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渝:大学回忆录——步行串联画上了终止符

二月七日晚,我到桂林车站,看怎样坐车才能回到韶关。此时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的“停止红卫兵在全国的串联”的通告四处张贴,车站接到命令,只给红卫兵提供回程的车票。我看到,进站剪票口把守严密,红卫兵一律凭票进站。车站服务台看了我的证明,告诉我,只能乘坐经衡阳去长沙或郑州的车。我给他们解释,我必须回韶关石人嶂,那是深山老林,我有队友在那里下厂矿支持造反派,他们一定不知道停止串连的命令,我必须回韶关通知他们。那工作人员不为所动,坚持只能给我去郑州的车票。我厚起脸皮死缠活磨,苦苦乞求,我说我还有行李放在矿区里,我总不能丢弃我的行李吧?那工作人员是一个青年,我看他的模样,估计他也是铁路子弟红卫兵,被动员来到车站当“义工”。我哭丧着脸诉说我的困难,他似乎开始同情我了。最后他什么话也没有说,递给我一张车票。我绝望了,以为是去郑州的车票,低头仔细一看,车票上到站的那一栏却是空白。这显然是让我自己填写的,我于是哆哆嗦嗦地在空白处写上韶关二字。真的,那个时代人都老实,何况我特别胆小,撒谎很不在行。事实上,我只敢夸张事实,不敢无中生有。

二月八日上午九时,我坐上火车,离开桂林。因为车站厉行车票制,所以车厢内的情况要好得多了。虽然人挤得密不透风,可也没有我在韶关上车时的那种恐怖情景了。车厢里,我听到一个骇人的消息,说是不久前一列满载串联学生的火车前往昆明,行进在崇山峻岭之间。清晨,有红卫兵睡醒了,他探头窗外,火车正在悬崖绝壁上蜿蜒而行。但见群山巍峨,峡谷险峻,红日喷薄而出,景色旖旎壮丽。他情不自禁,大声喝彩,结果引得整个列车的红卫兵争相欣赏大好河山,人们向列车的一侧拥挤;正巧火车大转弯,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整个列车倾翻,坠下万丈深渊。

这消息的确骇人。但是如此大的事件,我后来却再也没有听说过,没有任何有关于此的信息;无法印证。看来那完全是杜撰的。

下午六时,车到衡阳,又停车很久,晚十时才开车。火车离韶关越来越近,我心里开始打起了小算盘。串联结束了,坐车不掏钱,住店不掏钱,甚至吃饭也可以不掏钱只打个白条——我们一路,饭钱是没有欠过的。以后这样的美事恐怕不会再有了!要想周游列国,也不可能了!我们串联了这么久,心也野了,还没有逛够呢!以后不会再有机会了。这趟车是去广州的,我何不将计就计,顺手牵羊,到广州遛一趟?心里打定了主意。

九日凌晨六时,车过韶关,我很是提心吊胆,生怕列车员查票把我撵下车。其实哪里有查票的?我纯粹是做贼心虚。

当天上午十点,我到了广州。出站也没有人看车票。我直奔中山大学,住进接待站。下午参观中山大学大钟楼上的鲁迅纪念馆。晚上到海珠广场,观看珠江夜景。江水黑魆魆的,感觉那很深。当时只有照明的路灯,没有不夜城那种灯火通明、灯光璀璨的景象,珠江夜景,稀松寻常。

二月十日,道听途说有个抗日军政大学,就去参观。原来那是建国后办的军政大学,在天河区沙河镇,曾经是民国时代的燕塘军校。这一天还参观了毛主办的农运讲习所,地点在番禺学宫;据说毛在此期间,与杨开慧、儿子及母亲居住在附近东山庙前西街三八号楼上。

二月十一日,本已打算去黄花岗参拜,结果却走到中山三路的红花岗。那是一座很大很壮观的坟墓,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共产党在广州发动了广州起义,后失败,死难者多人,又有多人被逮捕后枪杀,都埋于墓内。附近有为纪念举行“刑场上的婚礼”的周文雍、陈铁军烈士而建造的“血祭轩辕”亭。去的路上经过越秀山,但是没有去看个究竟。

