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贞:紅狗(连载一):作者简介、序及后记

齐家贞简介

齐家贞今年本应六十九。可她说,从六一年坐牢到八七年出国这二十六年里,她尸位素餐没活出她自己,应该从岁数里减去。所以,她现在是四十三岁,还算年轻。

齐家贞二十岁因反革命叛国投敌集团罪坐牢,十年出狱后,曾以搬运、修理缝纫机、熨烫衣服、中学数学代课老师等工作谋生。后自学高等数学,担任四川电视大学重庆工业局电视班高等数学辅导老师。八四年秋,她就读电视大学”党政干部专修班”,两年后毕业。

八七年八月她到澳大利亚留学读英文初级班,定居澳洲。先后在饼干厂、餐馆、热水器附件厂打工。结婚后与丈夫伊恩o特纳开加油站八年,现已退休。

齐家贞四十万字《自由神的眼泪──父女两代囚徒的真实故事》,2000年5月由香港明报出版社出版。苦难催生了齐家贞写书的愿望,这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六十岁做母亲。

2005年初,齐家贞完成第二本书,《红狗──一个被释女囚的真实故事》,是写她出狱后出国前的故事。她比喻自己象只剥了皮满身鲜血,因为没有死只得活下去的狗。本书于2006年9月,获澳洲南溟出版基金会资助五千澳元。

齐家贞是国际笔会独立中文笔会会员,近年也写一些散文、小说及其它短文。《爱情树上的两片叶子》获2005年澳洲傅红散文金奖,《我家的姜黄猫》获台湾侨联文教基金会优秀散文奖。

齐家贞现在过着一生中最舒心,最宁静,最无忧无虑的日子。她要用这样的好心情好日子,写出第三本书,《蓝太阳──澳大利亚,我的家》。

2009,10,10.

廖天琪:浴火重生齐家贞——为《红狗》序

齐家贞原本是个情感丰富的寻常四川女娃,但是灾难的时代把她造就成一个奇女子。出生于1941年的齐家贞的一生,可说是一部悲怆三部曲:1961-1971 十年劳改;1971-1987 沉浮于家乡重庆十六年,就业、婚姻、生育,一段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日子;1987至今,定居澳洲,成家立业、著书立说, 可谓苦尽甘来。

1961年,齐家贞二十岁,用卖掉母亲的表和自己的血的钱,买了火车票只身跑到广州,寻找偷渡出国的门路。她想到美国读书,想要当中国的居里夫人,还要带上她那已经被劳改过五年、曾是前国民党政府官吏的父亲。结果是父女俩人同时被捕,罪名是“叛国投敌”。父亲判了15年,女儿判了13年,同时在四川第二监狱服刑。这是齐家贞人生乐章的第一部分,凝重缓慢,万物俱悲,真是载不动许多愁。

史家将来要记下一笔,中华民族的历史在中共政权统治下,进入了三千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这个长达将近半世纪(1949至九十年代中期,有待历史学家以后定义)的黑暗时期中,文明遭摧毁,人性被撕裂,整个社会倒退至蛮荒时期。谁不幸被锁定在这一个时代的漩涡里,那么轻则伤筋动骨、苟延残喘地活下来,重则家破人亡、万劫不复。齐家贞二十至三十岁之间的青春岁月是在劳改营中度过的。地狱里光怪陆离的众生相和动物一般的生存条件,齐家贞在她的传记文学《自由神的眼泪》里,将父女两代囚徒的死里逃生的经历忠实地记录了下来。

从劳改营里出来的齐家贞三十岁了,她在中国这块经历了反右、大饥荒和文革这些史无前例的狂飙风暴遗留下来满目沧桑的故土上,又生活了十多年,从小监狱里放出来,又进入中国那个铁幕似的大监狱中,身上打下了劳改烙印的她,在街道邻里的睽睽众目之下,没有重获自由的感觉,也没有拾回应得的尊严和爱情,反而备尝生活的艰辛。她期待的爱情和家庭的温暖落空了,连带着头顶上一小片可以栖身的屋檐也失去了,令她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游走于父家与夫家之间。父亲和弟兄虽给她关爱,但是小小鸟巢容不下数名成年的子女,她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终于再度决定离开这块生了她,却未养育她,她所爱,却不被爱的国家。

