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渝:大学回忆录——在红都瑞金十二天

从于都到瑞金共一百六十里路,我们走了两天。二十八日由于都出发,经梓山、黄龙到万田,八十里路。

队友某十二月二十八日晚在瑞金万田记载:“今天我们从于都的西郊大队出发,中经梓山(西——梓35里)、黄龙(梓——黄30里)在公馆旁小桥经过,进入瑞金县。今天行程近九十里。今天我们又一次学习了《纪念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我一辈子世界观人生观改造的座右铭。我学一次纪念白求恩,一定要触及灵魂,向私字作坚决的斗争。”

二十九日从万田出发,经麻地、九堡宿沙洲坝。行军八十里。当晚参观沙洲坝中央执行委员会毛办公处。沙洲坝这里又是丘陵地带。土壤是红色的,树木也不见其多,给人的感觉是贫瘠区。我们先没有进瑞金城,投宿在沙洲坝。

队友某笔记:“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似应为三十日)下午。参观沙洲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大礼堂。(介绍略)参观中央执行委员会毛主席办公处。参观红井。”

沙洲坝的胜迹很多,我们一一参观。这一天天气很好,我们先参观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和毛旧居。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即使在六十年代,亦是沙洲坝最壮观的建筑。大礼堂呈八角形,像红军八角帽,窗户很多,装着玻璃,相当明亮,可以容纳千余名人。称大礼堂是完全当得起的。它能在战乱中保存下来,真是奇迹。我环绕大礼堂游走,多株樟树或是榕树如同巨伞屹立在大礼堂周围,使大礼堂显得隐蔽。附近有一排排防空洞,说明国民党曾施行过轰炸。毛旧居近旁有株松树是横逸斜出,据说当年毛曾经常倚靠这近乎水平的枝干读书吟诗,于是我和队友们也依次在松树枝干上靠了一靠。然而我所希望的灵感激情的爆发却久而不生。奇怪,沿途我也曾哼过一些打油诗,但真正到了革命胜迹,怎么憋也憋不出一句诗。

接着又参观了中央政治局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我们又慕名参观红都瑞金最富盛名的红井。这口井据说是毛带领村民开挖的。我们上小学时就学过关于它的课文。现在能亲自来到自己在儿童时代就如雷贯耳的胜迹,不禁满心喜悦。其时水井已经围上了栏杆,一个比一人高的石碑立在井旁。上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长征队友们早就准备好了要喝这井里的“圣水”的,几个人便耸身翻过栏杆,用行军壶打水;此时打水的红卫兵虽说不上络绎不绝,但也是接连不断的。打出来的水我们恭恭敬敬地啜饮,喝下去并无异样的感觉。可以慰藉的是,以后能逢人便讲“我饮过毛主席挖的井里的水了”。

——行笔至此,忽然慨叹:当时年轻力壮,喝了冷水居然肚子不痛;吃七八碗饭居然照样行走如飞。呜呼!现在是垂暮老人,只能嘟嘟囔囔地念南宋郑思肖的诗自嘲了:

顽绝真顽绝,以笑为生业;刚道黑如碳,转眼白如雪;

笑煞婆娑儿,尽逐光影灭;若无八角眼,岂识四方月?

生来好苦吟,与天争意气。自谓李杜生,当趋下风避。

而今吾老矣,无力收鼻涕。非惟不成文,抑且写错字。

昔者所读书,皆已束高阁。只有自是经,今亦俱忘却。

时乎歌一拍,不知是谁作。慎勿错听之,也且用不着。

当年我们也是婆娑儿,不务正业,好高骛远,志大才疏,只管追逐那用五光十色遮蔽的谎言和阴谋,坚信不疑那是真理,那是正义。结果呢?结果是美美地上了一大当。郑思肖年少时不把李白杜甫放在眼里,我们年轻时除了对毛唯命是从之外,把一切都不放在眼里;最后呢?惨啊!岂止是“无力收鼻涕”!