因为惦记着石人嶂的队友,对广州走马观花一番后,准备离开。到车站一看,哇!人山人海!全是返校的红卫兵。此时的红卫兵,基本上是流窜之匪,亡命之徒,革命造反、言必称毛语录的面具统统撕下,为坐上火车而怒目相视,拳脚相加。听吧,“那啥?你得瑟啥?”是东北人。“侬个小赤佬,阿拉弗晓得!”是上海人。“嘛?嘛?”是天津人。“冒有哇,鬼仔!”是湖南人。“瞧你德性,大爷不尿你!”是北京人。“丢那妈!呒有!”是广东人。“把他家的!你要做啥哩嘛?”是陕西人。“俺说不中就是不中!”是河南人。“格老子锤死你!”是四川人。乱七八糟,不一而足。

等车票要好几天。我又身在异乡,孑然一人,举目无亲,言语不通。一急之下,决定避开广州车站,估计花县不远,走到花县再上车。十二日一早,我买了两只椰子,打算给队友们品尝,这就离开广州。我顺着铁路往北走,结果走了七十里,才到花县。奇怪的是,这个车站叫新华街。我在此过夜。十三日上午在新华街上车,在这里上车的红卫兵果然少,我总算上了火车。中午到了韶关。我竟忘记了去韶关挖掘机厂找那两男四女队友,而马不停蹄的坐汽车到始兴县。事后才知道,十三日这天这几位分裂出去的队友还在厂,第二天他们就坐上火车,经过五天五夜的马拉松旅程,回到兰州了。而二月十四日这一天,我坐在始兴到罗坝的班车上。

到罗坝下车。此时的我,急急如漏网之鱼,忙忙如丧家之犬,渴望与队友会面。须知我是一个性格相当封闭的人,独自很怕同陌生人交往,对陌生人一贯持拒之门外的态度;不过若有熟人做伴,我倒是在陌生人面前十分饶舌,能妙语连珠,甚至还有能出奇制胜的本领。

到石人嶂还有十几里路,我索性步行上山。山路上空寂无人,我心急火燎,大步流星,气喘吁吁。在梅子窝我碰见一位面熟的工人,赶紧打问山上的红卫兵还在吗?他的回答是:走了。我闻言犹如五雷轰顶。因为我独自一人闯江湖,很不在行。我听这位工人补说了一句:他们今天早上离开了。听他如此说,我立刻转身往山下跑。到了罗坝,又坐车到始兴县。在始兴县,我居然找到了我的队友们。我立刻拿出椰子请他们享用。我们谁都没有吃过这种水果,摆弄了很久,不得要领。请教了外人,才知道椰子是饮其汁水。一看,发现椰子汁早流失尽了。我懊丧之极。

我们商议,不从长沙武汉郑州西安这条路线回兰州,我们要绕道贵阳、重庆、成都回兰州。最后我们就是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在每个到达的城市赖着住上几天。可能是因为季节的关系,贵阳虽然遇上了晴天,但市容杂乱,街道狭窄而毫无章法,留给我的记忆是小孩子们坐着自制的滑滑车在坡路上玩耍。重庆则是雾气沉沉,整个城市灰暗、陈旧。成都的天气阴沉,春寒料峭,但那里的小吃又便宜又有味道。

三月初,我们终于回到了兰州。掐指算来,我们外出串联差不多有四个月的时间。

大串联寿终正寝了。我们大学生在文革中唯一的快乐时光彻底呜呼哀哉了。当然,胆大包天而头脑灵活的家伙,继续在全国各地游荡,招摇撞骗。

*   *   *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时光流转,斗转星移。不知不觉中已是一九九五年,我年过知天命。斯时我对文革和毛氏,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不过对体制,仍心存幻想。这一年暑期,我心血来潮,打算游历工农红军长征在甘肃境内的胜地。之所以选择“红色之旅”,是有了解历史真相的动机,同时也因为我特立独行,旅游不愿与众人雷同。至于是否与三十年前步行串联的夭折有关系,那是潜意识里的问题了,我不得而知;或者有所谓长征情结罢?