离开中国,决定前往澳洲去开辟新天地的齐家贞,已经是个46岁历经沧桑的中年女子了。这段介于监狱和自由世界的16年生活,甚至比牢房里的日子更为艰难、复杂,令人心碎。她曾经一度有个念头:“回到监狱去”,至少那里有吃有喝,头上有块遮拦。然而齐家贞是个热爱生命、追求自由、向往爱情和幸福的人,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红狗》是作者将她16年之间,在老家重庆的生活忠实的记录。本书不仅反映了她个人的爱与恨、情与欲、得与失,这是以中国这个大舞台为背景,将形形色色的被政治运动扭曲了的小人物,生动展现的一幅令人惊心动魄的浮世绘。

就像每个年轻人那样爱作梦,即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齐家贞都还怀着梦想,但是她的梦一次次破碎。有一次一只遭人活生生剥皮的小狗,血肉淋漓地出现在齐家贞的梦里,她蓦然发现自己就是那只小狗,受人压榨、凌辱,痛苦却又无法言说、无力反抗。这本书的题目《红狗》就是作者的一种自我比喻。虽然今天的齐家贞是个事业成功,家庭生活幸福的女性,但是她要把读者通过时光隧道,让他们品尝当年的痛,以取得痛定思痛的震撼。

从劳改营里出来之后,家贞在邻居的冷漠猜疑的眼光下,回到已经支离破碎的父母家中,当时父亲还在劳改,不久母亲死去,她就跟四个成年的弟弟蜗居在狭窄不堪的家中,一边努力地工作,尽量赚钱养活自己。几经挫折和奋斗,终于当了电视大学的老师,自己也进入了进修班学习,并通过论文答辩。齐家贞渴望爱情和家庭,然而结了婚之后才发觉这是一个全然冷感的男人,她无法忍受他的冷漠、自私、猜疑,不得已又回到“娘家”,栖身于父亲、弟弟们那个小小的屋檐下。她对丈夫还是存有幻想,不免思念。她又放下尊严回到他身边,结果怀孕。然而丈夫怀疑她跟别人有私,对她极尽侮辱,两人甚至斯文扫地,大打出手。从此,这对冤家就在不休止的争吵、分离之中。家贞带着幼儿几乎流落街头。最后终于走向离婚之途。经过十多年的居无定所的流浪,家贞离开中国前最后两年,终于能住进一间小黑屋,算是有了自己栖身之地的“家”。

有个性、又好学进取,年轻的姑娘齐家贞不乏爱慕者,从初恋的小情人,到劳改营中的几个跟她有旧情的男人,命运把她跟这些人聚拢又冲散,最后再度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重逢。私下相恋了二十年的两个中年男女,监狱的铁门、社会的藩篱,人们的眼睛和嘴巴,是隔在他们之间的千山万水。联系他们的只是几个瞬间,四目远距离接触中,相互交换的一束情思。齐家贞干凅的心灵和肉体终于在跟旧时的柏拉图式情人,在她寒碜的小黑屋里结合之际,得到了雨露的滋润。她那间不见阳光的小黑窝顿时篷蓽生辉,充满了生命的喜悦和祝福。然而两个将近半百男女的“偷情”也得像中学生一样偷偷摸摸,磨磨蹭蹭地避开邻居的耳目。在中国,人不能有隐私,不能有尊严,老大哥无时无刻不在盯着你。

作者从自身的经历出发,揭露一个长久被噤声的禁忌题目——劳改营中的“性”问题。成千上万的男人被关在集中营中,精神上被党的教条主义涤荡,物质上饥不裹腹、衣不蔽体,从事牲畜一般的劳动。他们男性的迫切生理需要是没有人过问的。谁如果有“异常”(其实是正常)的表现,不遭毙命,也会受严重惩罚。几十年来共和国以革命的名义,阉割了它的男性。压抑的性、变态的性,加上极度贫乏、狭小的生存空间,造就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古怪性格的人和离奇的怪现状。齐家贞笔下的各色人物栩栩如生,多半的人都是性格上残缺不全的畸形人。就连她自己身上也带着某些心灵残疾人的影子,她的易受伤害、在“第一次”离婚时所表现的优柔寡断,都并不是真正的那个敢爱敢恨的烈性女子齐家贞。这位《红狗》的主人翁,真诚地记录了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毫不掩饰自己的瑕疵,也不对周遭那些畸形的人和事作道德和价值判断。她用忠实的笔为读者做了白描,然而她的素描却比一幅色彩浓烈鲜艳的油画还震撼人心。

