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均:中国大趋势,我不得不说的话

今天要写的文字是不同往常的。跟踪阅读我博文的朋友知道,我几乎很少就他人的文章和书籍发表批评的意见,尤其是那些个人的作品。我认为,即便作者反对普世价值和民主自由,可他能够说出来、写出来,本身就是符合普世价值里最重要的言论自由这一条的。我对他们最好的批评是利用我自己的言论自由,写文章阐述我的看法与观点。而剩下的就留给读者,每一个个体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也是普世价值。

然而今天,我却要打破惯例。我觉得,如果不写一篇文章分析一下这本书,我的道德和良心很难平安。这本书就是美国人约翰。奈斯比特写的《中国大趋势》。我第一次听到这本书,是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在两会期间向香港代表与记者大力推,说这本书可以帮助香港人看到中国的长处,了解中国。不久后,我在广州白云机场买了这本书,然后登上国际航班。在那次12小时的飞行途中,我好几次被眼前这本书弄得毛骨悚然,恨不得提前跳下飞机……

到国外后,我想找英文原版对照一下,因为我怀疑这本《中国大趋势》不是那个写了《大趋势》的人写的;我怀疑这本书可能是他的中国秘书代写,以他的名义出版的;我甚至怀疑自己买了一本盗版书,那盗版商把美国大学者奈斯比特的观点也换掉了……。然而,让我失望的是,没有一个外国朋友听说过这本在中国炙手可热的《中国大趋势》,而且,有人告诉我,还没有出版英文版。(后来发现,已经有英文版,评价负面,没有多少人买来看,很中文版热卖形成鲜明对照)

而从这本书的第一页开始,就感觉到这应该是一本外国人写给外国人看的书,是一本外国人要“用中国人的眼光看待中国。正视中国的短处,但是绝不根据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评价中国”的书。(引言P2)

作者在序言里说,1996年他就得到一个机会写这本书,但他错过了。当时,他和国家主席江泽民会面,说到台湾的小故事讲得很好,中国的大故事却讲得很遭,结果,江主席沉思了一下说,你为什么不来讲这个故事呢?(P2)当时作者没时间,但今天,奈斯比特终于在自己与天津当局合作的奈斯比特研究中心完成了这本“中国故事”。

我无意对这本书任何一个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因为以我有限的学识和经历,我认为这样是浪费我的时间,这本书不值得一驳。——不要以为这是我轻率的结论,我每年大概看近120本书,其中有一半是反对民主自由与普世价值的,包括中国愤青出的那些“说不”以及“不高兴”的书,还有美国人深入批驳民主的巨著,然而,没有一本书比这本国际著名作家奈斯比特的更让人感到浅陋与无知,几乎接近无耻了。这本书并不厚,我想,我原封不动尽量多地引用一些能够反映这本书主题的段落或者句子,再加上几句老杨头的点评。我买的这本是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9月版。我以红字标出引用的原文,并注明页码。

先说一下这本书的最大特点:这本书比任何相同篇幅的政府工作报告与《人民日报》都更多的提到从小平以来的三代领导人的谈话、发言与讲话。当我每翻一两页就碰上这些名字和大段引用的时候,以为自己是在读政府工作报告。我想,作为一名未来学家,在预测中国未来的趋势的时候,引用最能够决定中国命运的最高领导人的总结与承诺,应该无可非议。但,我强调一下:这是我过去20年里阅读的一本里最多提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名字与讲话的书。很多时候,他把领导人的承诺,当成中国未来的希望与保证来写了。我想,奈斯比特是美国人,应该不会这么信任美国的最高领导人的计划与承诺吧,所以,首先让我们谢谢他对中国——领导人的信任!

其次,这本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在书中几乎无处不在的“中国”与“中国人”,而这些代表了我们所有中国人的集合名词几乎都出现在一位美国人的用于判断的肯定句里,例如:中国人更多的把自己当成群体的一部分,而且他们欢迎强势稳当的人领导自己,因为这样可以保证有良好的业绩,这对大家都有好处。(P16)(中国人)对于自己现代的生活条件感到欢欣鼓舞,对于未来也是信心百倍。(P17)这种“中国人”的判断随处可见,而几乎没有看到书中有一个他自己做的民意测验。说实话,如果他不是处处在书中如此代表了“中国人”,并做出了让老杨头诧异不已的结论,我还真不想写这篇破坏我规矩的文章。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