沙洲坝离瑞金城六里路,抬脚就到。参观了沙洲坝的胜迹,三十日当晚我们赶到瑞金县城,接待站安排我们住在瑞金贸易公司招待所里。在瑞金城里我们停留了十天。

一九六六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参观瑞金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城区象湖镇。里面展出物品很多,我最感兴趣的是很多历史照片,遗憾的是,大部分集体照里的人物,没有姓名。

队友某在这天夜里十点多于瑞金城写下如此文字:“现在离1967年只不过二个小时的时间。1966年,是伟大的一年。1967年,是更加伟大的一年。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我们在红色故都——渡过这个新年,我们将担负更重的任务向1967年前进!新年之际我有两句话,敬祝最敬爱的毛主席万寿无疆!最敬爱的毛主席万岁!今天我们排练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节目,准备明晚到律阳公社东升大队和广大贫下中农联欢。”律阳公社在城郊,我们的宣传,大概是分发毛语录,小合唱,诗朗诵,表演唱,快板,造反舞等等吧。可惜细节完全记不起来了。

一九六七年元旦那天,我们是自由活动。我独自上街闲逛。瑞金是一座古城,有数万人口,街道建筑都十分古旧,上年岁的人穿着长长的棉袍,每人手上拢一个手炉,在街市上踽踽地走。那手炉我摸过,微微有些温热,我不相信用它能御寒,但据说在当地很管用。至于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因为穿着开裆裤,于是屁股上吊一个屁帘,甚是滑稽。街上总是有很多挑担子戴斗笠的人来去匆匆。菜市场每天人头攒动,噪杂喧闹,给人的印象是为了吃饭,人们在不停地奔忙。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这里暂时还看不出大气候;就是外地红卫兵极多,墙上红漆写就的毛语录越来越多,红海洋快要成事实了。那时我在心底里对为吃饭而操劳的老百姓是鄙夷的,因为我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无产阶级的江山千秋万代不变颜色而奋斗,他们对此崇高目标却浑然不知,麻木而冷漠。然而有时也不免扪心自问,自己的革命动机,真的很纯洁么?难道没有打着革命旗号游山玩水的私心杂念么?一想到这个问题,就赶快避开,不敢面对。

元月二日我们去叶坪参观。叶坪在瑞金东北约十里处,与沙洲坝、县城构成三角形。叶坪的革命遗址有临时中央苏维埃政府,毛办公处,有毛和朱德旧居、红军检阅台、红军战士纪念塔、公略亭、博生堡。苏维埃政府设在谢氏大祠堂里。谢氏祠堂很大,是古色古香的传统民族建筑。祠堂前后总共三进院子。祠堂用木板隔成一个个小房间,便是苏维埃各人民委员会的办公室。每一间屋表示一个部,毛当年为政府主席,毛主席的称呼始于此。谢家祠堂附近是一个广场,人称红军广场。广场上有一座高达十三米的“红军烈士纪念塔”,也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公略亭,博生堡,毛主席车水处,红军检阅台。

队友某笔记:“元月二日上午参观叶坪。在志村。一入志村,有一幢宽六步、长十步的二层小楼。这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家银行金库。1931年11月——1933年4月。有土砖砌成,旁边有一棵树,是银行防空洞。由金库向右前行,便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参观红军烈士纪念亭,参观叶坪红军检阅台。纪念亭题词,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烈士纪念塔题词:凯丰、邓发、项英、博古。参观毛主席当年和群众一起车水抗旱的地方。在叶坪从早晨参观到下午三点三十结束。”

红军烈士纪念塔虽然很简陋,但造型奇特。基座是五角星形,塔身是炮弹造型,基部有八面,每面都有当时领导人的题词。好几面的题词都被凿去了,据说那些被凿去的题词是博古、瞿秋白、项英等人的。他们是有问题的人,因此必须从历史上抹去。

这种做法实在不好,它的后果就是历史被改来改去,弄得面目皆非。拿面目皆非的历史灌输给人民群众,只能搞乱人民的思想。我们中国人之所以养成假话连篇的恶习,造成全社会假货充斥,劣币驱逐良币,追根溯源,在于正统思想家任意修改历史的行为。上行下效而风靡全社会各行业。可以说,对历史造假,乃是万恶之源,它传布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最后使整个民族丧失了道德和信仰。

毛当年车水处是一块小稻田的一角,有那么个车水的简单设施,人手扶横木,脚踏轴板,就可以将渠里的水车进高于水渠的田里。

我们下到毛车过水的秧田里捧起一抔泥土,悬想当年情景,心情还真得有点儿激动呢!