笔者跟家贞神交已久,一年之前才有机会见面。她身上既有传统东方女性的敦厚体贴、宽容大度,又糅合了现代职业妇女的干练刻苦、果断精明。她是个性情中人,一生的风浪和奋斗也没有改变她那颗温柔的心和执着的性格。跟她接触,令人产生一种动人的认知:爱永远比恨更有力量,个人永远比拥有军队和国家机器的政府更为强大。齐家贞活出了劳改,她活出了那个钳制人性的中国社会,浴火重生的齐家贞不是孤立的,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这就是希望所在。

2008年2月12日于华盛顿

 

蔡咏梅:她的生命之花永不凋谢—-《红狗》序

 

我是在零五年墨尔本开会认识家贞的。这时的家贞已过耳顺之年,因此对她的初始印象自然是定格在她生命的黄昏岁月,青年时代的家贞如何只能凭想像了。后来看到她高中毕业时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家贞清秀娟好,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正是花季少女,她嘴角含笑,明亮的双眸,充满憧憬地凝望着前方。

看到这张照片我感伤不已。人生最值得留恋的就是青春岁月,但家贞的青春之花正待盛开已被狂风暴雨摧残而凋落,这张照片大概是家贞唯一可堪回味的青春倩影了。高中毕业后充满人生梦想的家贞仅因为想出国留学深造,当中国的居理夫人,结果成为青年反革命份子,被投入监狱坐牢十年,所有青春少女的欢乐、梦想全部被葬送,还连累家中四个弟弟的人生也被毁掉。历经十年黑牢重归人间,家贞与也是劳改释放犯的父亲及三个弟弟(母亲亡故,二弟正在劳改)摄了张全家福。这张照片上的家贞依旧是清秀佳人,但欢乐和憧憬已不在,前途茫茫,面向镜头的是一个忧伤憔悴的女子。这一曲悲惨的青春哀歌,家贞写进她已发表的第一部自传《自由神的眼泪》。

暴君毛泽东死掉,文革结束,中国冰封的政治寒冬开始解冻,但家贞的苦难并未结束。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的残酷阶级斗争政治扭曲人性,摧毁了无数家庭、亲情、爱情、友谊.暴风骤雨虽然过去,但给无数中国人留下了深不可癒的心灵创伤,许多劫后余生者仍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无法正常地建立家庭享受爱情婚姻的幸福。这时的家贞已三十六岁,情感的空白使她草率结婚结果陷入十年的婚姻地狱.家贞的丈夫也是受过政治迫害的苦命人,是个劫后余生的右派份子,两人本该同病相怜,相亲相爱,但他不爱家贞,他一直深爱的是早年由于政治因素而被棒打鸳鸯的初恋情人。只因为重新回到社会需要建立一个家庭,才功利地选择了家贞。渴求情感生活的家贞婚后发现真相非常痛苦。而且两人性格又水火不相容。家贞感情强烈,爱憎分明,但丈夫在下层社会挣扎求生打滚多年,养成冷漠寡情精於算计的性格,也使家贞难於忍受。两人性格不合,口角沖突不断,感情最后由不爱变成仇视,双方都用最激烈的言词来伤害对方,甚至不顾体面当众大打出手。家庭变成地狱,痛不欲生的家贞五度弃家出走,但那时大陆百姓生活普遍贫困物资缺乏,家贞竟找不到一片可遮风挡雨的容身屋顶,又不得不屈辱地回家忍受丈夫的冷漠和绝情。

离婚后家贞又和一个有妇之夫的前狱中难友发生婚外情。两人爱得炽烈,但在当时保守的社会风气中,只能偷偷摸摸约会,提心吊胆,还要受到自己良心的煎熬,最后不得不结束这一痛苦而又无希望的爱情。

家贞的婚姻和爱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有中国那个时代的深刻烙印。家贞把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磨难写入了她新出的第二部自传《红狗》中。为什么选用这样一个书名?因为家贞在恶梦里看到一只狗被人活活剥皮浑身鲜血,这对她被现实血淋淋撕裂的情感生活恰好是一个极之鲜活的象徵,她在现实生活里常常重复想到自己舆这只红狗相同的命运。

家贞性格爽直透明,她的婚姻爱情、夫妻间的相互伤害和冲突也写得坦白暴露,读来令人沉重得透不过气来,有好几次我不禁在心里叹息道:哦,家贞,这样可怕的日子你是以何等样的意志熬过来的?在你瘦小的身躯究竟蕴藏着何等样强大的力量?

