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市场经济源于一个悖论: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在无意中造成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一般理论认为,这一悖论在经济行为中适用,在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则不适用。在中国,传统的评价体系更是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视为洪水猛兽,从法律,道德方面严格的加以规范,加以限制。毛泽东将其推到极致。
开放的门户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东西方的交流成为一种现实。中国人在欣赏了西方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也在不知不觉中转变着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重新审视传统价值观,人生观的真实意义。而这一转变无可避免的反映在了文学作品上。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其显著特征就是:肆无忌惮的彰显个性,彻底的颠覆着传统的法律,道德及文学写作中的种种清规戒律,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张扬与口语化,平面化的述说技巧已成新宠。一些人惊呼:乱象丛生,一些人欢呼:文化繁荣。但是,观点争论不管多么的激烈,多么你死我活,都不能否认一个现实:各个阶层的喜怒哀乐在文学上得以释放,得以展现。
市场经济中的个人利益最大化造成了社会财富总量的增长。而文学中的个性张扬也必然会冲击专制下固化的思维方式,释放人性,使社会整体的自由度扩大。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作为统治者的本意是巩固自己的政权。最初他们严厉的防范随着金钱一起流入的西方文化。八十年代初对风靡一时的港台歌曲磁带的收缴,八三年“严打”中对青年男女家庭舞会的严查,严判,都证实了他们对西方文化的恐惧。在那段时期,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是被禁锢在牢笼中。“理性人”选择压抑与节制自己正常的情感与欲望。人们刚刚看到了一点曙光,以为唾手可得,然而,一只无比强悍的大手又将其扼杀在了萌芽之中。人的天性是自由的,压抑的情感总要爆发,压抑的过程不过是蓄积能量的过程,压抑的越久其爆发的能量就越大。随着金钱流入速度与数量的加快,加大,随着开放城市不断增加,同时也随着统治者内部悄悄涌动着“变革”思维的影响,中国社会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再一次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文化繁荣,人们的诉求与欲望又一次得到释放。很不幸的是:这一短暂的繁荣又在“六四”的血腥中消失了。中国文学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在封建专制的夹缝中苟活,走到今天,一直伴随着血雨腥风。这是一种悲凉,也是写作者的一种责任,不管你是否意识到这种责任,在你笔尖流动着的真实,就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无声”的抗议。这以后,中国的文学作品(除政治书刊需严格审查外)在九十年代中期走上了一条上升通道。古典,浪漫,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与后现代文学作品并驾齐驱,呼唤理性,抒发个人情感,赞美自然,评说社会底层的艰辛及反对传统,摒弃终极价值,“零写作”,打破精英与平民之界限的作品如雨后春笋涌现。放眼望去,不知所措。然而,也正是这种不知所措让我悟出一个真谛:自由是属于社会整体——也唯有社会整体的自由才有一个可以预知的,美好的未来。于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个传统的悖论。在经济活动以外的任何领域也同样可以适用,只是需要稍加改动,在经济活动以外的领域中把“个人利益最大化”改变为“个人自由的最大化”再加上一个提示:你可以自由的去做所有事,只是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像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个人自由的最大化也同样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的法律由于他的本质是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为此,不可以这一法律的规定为自由的底线。
(二)
公民社会也有一些与当今中国文学相似的特征。那就是:1,个性化或平民化。文学上的个性化,平民化反映在作品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适合的方式,诉说心中的一切,可以高雅,可以粗俗,可以堕落。公民社会也同样,可以在相同爱好与兴趣的基础上自愿的组合到一起,愉悦人生,实现梦想。略有不同的是:公民社会的个性化是通过集体这种形式表现的,所以,颇有争议。我的理解是:个性化不是个体。个性化强调的是,自由,自愿与区别——我可以自由,自愿的加入,不和我的心意,我也可以自由,自愿的离开。区别是指:区别不同的兴趣爱好,区别自己以外的思维方式或意志。2,非国家性与非强制性。文学作品的非国家性在这里是特指:当今中国文学作品的流行趋势或称区别与以往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公民社会的非国家性也是强调一个现实。非强制性强调的是:自由,自愿的原则。3也可以适用市场经济学中的悖论。,文学上适用这个悖论,如(一)所诉。公民社会同样适用这个悖论是因为公民社会要以个人自由为基础。没有自由人的自由意志,公民社会的存在与建设就是纸上谈兵,营造了一个一厢情愿的空中楼阁。
有了这么多共同点,是否意味着两者的联系是必然的?这有两个视角。一个视角是纵向的。比如,我们说公民社会与文化的联系在三百年前是否必然,至少在中国,结论一定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中国的文化人那时忙着考取功名没兴趣关注“蛮夷小岛”的胡言乱语。(也许,孤弱寡闻,只是我不知而已)另一个视角是横向的。比如,我们说公民社会的与当今中国文学联系是否必然,下这个结论就要谨慎的多。有否定的,也有肯定的,并且肯定的声音还在现实中找到了有利的佐证。比如:我们通过文学作品知道了公民社会的理念,定义,组织形式,特点,争议以及对民主社会的确立所起到的关键性,基础性作用。我们也尝试着在自由,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家庭教会,互助组织等诸如此类的社会团体。在这个意义上,公民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结束语:
独立中文笔会是特定人群在自由,自愿基础上组建的特定社团。不奴属于国家,不奴属于作协,只以言论自由为目的。她的存在是中国文学之幸事,她的发展与成熟昭示着中国的未来。自由言论仅仅是个开始,走出这一步,未来就是坦途。坚定地为自己写,写出真实——无数个真实绘出的必将是一个繁花似锦的盛世!
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