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四案:约瑟夫•布罗斯基——苏联(1963)

 

 

 

约瑟夫·布罗斯基(Josef Brodsky1940524日出生于前苏联列宁格勒(现俄罗斯圣彼得堡)。尽管他在15岁退学,却得以自学英语和波兰语,1957年开始写诗和翻译文学作品。

 

1963年,布罗斯基在《列宁格勒晚报》谴责他的诗“色情和反苏”后被捕。他在精神病院渡过短暂监禁日子后,1964年被正式控以“寄生虫”罪名,判处五年国内流放和苦役。该判决由于国际抗议而改判,布罗斯基在18个月后获释。

 

布罗斯基获释后尽管仍遭苏联当局不断骚扰,但还是继续写作。1972年,当局给他离开苏联的签证,把他驱逐到维也纳,而他从那里移民到美国。他在美国任教于密歇根大学,然后在皇后学院、史密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以及英国剑桥大学作访问教授。布罗斯基于1977年成为美国公民,10年后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因心脏病发作,1996128日在纽约去世。

 

布罗斯基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以俄文和英文发表作品包括散文选《少于一》Less Than One: Selected Essays1986。他于1991年成为首位外国出生的公民当选美国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 of the United States

 

作品节录:

 

监狱本质上是填充时间盈余的一种空间不足;对于一个犯人,两者都显而易见。很自然,这个对比——呼应人类在宇宙中的状况——使监禁成为基督教形而上学的完整比喻,而且事实上成为文学的助产士。至于文学,这在一定意义上合乎情理,因为文学首先就是一种翻译,使形而上学的真理,转变为任何特定的白话……

 

这并不是说,监狱使你摆脱自己的抽象概念。相反,它使抽象概念削减为最简洁的发音。监狱的确是一种翻译,使你的形而上学、伦理学、历史感等等,变成日常言行举止的紧凑术语。为此最有效的地方,当然就是单独监禁,将整个人类世界缩小到一个永远由60瓦灯泡的发光体照亮的水泥方框,在灯光下,你思虑对合理性的追求。几个月以后,太阳系彻底妥协——希望不像你的朋友和亲密助手——如果你是个诗人,你可能最终得到几首像样的抒情诗。笔和纸很少提供给囚犯。

 

因此,你最好用韵律使这个东西好记,尤其是考虑到一些审讯方法,使你的回忆经常不可靠。总体来看,诗人比小说家在单独监禁中过得好些,因为他们对专业工具的依赖非常有限:一个人在电灯光下往复来回运动,迫使抒情最终回归,无论是什么原因。此外,抒情本质上是无情节的,而且不象与你作对的案子,根据语言和谐的内在逻辑演变。

 

——节译自《我住的这监牢》前言(This Prison Where I Live, ed. Siobhan Dowd London: Cassell, 1996. ISBN: 0-304-33306-9

http://www.internationalpen.org.uk/go/freedom-of-expression/campaigns/because-writers-speak-their-minds-50-years-of-defending-freedom-of-expression/1963-josef-brodsky

 

国际笔会是世界上最悠久的人权组织和国际性文学组织,致力推进世界各地作家间的友谊和理性合作,为言论自由奋斗,代表世界文学的良知。独立中文笔会是国际笔会的145个分会之一,抗议中国当局对作家和新闻工作者的监禁、骚扰、监控,致力于结束中国对互联网的监控和对自由写作的种种限制。关于笔会致力于保护作家和维护言论自由以及“因作家畅所欲言”活动的更多信息,请参见https://www.chinesepen.org/old-posts,和https://www.chinesepen.org/old-posts

 

联系人:

国际笔会弗雷泽(Marian Botsford Fraser):[email protected],

或莎拉·怀亚特(Sara Whyatt):[email protected]

独立中文笔会张裕:[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