我发现中国女性面对逆境、面对生活的巨变所展示的勇气、意志、韧性及生命力的强悍,往往超越她们的异性同胞。而家贞即是最典型的一位。不论是十年黑狱的摧残,社会歧视带来的屈辱,贫穷生活的煎熬,还是感情生活的折磨,这一切家贞都坚强地熬过来了,而且始终咬牙奋发向上。她三十九岁当母亲,四十三岁上电视大学,一九八七年四十六岁,年近半百,不通英语,又远渡重洋只身到天涯一方的异国开始新的人生。失败的婚姻和痛苦的爱情并未挫伤她重新追求爱情婚姻的热情。她是如此的热爱生活,性格是如此的开朗澄澈,在我认识的家贞身上让人丝毫感受不到过去不幸生活留下的阴影。而最令人佩服的是,重未作过笔耕的家贞在她六十岁时又首次拿起了笔开始写自己的历史,为自己被摧毁的青春,被迫害的父母弟弟及一代被专制祭坛牺牲的所有难友们留下纪录。且不提忙於生计之余写书是如何的艰难,即或要唤回那些痛苦的记忆重新撕开流血的伤口也需要无比的勇气。为此许多人选择了遗忘,但家贞作出了勇敢的选择。或许她的传记算不上甚么优秀之作,她也不是什么名流要人。但她的传记的的确确是一部血泪写成的个人奋斗历史,是一位坚强的普通中国女子不甘心於命运摆布的真实的生命写照。如今夕阳西下,家贞的青春已一去不复返,但她的生命之花没有凋谢,仍开得灿烂夺目,熠熠生辉.

2007年9月于香港

 

齐家贞:一个非正常活着的人—-《红狗》代后记

 

18岁我高中毕业,卖自己的血、卖母亲的浪琴表,两次去广州寻找“叛国投敌”门路;我毁了父母,毁了四个弟弟,毁了同学朋友,也毁了我自己,包括十年劳改后我的爱情婚姻。

非正常活着,重轭下喘息。

我们注意到1949年共产建政后,几千万中国人“非正常死亡”,这是人神共诅的滔天罪行;我们却长期忽视着另一种滔天罪行——那些被侮辱被损害被歧视的“非正常活着”的中国人,它远远超过“非正常死亡”的人数,达几亿之多。齐家贞一个人的“罪恶”,就造成了包括她本人在内的一连串人的“非正常活着”。“非正常活着”的苦难不应该仅仅因为他们还活着而视而不见。

齐家贞的一生,是一盘下输了的棋。

棋,是怎么输的,谁的手在下?

“非正常活着”的人,为什么不能正常地活?

思考并解答这些问题,《红狗》才有存在的价值。

本书完成于2005年,由于种种原因,推迟4年出版。

感谢父母齐尊周、张则权给了我傻头傻脑不计功利的天性。

感谢四个弟弟:兴国、安邦、治平、大同,始终无怨无悔与我分担苦难。

感谢所有在我地位最低贱、生活最艰难、心情最沮丧的境况下帮助过我的人。

没有他们的慷慨,就没有这本书,没有他们对我的厚爱,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终生铭记他们的恩情。

感谢阿木(林明敏),在他视力极为衰弱的情况下,数次校阅本书。他认为《红狗》真实地写出了一个“非正常活着”的人,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感谢马修、心水等文友的帮助。

感谢澳洲南溟出版基金会资助本书出版。

齐家贞

2010年1月29日于澳大利亚

 

 

 

 

 

第一章:   一宿三餐

第二章:   魂兮归来

第三章:   金利胜,你在哪里

第四章:  “人改造人”的梦呓

第五章:  “翘尾巴”的敌人

第六章:   修道院出來

第七章:   說士遇到駁士

第八章:   和平路,我的梦魇,我的星辰

第九章:   不死的丑小鸭

第十章:   儿奔生,娘奔死

第十一章:  初为人母

第十二章:  四十三歲的女人要讀書

第十三章  幸福的大學童

第十四章:   “爱人”打架

第十五章:   重返我“家”

第十六章:  父親想做壞人

第十七章:   我和相似形

第十八章:   离婚弯弯路

第十九章:   小黑屋

第二十章:   再燃烧一次

第二十一章:暮春

第二十二章:进三步退五步

第二十三章:别离在即

第二十四章:给自己开个“追悼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