距红卫兵大串联的长征将近三十年之后的此次我走长征路,历时有一个月。一路上主要是坐汽车,也坐过拖拉机,也步行了几段路。在俄界,我忽然悟出红军当时去苏俄的紧迫心理(把本来叫高吉的村名叫成俄界——俄国的边界);在腊子口林场,我第一次看到展示国民党壮烈抗日的图片资料;在榜罗镇,有人给我讲了一位四方面军女兵的可歌可泣、可悲可怜的身世;在耿湾,经过实地了解,我戳穿当时报刊争相转载的《六盘山三百名红军命案》纯属子虚乌有,是无聊文人哗众取宠的谎言。一路所见所闻甚丰,足以写成万言书。惜乎又成未竟之愿,只写了若干打油歪诗,不妨在此贴出。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认识的局限,是显而易见的。

红色之旅

1995年秋,余周游红军长征甘肃境内之胜地,有诗记游,又加小序。

俄界访古 8,10

高山密林深谷,轻风细雨薄雾;

小桥流水人家,远行人来访古。

红军长征进驻,已然六十春秋;

走入时光隧道,且将英雄目睹。

往事不会尘封,俄界名垂千古;

虽说人去楼空,斯地永远风流。

腊子口怀古 8,12

神往非一日,今到腊子口;早起访天险,心里多感触!

当年鏖战急,强攻加奇袭;英雄洒热血,勇士捐身躯。

倏忽六十载,唯见纪念碑;鲜花溪边艳,青松崖顶立;

今日腊子口,天堑变通途,碑下久徘徊,喜新亦怀旧。

徒步腊子口至腊子林场 8,12

蓝天飘白云,青山伴水流;我走红军路,悠闲胜旅游。

红军长征时,何曾有公路?攀崖登绝壁,随时须战斗;

饥寒加疲劳,吃尽人间苦。坚强之信念,一切皆克服。

艰苦奋斗风,宝贵之财富;试看今日事,谁人不摇头?

一些大公仆,不为民服务;利用手中权,只管求享受。

公款吃喝风,再四刹不住;究竟为什么,难道不清楚?

国家底子薄,经济才起步,沿海发展快,内陆还落后;

山区多贫困,教育有缺口;正是创业时,仍旧要奋斗。

革命打江山,为民谋幸福;洒血抛头颅,烈士难计数;

汝等不肖子,怎能对得住?不必说忘本,至少是亵渎!

我有一主张:红军长征路,公仆走一走,肯定有益处。

 

哈达铺即兴 8,13——14

访周恩来旧居

小院严谨且幽静,恰似恩来儒雅风;

如烟往事眼前过,周公魅力永久存。

访二方面军总指挥部

僻巷陋门灰蒙蒙,曾卧猛虎藏蛟龙;

若问龙虎是何人?弼时贺龙刘伯承。

登山观哈达铺

秋雨淅沥暮色浓,万户人家平川中;

当年红军进驻时,适逢麦熟肉菜丰。

访岷县二郎山8,15

红四方面军,挥师指洮岷;

血战二郎山,强攻三城门;

顽敌匪性大,红军主义真;

攻坚虽不克,感天泣鬼神。

时过六十年,一切都不见;

壕沟流水渠,城垣变街面。

市容新气象,商家阔铺店;

雨云低低垂,凝重二郎山。

陇西至榜罗镇途中 8,17

车行黄土坡,天高地宽阔;

路旁零落树,万山多赤裸。

俯眼梁下看,村庄三五个。

访榜罗镇 8,17

当年小学校长室,正是政要磋商地;

榜罗会议作决断,红军落脚去陕北。

翌日天下毛毛雨,麦场千人开大会;

主席核桃树下坐,宣布计划三军喜。

悠悠岁月弹指间,我访榜罗正逢集;

会址已是风景地,来此留影人络绎。

核桃大树枝叶动,似叙红军长征事;

麦垛麦捆寂然立,聆听传奇如痴迷。

朝辞榜罗炊烟里,雨后山村最美丽;

芳草萋萋露珠鲜,山道弯弯鸟鸣啼。

观通渭城“红一方面军文娱晚会纪念碑” 8,19

南河中山林,多为左公柳;

红军进通渭,心情甚宽舒。

金秋树荫浓,三军来欢娱;

更有大会餐,遥听长征赋。

时过境亦迁,往事寻不见;

纪念碑下立,凭史忆当年。

登六盘山 8,26

云白天蓝,壮哉六盘山!

广袤大地放眼看,苍凉迷茫悠远。

当年红军长征,领袖在此抒情;

时过一个甲子,是否眼前形胜?