一九六七年元旦,《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经毛审定的,题为《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社论,宣布“一九六七年将是全国全面展开阶级斗争的一年”,号召“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社会上的牛鬼蛇神,展开总攻击”。

我们看到社论,觉得非常重要,于是集体学习。因为社论里说,“红卫兵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革命师生在全国范围的大串连,把全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连成一片。革命大串连,在全国传播毛泽东思想,宣传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组织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有力地冲击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社论里还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一定要从机关里、学校里和文化各界里,发展到工矿企业和农村,让毛泽东思想去占领一切阵地。”社论还号召“知识青年、学生青年要下厂下乡,去和工农群众相结合,和他们变成一体,才能组织起几万万人的大军,攻破那些被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盘踞的阵地,取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最后胜利。”

本来在我们十二个人组成的长征队内部,就有走路派和宣传派之分,两派争论了一路,元旦社论使宣传派一下子占据了上风。但是我们走路派还是振振有词,不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我们誓不罢休!于是讨论会上又争执起来。队友某笔记记载:“元月二日晚,于瑞金贸易公司。最高指示:我希望全国的青年切记不要堕入那股黑暗的逆流之中,要认清工农是自己的朋友,向光明的前途进军。——青年运动的方向。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同上。学习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元旦社论,对我鼓舞相当大。这就好了。只有去与工农相结合,我们才能有生命。工农群众中,我们一定要钻进去,深深地钻进去。二个月来,长征队在某种不好的思想影响下,只练脚板,虽然知道三熟悉一学习一宣传,但故意忘记了似的,只走路,我几次地提出异议,但否决。我们很难和群众接触,有时接触只是沾一沾就走。擦一擦就走,根本谈不到结合。我们一定要听毛主席的教导,立即改变前一阶段的不好情况,立刻死心塌地到群众中去,确实和工农群众结合起来。不结合不行。几个月的文化大革命正确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从一个地方到一个地方,这是长征的次要问题,枝节问题。根本的问题是走红军的路,走彻底革命的路,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熟悉群众、熟悉社会、熟悉阶级斗争,向贫下中农学习,向广大群众宣传毛泽东思想。听毛主席的话,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这就是红军道路。如果对这个问题马马虎虎,模模糊糊,那么你走的路再长,也不是红军的长征,你即便从遵义到延安,也不是红军走过的路。对有些同学说来,还存在着过河与不过河的问题。”

争论没有结果,对下一步究竟怎么办,不能形成共识。就因为此,我们一直滞留在瑞金,在瑞金住了十二天!

——后来我获知,在我们下了井冈山向瑞金行军途中,我同班的陈剑鸣等十名同学从瑞金向井冈山进军。我们很可能在瑞金附近失之交臂。这十名和我一样的狂热分子组织的长征队,从兰州步行到腊子口,然后坐汽车进入四川,在广元上了火车,历尽千辛万苦到江西南昌。又从南昌南下到瑞金。准备从那里正式开始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在瑞金我们班的这十位红卫兵突发奇想,宣言成立“中国红卫兵长征大学”。倡议书贴了出去,居然反应热烈,正所谓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宣誓的那天,有五六千人参加。陈剑鸣起草的长征誓言气吞山河,气贯长虹,气冲霄汉。其中有“滔滔金沙江,是我们的游泳池,茫茫大草地,是我们的运动场”这样的名句。他读得铿锵有力,有叱咤风云之势,数千名响应者发出响彻云霄的口号声。宣誓过后,开始徒步长征,目标是井冈山。

陈剑鸣他们十人的长征有个小插曲。他们在前往井冈山的路上,有一天遇到也是向井冈山进军的山东大学的一支长征队;无巧不成书的是,这支长征队也是十个人,更加绝妙的是,这十人全部是女生!这边十个男生,那边十个女生,向同一个方向走,岂不是缘分?不过那时他们没有特别的想法,但是一边走,一边也忍不住互相偷偷打量,多少有点不大自然。十个男生走路很快,有一天走了一百二十里。没想到在某地方他们又和十个女生碰面,这证明山东女生也是大步流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此后在路上他们又遇见了一次,于是心里有了念想,不免希望再与她们相遇。但是上了井冈山以后,再也没有见到她们。陈剑鸣他们心里很有失落之感。后来他回忆,十个山东女大学生,其中两名长得很是漂亮。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