慢了解了彭德怀事件的真相。这位愿为人民鼓与呼的元帅,含冤而死,令人惨然。并不能不思考许多问题。

——文革中被迫害而死的众多革命元勋,死的最惨的是国家主席刘少奇和早已被罢黜的元帅彭德怀。他们完全是被虐杀的。这说明要置他们于死地的人对他们怀着极其强烈的深仇大恨和怨毒。然而表面上看,他们却是被红卫兵和革命群众整死的。但是如果顺着红卫兵和革命群众背后若隐若现的蛛丝马迹细心发掘,最后的线索显示的真凶,无不一齐指向毛泽东。毛泽东要刘少奇死得很难看,原因不言自明。但是对于一个已经失势的元帅也要他死得毫无尊严而且备受折磨,原因恐怕只有一个:毛要彭德怀为毛岸英之死负责,毛在为儿子复仇。特别是他发动文化大革命是为了把“党天下”变为“毛家天下”,而以皇后代替太子做继承人,对他而言,是如何美中不足、情不得已!

十二月四日,上午由韶灌工区(白沙)出发,经吟江、高桥、中路铺,夜宿立新公社(王十万)。这是一个激动的夜晚。

队友某是打前站的。他是这样记录当天的情形的:

“今早约七时许,从白沙出发,经吟江小学,从小学傍高桥,经楼屋小学,到中路铺。上午行军月35华里。中路铺由于安排脚坏的刘同学,时间太多,因而只步30华里到王十万(立新),时天已大黑,我做路标不顶用,我用麦秆作箭头示路。一直做上来,忽然听见远处有‘下定决心……’的歌声,走近却是一队小朋友列队去迎接后面的红卫兵了。我的麦秆路标失灵,但我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我只喊:”小朋友好!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小朋友们把我们带到接待站里,立即站好队唱歌进行宣传了。他们唱了一支又一支,最后我们也积极地参加了进去。我们共唱《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我感觉到,我们每向前走一步,就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

“从长沙开始,不知经过多少地方了,每当我们行走一步,就有一些小同志围上来要语录。‘红卫兵叔叔,你有毛主席语录么?’又奔到另一个人面前,‘红卫兵叔叔,给我一张毛主席语录。’我从路上要的一些早就送光了。他们不信,抱住我的腿,拉住我的手,‘红卫兵叔叔,你一定有,给我一张,我马上念会。’几次我的热泪滚到腮上。我对主席著作的感情还很不够啊!不但是小同志,一些老公公老婆婆老大娘,见我们除了自动给领路,指路外,还伸出终年劳作的大手,‘红卫兵同志,给我一张毛主席语录。’或者是‘同志,念两段。’我们走过吟江小学门口时,一个老大娘冲出来,在我们的面前喊道:”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祝你们胜利!‘她深深地知道,走在我们这条路上的人,是多么地需要毛主席的话啊!

“每到一个村庄,起码有20、30个孩子扯住衣裤要主席语录,这是南方农村,特别是毛主席的故乡,给我的最深刻的、永远磨灭不了的影响,当我看到小手伸出时,我流出热泪,一个是高兴,一个是惭愧。高兴的是,在热爱毛主席热爱毛主席著作方面,我们是有共同点的,产生巨大的共鸣。惭愧的是,我毛著学得很不够,而主席故乡的老人,青年,甚至孩子,都鞭策着我。我们一定要多印些毛主席语录,我们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不宣传毛泽东思想不行。

“一路走过来,到处是绿葱葱的,比我们北方的夏天还要绿。而这时,我们家乡的雪,不知多厚哩!这一带多种大豆,他们主要用来绿肥。”

我是跟大队行走,后来我也记录了当时的情形:

“有一天行军,计划在立新公社(王十万)宿营。没想到离宿营地还有七八里路,天完全黑了,怎么办呢?高低不平、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迫使我们越走越慢。天越来越黑,四周静悄悄的,‘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队伍中一个激昂的声音打破了夜空。‘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另一个声音马上接着念起来。大家都抢着背诵起毛主席语录。毛主席的声音,鼓舞着我们加快了步伐。

“忽然,远处传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歌声,歌声越来越近,一阵暖流顿时传遍队伍,大家不由自主地唱起来。‘红卫兵叔叔好,红卫兵叔叔辛苦了!’原来是一群儿童,他们都迎上来,一面问好,一面争着拿我们的行李。同志们感动极了,毛主席的故乡,比我们的家还温暖。我们同声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走进立新公社。”

立新公社即王十万。当天走了六十五里。立新公社给我的印象很深。它是我们长征第五天到达的一个镇。这个镇子是一个古镇,狭窄的街巷,石板路,以黑漆和深红漆为主色调的老式民居、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它原名王十万,即一位姓王的人家有十万两银子或大洋的人所居之地。这名字属于四旧,文革一开始便改名为立新。到达王十万的那天晚上,我们的打前站的人先到,公社得信,派了九十几个儿童跑到村外迎接我们,进镇后便受到周到的接待。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开拔了。

十二月份,在兰州已到滴水成冰的季节,但在三湘大地,依然是青山绿水,满眼苍翠。只是多阴霾天气。遇细雨天或雾天,不免感到寒意。但此种天气竟使我有了写诗的兴趣。最早写的歪诗之一就是在去王十万的路上过吟江时,题为《吟江行军》。

行军渴望井冈山,

吟水江畔风雨寒;

头上青松唤红旗,

回视来处雾茫然。

这样的诗,现在怎么看也看不出有多少革命激情,倒是小资情调蛮浓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