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非小说榜新书《蓝石头》。
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
清华大学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榜眼
编辑理念与市场反应
最近书市一个热门话题,是据上海媒体的消息,《老徐的博客》“上市5天竟然只卖出6本书,销量绝不乐观”,大家伙儿于是忙不迭地围绕“博客书”的前景发议论。其实这未免有些迫不及待。
就北京地区的状况看,虽然不及《潘石屹的博客》,但这本书也还一直停留在榜单上,不至于跌份儿。不过,我们也可以由此说说编辑理念的问题。
徐静蕾写blog受瞩目、点击率高,说到底因为她是明星,喜欢的人多;老徐出书,不论是写真集,还是“字书”,那都是“明星书”。如何让疯狂刷新、争占“沙发”的网友觉得值得购买一册珍藏,如何让对blog无甚认识的fans对这种书写方式看得顺眼,别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何在后期宣传、销售中充分利用明星人气,都是出版商应考虑的问题。就目前的成品看,5万多字,排得疏疏落落,亦步亦趋地按博客上的内容来,颇显零乱,靓照数量又有限,封面灰灰的,不打眼,未能及时进行大规模签售,种种都未免欠考虑。
比较而言,《潘石屹的博客》打乱时间顺序,按照“往忆、渐悟、坐看、行走、发现”重新编排,整理加工,同时保留若干网友评论,做法显然更聪明。
关于编辑理念,手边还有另外一个例子。杨志军的《藏獒》虽然下榜了,但听说他的《敲响人头鼓》即将出版。事实上,这部小说初版还在《藏獒》之前,即2005年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敲响圣灵鼓:从吐番大墓到雅鲁藏布江的探秘》。当时它被定位为“行走文本”,编辑制作时尽量往《藏地牛皮书》那边靠,因此删去了其中大约3万多字感悟历史的章节,并尽可能多地采用图片,使整本书看上去更像是一本轻松愉快的“旅行手册”。
可惜得很,读者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旅游书大概已经有些厌倦,出版社如此改编也就难说成功了。如今《藏獒》名声赫赫,可是听过《敲响圣灵鼓》的读者却寥寥无几,以至于不少读者认为《敲响人头鼓》是一本新书。不用说,新版的旧著将在更大程度上恢复原貌,现在的图书市场上,这样的题材正走红呢。杨志军这个充满神秘色彩、亦虚亦实的故事,气质与《达·芬奇密码》以及上榜不久的《耶稣裹尸布之谜》颇有相似之处,也许他们仨有得一拼呢。
当然,也有后期编辑比较成功的例子———本周学术榜单第一名居然是经典名著《资本论》,令人大跌眼镜!不过,这不是完整的四卷本,而是由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缩译·彩图·典藏本”。不怕“一棒子打翻一船人”地说一句,真有心想研读《资本论》的,多半不会对这个版本感兴趣。
经典著作需得精读,只看“缩译”未免太儿戏。买它也许多是“叶公”型的读者:心向往之,但缺乏学养与定力阅读全书,于是在“彩图”的诱惑下,“典藏”之。《资本论》也就罢了,相信无论用什么噱头吸引眼球,出版社都不至于忽悠读者。时下不少图文书只求“图”炫目,不对“文”认真,无论写作或是编辑都在水准,甚至合格线之下,读者不可不细察。
□KI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