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1947年6月19日出生于印度孟买,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格林姆斯》(Grimus)发表于1975年。随后1981年的《午夜的孩子》(Midnight’s Children)很快成为畅销书,并最终获布克奖等多项奖。书中的主人公出生于印度独立日——1947年8月15日午夜,他发现自己与同时出生的另一千个孩子具有心灵感应的联系,而他们的命运与印度政治的命运相关联。这本书导致了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以诽谤案起诉他,因为书中一个场景显示她由于疏忽而造成她丈夫死亡而负有责任。他那也受到高度赞赏的第三部小说《羞耻》(Shame)出版于1983年。
不过,正是拉什迪第五本书《撒旦诗篇》(The Satanic Verses )的1988年出版,给他带来最大的骂名,并引发史无前例的事件。该书包含了某些穆斯林感到冒犯的大量场面,因此也迎来抗议、烧书和死亡威胁。拉什迪被指控亵渎、叛教并侮辱伊斯兰教信仰及其先知穆罕默德。该书继而在孟加拉国、印度、苏丹、南非和斯里兰卡遭禁。
次年,阿亚图拉霍梅尼从伊朗下达对拉什迪的追杀令(Fatwa),悬赏奖励任何杀死他的人。这个追杀令以及其它威胁迫使拉什迪隐藏起来,继续创作广受好评的小说和非小说作品。该追杀令还株连到涉及该书的其他人,包括出版商、翻译和书商。该书的日译者五十嵐一于1991年遭刀刺身亡,另两位译者的生命也曾被危及。《撒旦诗篇》的挪威出版商威廉·尼盖尔德(William Nygaard),于1993年10月在奥斯陆背部遭到枪击,刺杀未遂而幸存。
自1998年起,拉什迪从藏匿处复出,2004年至2006年任美国笔会会长。 2007年,他在英国女皇寿辰授勋名单上以文学贡献得授爵士头衔。
作品节录:
国家要么同化其最伟大的作家(莎士比亚,歌德,贾梅士,泰戈尔),要么设法摧毁他们(奥维德流放,索因卡流亡)。这两种命运都有问题。崇敬的安抚对文学是不适当的,伟大的作品造成头脑、心灵的巨大噪音。有些人认为,迫害有益于作家。这是是不真实的。
——节译自《烧这本书》中的《关于写作与国家的笔记》(‘Notes on Writing and the Nation’ in Burn This Book, ed. Toni Morrison,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2009. ISBN: 978-0-06-177400-3)
(http://www.internationalpen.org.uk/index.cfm?objectid=226905DA-3048-676E
国际笔会是世界上最悠久的人权组织和国际性文学组织,致力推进世界各地作家间的友谊和理性合作,为言论自由奋斗,代表世界文学的良知。独立中文笔会是国际笔会的145个分会之一,抗议中国当局对作家和新闻工作者的监禁、骚扰、监控,致力于结束中国对互联网的监控和对自由写作的种种限制。关于笔会致力于保护作家和维护言论自由以及“因作家畅所欲言”活动的更多信息,请参见
https://www.chinesepen.org/old-posts,和https://www.chinesepen.org/old-posts。
联系人:
国际笔会弗雷泽(Marian Botsford Fraser):[email protected],
或莎拉·怀亚特(Sara Whyatt):[email protected]
独立中文笔会张裕:[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