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联袂剑指户籍制度
在今年两会召开的前几天,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中国新闻史册的事:跨十几个省的十三家报章与三家网媒发表共同社论,直指长期违背宪法及公然践踏人权的户籍制度。共同社论批判中国的户籍制度是“制造城乡不平等的根源和产生腐败的温床”,呼籲即将召开的两会加速制定户籍制度改革时间表,并最终废除这一计划经济时代控制人口流动的政策。这是内地媒体多年来罕见的举动,不由令人眼睛一亮,也分外引人注目,在中共对媒体严加控制的年头,这事可谓一种“非常”事件。
事实上在此之前,有关户籍制度的改革已列入中国政府的议事日程。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初的“一号文件”,当局已经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的政策,要求中小城市优先向农民工开放,解决他们的户口和定居问题.如今横跨十多个省份的十三家媒体以社论形式再次进行呼籲,是希冀趁两会召开之际,能够一举通过更加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
今次事件的灵感,来自○九年底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峰会上,英国《卫报》发起的“期待政治家的正确选择”为题的共同社论。那份社论总共有全球四十四个国家的五十六份报刊参与,以二十种语言发表,中国的《经济观察报》和《南方都市报》也参与其中,但当时炮火对准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符合中共的战略意图,所以当局放行。可如今国内十多家媒体联袂出炉的这份共同社论,其矛头所指却是执政的自诩“一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运用这种鲁迅先生所言“拿来主义”的做法,中共当局能够接受吗?当然不会!这些为民请愿的媒体人,在事后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秋后算账”。
户籍制度造成社会不公
可是历史会记住这些勇敢的报人的善举,因为从各方面来看,当前在中国废除户籍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从人权和公民权利来看,中国民众的公民权在当今这个民权意识高涨的世界上已经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了。譬如共同社论剑指的这个户籍制度,制造了相当庞大的一部分中国人口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权利被侵蚀甚至剥夺.在政治权利上也是不平等的,举个明显的例子,到现在为止,四个农民的选票才等於一个有城市户口的居民的选票。
其次,从效率来讲户籍制度亦是巨大障碍,中国在十几年前就实行市场经济了,而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包括劳动力在内的所有要素都要自由流动。可是在户籍制度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寻求自身价值的要求遇到极大的阻碍.形成於计划体制时代的户籍制度,在中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时代,这种滞后的户籍制度导致大量人口处於“人户分离”的非正常状态,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上亿农民工在沿海地区打工,数千万的白领阶层以外来人口身份在大城市谋生,数以千万计的人口在外地从事工商服务业,这些人口为所在城市贡献了大量税收,但难以享受理应得到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再从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上来看,问题更加严重。开放改革三十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问题如今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其中有一个特别醒目的社会现象就是城市与农村的收入和财富的差别越拉越大,其罪魁祸首无疑是户籍制度,它使中国人口的大多数相对贫困化,绝对数字很大的一部分人口绝对贫困化,外需相对萎缩,内需也难以提升,社会财富加速向一小撮人集中。有学者指出:“中国现在基本已经跨入以分配差别恶化而闻名於世的拉丁美洲国家的行列。如果现在的趋势维持下去,中国将成为东亚地区唯一一个拉美化的国家。因此户籍制度应该废除。”
应保障国民自由迁徙权
虽然在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上,对於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情况十分複杂,但从更高的正义原则──国民权利平等与政府服务职能这两个角度看,现行户籍制度都应废除,转而建立以保障国民自由迁徙权为基本原则的居民户籍登记制度。较为理想的户籍制度是“自动登记制度”。也即一个人出生在某地,就自动登记为该地户籍。若其离开原有户籍登记地,进入不论是城市或乡村的另一个地方,待居住达到一定时间,并准备长期居住下去,就应当获得本地户籍。
总之,如今在中外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人口大流动的时代背景下,彻底废除现行极其不合理、极其不公正的所谓“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已经变得非常迫切须臾不可等待。前不久的春节团拜会上,中国某位政要宣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记住,民众需要的不仅是“听其言”,更是“观其行”,漂亮的言辞需要实际行动,为了让这个地球上数以亿万的国民有生活最基本的幸福和做人最基本的尊严,现行户籍制度已经到了非废之不可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