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早成红色经典。究其原因,是几十年如一日一以
贯之,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结果。该文入选高中语文,“教学
目的”说得明白,就是让学生了解五烈士献身革命的崇高形象,学习
鲁迅爱憎分明不屈不挠与黑暗统治斗争的精神。痛恨国民党法西斯,
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龙华惨案有24人同时遇难,其他19位鲜有人提及。学了鲁迅这篇悼
文,一直以为五烈士就是因为参加左联活动而被捕的。这并不奇怪,
连鲁迅也说,“案情是重的。但怎样的案情,却谁也不明白。”75年
过去了,人们对这桩血案知道多少?
鲁迅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躯的血》文中说:“要牢记中国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的鲜血所记录,永远在显
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的不断的斗争。”鲁迅不知道,“鲜
血所记录”“卑劣的凶暴”,往往拜“同志”所赐。
我有一位令人尊敬的忘年吟友,他是中共创始人之一罗章龙的侄子。
数年前,为咨询出版罗章龙遗诗,他提着罗章龙诗稿找过我。诗稿在
我处放了好几个月,得以先睹为快。在罗章龙1931年诗稿中,有一首
正是写龙华血案并为之大呼“千古奇冤”的:
怀孟雄、育南、求实与龙华就义诸友(龙华诸英烈诔词)1931年
南平北平天下奇,间气同钟江之湄。
南平挺拔苍龙斗,北平潇洒威风姿。
若论文章兼器识,孟雄吾党之白眉。
我曾亡命走沪滨,江湾闸北并驱迟。
艰难缔造同攻守,风雨鸡鸣共险夷。
著论却敌恒深夜,析疑辩难互为师。
沧海楼前客坐满,虬江庐内功无疲。
大敌当前战火急,忽兴妖妄走龙嫠。
大错已铸不可逭,佞人决策等儿嬉。
残酷斗争从后发,遂令大局为隳欹。
龙华道上血光晕,二十三人同为牺。
私斗何勇公何怯,枰输一着误全棋。
招魂远隔吴淞水,茫茫云梦奠君词。
千古奇冤莫须有,杀君乃属道旁儿。
若论何孟雄、林育南、李求实三人在中共的地位,同案的柔石、白莽
难望其项背。
何孟雄,湖南酃县人。中共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1921年入党。
1922年领导京绥铁路车务工人大罢工,1925年创建京绥铁路工会。
1926年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1927年后,历任中共江苏省委委
员,省委书记和上海沪西、沪中、沪东区委书记。罗章龙以“马氏五
常,白眉最良”之汉马良喻之。
林育南,湖北黄冈人,自号南平,即“南平北平天下奇”句中之“南
平”。中共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曾任青年团中央组织部部长,
1922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1927年任中华全国总工
会执行委员兼秘书长。
李求实(李伟森),自号北平,即诗中之“北平”。1921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1924年赴苏联学习,次年回国。1926年任中共青年团广东省
委宣传部长,主编《少年先锋》,后调任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1928
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主编,1929年到
中共中央宣传部任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编辑。
“龙华道上血光晕,二十三人同为牺(原诗如此,疑笔误)。”却只
有五人被党外的鲁迅公开悼念,叱吒风云名满天下的何孟雄、林育
南、李求实等领袖人物为什么反而数十年间无人念及?
“佞人决策”、“残酷斗争”与“龙华道上血光晕”交待了因果关
系。但“道旁儿”所指何人?
近读《随笔》2006第三期,朱正先生在《重读〈为了忘却的记念〉》
一文中写道:
“……在那个黑夜里,和柔石他们一同遇难的共有24人。鲁迅的
这篇纪念了左联五烈士。另外那19人是谁,是些什么人,不但鲁
迅的文章里没有写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不见有什么出
版物提到他们,更说不上有什么纪念活动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呢?原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这“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据朱正先生考证,指的是1931
年1月7日,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主持下,中共在上海租界秘密举行六
届四中全会,开始了中共党史上的王明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
载:“会上不断发生激烈的争论,米夫多次使用不正常的组织手段控
制会议的进行。”从罗章龙的回忆录得知,会场上争论一方是米夫和
向忠发等,一方是罗章龙、史文彬、何孟雄、林育南、李求实等。几
天后,在“花园会议”上,双方分歧仍未能消除,随同米夫与会的另
一个外国人说:“我们对于今日会议完全感到失望,这证明你们是有
组织、有纲领地来反对四中全会,已经走向反国际反党的道路。你们
反对四中全会领导就是反革命,叛徒特务,一律开除中央委员和党
籍!”
