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十四案:郑念——中国(1973)

  

 

 

郑念原名姚念媛,1915128日出生于中国北京。她曾就读于燕京大学,后来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获得硕士学位,在那里遇到未来的丈夫郑康祺博士。

 

19494月,郑康祺博士从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调到国民政府外交部,郑念随丈夫一起回到上海。一个月后,共产党军队占领上海,郑博士留下来参加了新政府的外交工作,并在1950年成为壳牌石油公司驻上海办事处总经理——壳牌公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建立后仍获准在中国经营的少数外国公司之一。郑博士1957年去世后,郑念女士被邀请加入该公司担任顾问。

 

1966年,中国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同年8月,在红卫兵抄了郑念的家并没收其财产后,她被当作英国间谍软禁在家中, 9月被关进上海第一看守所。

 

6年半的监禁中,郑念受到审讯、拷打和单独监禁,但她拒绝承认那些被指控的罪行。 1973年,她从监狱中释放,被告知女儿郑梅萍——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已在1967年自杀(她后来发现是被红卫兵杀害的)。

 

197810月,政府官员就郑念被错误逮捕和监禁表示道歉。1980年,她离开中国去加拿大,然后定居在美国。她的回忆录《上海生死劫》(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于1987年出版,并成为畅销书。郑念于2009112去世,享年93岁。

 

 

作品节录:

 

在阴暗的牢房里,我研读毛的书,每天几个小时,直读到我的视力模糊。

 

有一天,在下午早些时候,我眼睛太累了,无法辨认印刷字体,就从书中提起眼光,凝视窗户。一只小蜘蛛爬进视野,攀登那些锈蚀的栏杆。这个小家伙并不比一粒像样的豌豆大;如果钉在墙外遮盖窗口下半部的木框没有漆成黑色,我本来不会看到它。我注视着它缓慢而稳步地爬到铁栏杆顶部,我想,对于这么小的东西,那是一段相当长的路程。当它到达顶部时,突然荡出来,从它身体一段旋出一根细丝上降下。随着一跃一荡,它把丝线一端固定到另一根栏杆上了。蜘蛛然后沿着丝线爬回它的起点,并在另一个方向的一根类似丝线上荡出去。我越来越迷恋地注视这个工作的小家伙。它似乎确切地知道做什么,在哪里取下一根线。没有犹豫,没有错误,没有草率行事。它知道它的工作,带着信心去进行。当框架做成了,蜘蛛继续织网,错综美丽,绝对完美,所有一缕缕的丝线均匀分布。当织网完成后,蜘蛛来到它的中心,在那里定居下来。

 

我刚好看到一个极为熟练的艺术家的一次建筑壮举,我心里充满了疑问。谁教这蜘蛛制网?难道它真的是通过进化获得了技能,或上帝创造蜘蛛并赋予它制网能力,以便它能获取食物并延续其物种吗?这么小的生灵的大脑有多大呢?难道其行为只是出于本能,或者它以某种方式学会了存储制网的知识?也许有一天,我会问一个昆虫学家。就目前而言,我知道我刚才目睹了这件事,格外美丽,令人振奋……

 

——节译自《蜘蛛》,载于我住的这监牢》‘The Spider’ in This Prison Where I Live, ed. Siobhan Dowd, London: Cassell, 1996. ISBN: 0-304-33306-9

(http://www.internationalpen.org.uk/index.cfm?objectid=2259090D-3048-676E-26E2BDA3691E0D97)

 

国际笔会是世界上最悠久的人权组织和国际性文学组织,致力推进世界各地作家间的友谊和理性合作,为言论自由奋斗,代表世界文学的良知。独立中文笔会是国际笔会的145个分会之一,抗议中国当局对作家和新闻工作者的监禁、骚扰、监控,致力于结束中国对互联网的监控和对自由写作的种种限制。关于笔会致力于保护作家和维护言论自由以及“因作家畅所欲言”活动的更多信息,请参见https://www.chinesepen.org/old-posts,和https://www.chinesepen.org/old-posts

 

联系人:

国际笔会弗雷泽(Marian Botsford Fraser):[email protected],

或莎拉·怀亚特(Sara Whyatt):[email protected]

独立中文笔会张裕:[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