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互联网进入中国以后,“80后”一词也应运而生。如今,用谷歌对这一词进行搜索,结果竟然达到4200多万条之多,足可见得“80后”在互联网上的火热程度。“80后”一词由青年作家恭小兵提出以后,原本只是用于文学领域的“80后”概念如今已经推而广之,泛指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
这些年,不论是在民间社会还是在学术界,“80后”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曾几何时,网络上曾充斥着其它年代出生者对“80后”的口诛笔伐,现在虽云情况有所好转,但有关“80后”的话题仍然是热火朝天。有部分学者曾口无遮拦地称“80后”为“垮掉的一代”,结果遭到“80后”群体的炮轰。
笔者作为一名“80后”,对“80后”的处境有着切身的体会,虽然这一代人不必像之前出生的人那样忍饥挨饿或遭受频繁的政治迫害,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却不一而足。如果是生在富贵门第,尚可言幸福,否则,遭遇的生存压力却是其它很多年代出生者所无法比拟的。
“六四”以后,中共的愚民教育便较之以前变本加厉,“80后”一代喝到的“狼奶”比之前的人更多。如今的很多“80后”竟然不知道“六四”和赵紫阳,与其说这是“80后”的悲哀,倒不如说是中共愚民教育的成功和中国教育的悲哀。
“80后”不仅仅从小学到大学一路上要承受高额的学杂费,而且无法像60、70年代出生者那样可以通过读书分到好的职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官场腐败之风便日益盛行,而民间也开始流行找关系,朝中无人或钱财不丰的“80后”往往因为考分的不足而与名校失之交臂。即使很多“80后”能通过优异的成绩登堂入室,但在结束学业后依然得自谋生路。
曾经的“教育产业化”是中共当局掠夺“80后”财富的一种绝妙手段,很多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子女读书,不惜倾家荡产,而倾家荡产的结果并不能换来子女的出人头地,因为就业资源也往往为富贵之家所占有。因此,那些出生于布衣之家的“80后”往往对中共当局有着非同一般的不满。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的互联网使用人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毋庸置疑,在已经接近4亿的中国网民当中,“80后”是主流。近几年,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世界,维权运动都是风起云涌。从杨佳杀警到邓玉娇怒杀淫官,此起彼伏的公共事件之所以能形成最大的社会效应,和“80后”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80后”虽说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如前人,但公民意识却比较觉醒,在当今的网络世界,因为对中共当局不满而骂得最凶的当属“80后”无疑。
最近,山东新泰新提拔了7名官员,其中包括6名“80后”。经过媒体的报道之后,网络社会一片哗然,质疑之声不绝于耳。经过网民的人肉搜素,部分官员的为官背景便一目了然。公众对“80后”官员的质疑并非因为对“80后”能力的藐视,而是因为不信任当前中共的用人制度。当前的公务员制度和干部选拔政策看似公平公正,实则漏洞百出,只要上级官员心生私念,便可以暗箱操作。
2009年年初的“草泥马”曾风靡网络,那便是“80后”对中共当局发出的一声怒吼,有人因此将“80后”称之为“草泥马一代”。这种称谓正说明“80后”的从善如流和嫉恶如仇,虽说“80后”有不少缺点,但从近几年韩寒等“80后”在网络上崛起的情况来看,每一个“80后”更应该以自己是“80后”而自豪。
从生活压力上讲,“80后”生不逢时,学费高、就业难之后又得面对房价高企的恶劣状况,从小到大,中共当局对“80后”的抢夺都是无处不在。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80后”也因此而养成了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中共当局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均遭到“80后”的疯狂抵制,如强制安装绿坝软件和实行网络实名制等等。有人说,在当前,中共的敌人遍天下,“80后”便是中共一手制造的敌对群体。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虽然民智渐开,但中共当局的意识形态却日益保守僵化,从重判刘晓波看来,胡温体制比之前的江朱体制更为倒行逆施。前段时间,众多海外民运人士联名发起了《网络革命宣言》,与此前的《零八宪章》交相辉映,该宣言很快便获得了中国国内网民的响应,而这些网民当中,“80后”数量仍然遥遥领先。不久的将来,“80后”也许就是中共专制体制的掘墓人。
2010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