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若泽·萨拉马戈访问北京,出席其小说《修道院纪事》花山版范维信中译本首发式。他告诉中国听众,希望死后在墓碑刻上如下文字“这里安睡着一个愤怒的人。”
愤怒的人已经睡去。萨拉马戈结束了政治挂帅、争议不断的现世人生,但他悲天悯人、想像奇绝的小说,还会长久地留在无数读者心中。
葡萄牙大作家、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JoséSaram ago)因长期患病后的多器官衰竭,6月18日在自我流亡18年的西班牙兰萨罗特岛家中去世,享年87岁。
葡国空军一架C130运输机专程飞往兰萨罗特,文化部长加布里埃拉·卡纳维利亚斯女士带团随机,在萨翁遗孀皮拉尔·德尔里奥的陪护下,以国礼迎回萨拉马戈的遗体,6月19日起停灵于里斯本市政厅。政府宣布全国哀悼两天,数万葡人排队入内,瞻仰遗容。
葬礼之后,萨翁火化于首都的阿尔托·德·圣若奥墓院。骨灰一分为二,一半入土于老家———里巴特茹省戈莱加地区阿济尼亚加的乡村,另一半将运返西班牙兰萨罗特岛,埋在自家花园他喜爱的橄榄树下。
1922年11月16日,他生于阿济尼亚加一个无地赤贫农民家中,本姓德·索萨,“萨拉马戈”实乃村民拿来取笑他们家的诨号,意为野萝卜,却被村干部误写入他的出生证明。他年轻时做底层劳工,全凭自学习得文采。在独裁政权统治葡萄牙的1969年,他冒险加入尚处地下的葡萄牙共产党,并至死保持了党员身份。
他反对过军政府,反对独裁,反对教会,反对美国对古巴的封锁,反对布什和布莱尔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反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占领,反对任何政府对任何文学作品的任何审查,反对伪善的和吃人的资本主义,反对全球化,斥之为新极权主义和跨国公司控制下当代民主的失败,因此后半生争议不断。中右翼的葡萄牙总统卡瓦科·席尔瓦选择留在仅有90分钟航程的亚速尔群岛度假,没有出席他的葬礼,但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兄弟送来了致敬的红花。
西班牙副首相玛丽亚·特雷萨·德拉维加率本国政府代表团出席葬礼,并致辞说:“我们都成了他慰人语词的孤儿。在他梦想的世界里,强人会变得更有德行,有德行的人会变得更强。”
1997年3月,萨拉马戈曾访问中国。他最有名的两部小说《修道院纪事》(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11月版,三环出版社1999年3月版)和《失明症漫记》(海南出版社2002年1月版)均已在中国出版,译者皆为范维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