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雄:专制政治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翅膀

导致中国经济二十多年高速增长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其中专制政治应该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举例说,中国经济大量吸收外资,2002年中国引进的外资数量达世界第一(527亿美元),占中国GDP的4%,是中国GDP年增长率8%的一半(尚不考虑虚报的GDP),足以见外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占的份额。

为何在永远追求最大利润的资本眼里,中国成为乐土?资本如同水一样总往低处流——哪里没有民主法治的众多制约,只需打通权力;哪里不允许工人为自身权益斗争,可以尽量压低工人福利;哪里没有对环境保护的严刻要求,或者要求也是表面文章;哪里的政府不是维护本国人,而是专给外国资本开绿灯,资本当然就会往哪里去。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资本情有独钟之地,专制政治的“保驾护航”功不可没——只要当权者希望引进外资,就可以按照资本的意愿提供各种方便,而民众却没有表达意见和进行反对的可能。

资本在中国可以把成本压到最低,从而廉价地向世界倾销产品,把中国变成“全球制造中心”。然而这并非是值得骄傲的角色——付出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供给的是外国人。一棵生机勃勃的树长在地上不是GDP,把它砍倒了就成为GDP,把它卖到国外就成了出口额。即使眼下能够挣到一点钱,对一个已经处于生态危机边缘的社会,长期利弊孰轻孰重?

专制政治对经济的另一种拉动是靠财政投资——所谓的“上项目”。专制权力永远有建设大工程的动力,尤其是由工程师构成的决策核心。一方面其个人的纪念碑情结会物化于“世界之最”、“史无前例”一类工程;另一方面无论是为解决社会难题还是表现个人政绩,在其他方法难以推动经济的时候,政府投资就成了最方便的手段。而对于各层官僚,每一个“项目”都有众多获利机会与弄权可能,因此上下一心,相互配合。“上项目”成为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权力集团最热衷的活动,整个中国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工地。无疑,所有项目都会成为GDP,并且带动链条创造更多的GDP。然而这种GDP带来的好处只是一时。长远看,由于项目是被权力意志决定而非产生于社会需求,很多项目的结果都会是劳民伤财,破坏生态,没有效益,反而导致巨额财政负担甚至财政破产。这在中国基层政府项目中已是普遍现象。中央政府的大型项目,若干年后将会显露更严重的恶果。

中国的专制制度覆盖广泛,政权对银行的控制程度世界少有。这也是专制政治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其可任意调用居民存款,一方面作为上项目的资金,一方面可以填补以往造成的亏空。中国银行的几万亿元坏帐,应该说绝大部分都是权力制造。而那几万亿元往外花时都算GDP,也都构成经济增长的百分点,造成的问题却被掩盖于黑箱。然而无论财政赤字还是银行坏帐,最终都不能因为被掩盖而消失,只是拖后而已。拖得时间愈久,未来的麻烦愈大。

除了以上所述,还有一个人人皆知的虚报数据,也应该算作专制政治对经济的独特“拉动”。

上述几方面加在一起,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到底能达到多少,恐怕不容易算得清。我相信占的比例不会小。但如果有人就此得出专制政治适于经济发展的结论,倒不让人同意。因为这就像农民讽刺的那种“拿盖房钱下饭馆”的败家子,头几年可以吃得满嘴流油,以后却会连安身之地都找不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