与韩去私游早胜镇 8,28

一天一夜急缓雨,雨中观光有情趣;

虽是异乡独行者,同窗相逢小镇里。

早胜至环县 8,29

云暗雾清淡,高原如平川。

荞红苞谷绿,庄院在崖畔。

春夏苦干旱,入秋雨为患;

树静鸡悠闲,山洪淹河田。

环县至山城堡 8,30

梁顶零落槐杨树,养蜂人在田畔住;

粉是荞麦绿是谷,红衣村姑牵羊走。

山城堡战役纪念碑下有感 8,30

行程三千八百里,始到环县山城堡。

细雨蒙蒙连日下,淡雾轻轻顺壑游;

山城大捷载史册,战场旧地怀朱周;

丘梁沉寂洪水闹,半坡荞糜盼日头。

访耿湾黑城岔 9,1

雨中访俄界,耿湾又逢雨。

千里雨朦胧,怀古最相宜。

喜鹊叽喳叫,荞花满山幽;

铃儿响叮当,驴队绕梁走。

遥看浓雾处,即是陕北地。

红军长征路,由此出甘肃。

访河连湾 9,3

哦,河连湾!我神往太久的你!

那是斯诺笔下的描述:宁静的小山村……。

河连湾,这里住过长征的红一方面军,

周恩来曾专程到此,欢迎二、四方面军。

这是陕甘宁省省会,有蔡畅、李富春……。

肖劲光、赖传珠在此叱咤风云……。

今天,我来到这小山村,

不是梦,是真!

你变了,你已经是百余户人家的小镇。

国道上汽车穿梭往来,风驰电掣,

小镇里有五湖四海的生意人,

还有油泵站漂亮的楼群……。

一切迷乱了我的心。

变了,变了,河连湾的现如今……。

失去了宁静,开始喧闹……。

没有了诗意,有了富足,且看百姓家的宅门。

你还保留些许田园情调,

不过也正在向商品社会迈进……。

省委旧址的院内,

葵花和玉米簇拥着纪念碑碑身;

我在几间陋室空屋里漫步,

能感觉到许多许多的眼神……。

他们的生活俭朴、清贫,

他们的工作紧张、勤奋;

啊,莫忘了,艰苦奋斗是传家宝,

今日的官和民!

到三岔镇 9,5

丘壑交错三岔镇,六十年前过红军;

教堂夜宿毛泽东,人去屋废不能寻。

今日三岔大发展,漂亮洋楼深巷隐;

不逢集市街冷清,但闻校园童稚音。

见沿途养蜂人有感 9,6

一顶帐篷几箱蜂,浪迹天涯寻花丛;

无拘无束家天下,独往独来随自性。

永吸野气祛疾病,常啜鲜蜜养心灵;

远离尘嚣少烦恼,唯一烦恼因雨生。

又过六盘山 9,7

浓雾弥漫,恍若井冈山;

地险车缓路不见,隐约油松指点。

六盘山上劲风,仿佛南飞雁声;

往事难以追寻,眼前野草朦胧。

由固原到将台宿王恒 9,7

秋雨暂歇天阴沉,村庄寂寞人不闻;

山川失色苍生愁,难辨清晨与黄昏。

访将台 9,7

心有疑问不明白,实地探访到将台。

幸逢志趣投合者,只愁笔记不成才。

钩沉拾遗辨真伪,说古道今得畅快;

身处红军联欢地,场院未变崖畔在。

访界石铺9,8

我访界石铺,参观红军楼;

斯楼为戏台,光绪年间修。

规模与风格,纯然一古物。

当年唱戏时,红军突然出;

是为彭德怀,士兵猛如虎。

班主系旧吏,戏装被没收;

当场抛出去,穷汉抢绣球。

中央红军来,主席住三昼。

戏楼聚百姓,肖华来讲述。

贺龙部队到,饥寒最受苦;

前来找中央,会师界石铺。

今日界石铺,逢集偏逢雨;

买者与卖者,奔波泥泞里。

我进小戏楼,凄风伴苦雨;

台下空旷地,几处杂草绿。

台上一老者,闲坐似孤独。

老者汝知否?六十年前时,

汝是一幼童,蹒跚正学步。

此后八九年,世上方有吾。

会宁会师园 9,9

长征三大主力军,会师会宁成定论;

莫非双会是天意?抑或三军有缘分?

新颖浪漫纪念塔,古朴典雅老城门;

文庙殿前叹沧桑,草木秋浓花争春。

会宁至榆中 9,9

山梁沟壑黄土塬,春旱秋涝最难堪;

千年垦殖地裸露,日晒雨淋恶循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