于是,这些不承认四中全会结果的人就另外成立了一个“中共中央非
常委员会”。柔石在上海三马路东方饭店被捕,就是出席“非委”召
开的会议。罗章龙和史文彬因临时有事未能到场,会议由何孟雄主
持。与会者开完会即被全部逮捕。罗章龙在《上海东方饭店会议前
后》一文中说,这次大逮捕显然是有叛徒告密。究竟是谁告的密,
“一种说法是顾顺章打电话向工部局告密;另一种说法是一个从莫斯
科东方大学回国的学生与龙华惨案有关。此人叫唐虞,他与王明很要
好。”
所以,朱正先生认为,通常说的“左联五烈士”并不是因为参加左联
的活动以左翼作家身份被杀的。而是因为参加非委的活动,以非委的
身份被捕、被杀的。在非委内部,五人中以李求实(即李伟森)地位
最高。“非委”成立,他是中央常委兼少共书记、文联书记。冯铿
是“非委”候补中央委员兼文联秘书,柔石、殷夫、胡亦频都是“非
委”文联成员。
能间接证明叛徒告密“另一种说法”的,是王明临时中央营救“同
志”的态度。朱文引刘晓《我所知道的潘汉年同志》一文所说:
“当何孟雄等同志被捕的消息传到江苏省委时,省委正在开会。
是潘汉年从特科那里得到消息后来通知的。当时,王明的表情异
常冷淡,说什么这是‘咎由自取’,他们是‘右派反党分子’,
是在反党活动中被捕的,与一般同志在工作中被捕的性质有所不
同。只布置潘汉年去进一步了解情况。当大家提到如何设法营救
时,王明说,他将与中央商量,省委不要管。1931年2月9日,何
孟雄等24位同志英勇就义的噩耗传来,潘汉年和我都主张要追悼
这些壮烈牺牲的烈士,却为王明所制止,他说何孟雄等虽然已经
牺牲,但对这些人的错误还要彻底清算。”
朱文说:“由此也就可以明白:为什么牺牲了20多人的大惨案,受到
纪念的只有‘左联五烈士’。另外19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让人知
道。”
罗章龙诗中说“佞人决策等儿嬉”,“儿嬉”即“儿戏”。“佞人”
当指米夫及其扶持
操纵的王明。“杀君乃属道旁儿”,“道不同不相
为谋”。“道旁儿”所指似为党内“道不同”者,即“私斗何勇公何
怯”、擅长暗箭“从后发”倚俄而重者。龙华惨案是“道旁儿”酿造
的。
“龙华道上血光晕”,75年过去,国民党在彼岸彻底放下了枪杆子,
遵法守纪,成为依法竞选的文明在野党,重获新生。此岸,迭经反
右、文革、“6.4”,中国又失掉了多少“很好的青年”?“鲜血所
记录”“卑劣的凶暴”罄竹难书。究其祸根,全在一党独裁。
结党难免营私,党同必然伐异。此不但是国人痼疾,更是半个多世纪
来人祸的源头。政见既不可调和,或明或暗另立山头则属必然。与其
烛光斧影,窝里斗个你死我活、殃及池鱼,何如好分好散,别开
“生”面,同到阳光下作正大光明的竞争。胡耀邦、赵紫阳被佞人
“从后发”力,中箭落马。后来者欲免蹈覆辙,唯有放弃一党独裁,
开放党禁、报禁,三权分立。要根治党同伐异,舍此别无良策。
6月3日,时近子夜,点了一枝烛,又祭上几支香。很快就要到6月4
日凌晨了,铺开一张纸,写下“为了忘却的记念”这几个字,就再也
写不出什么了,该说的似乎早已说完。屠伯想让人们忘却的,从来就
是事与愿违。邓小平以普通党员的身分下屠城令,拿青年学生性命当
“儿戏”。斥胡耀邦自由化,诬赵紫阳分裂党,其伎俩与王明、毛泽
东一般无两。“佞人决策等儿嬉”,“遂令大局为隳欹”。
“革命”,多少罪恶假汝名以行!龙华血案距今已75年,人们尚难忘
却,更何况17年前的血?
2008年奥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牵一发而动全身,“6.4”问题处理
得越主动、越早,留给筹备奥运的时间就越多,越可从容。蝜蝂〔音
“负版”,小虫名,行遇物则取而负之,虽困剧不止。──《东方国
语辞典》〕负重,亦喜亦惧,历史留给胡锦涛先生的时间确实不多
了。
辗转无眠中吟得几句:
纪念“6.4”十七周年用鲁迅韵
党同伐异到何时,十七年凝万缕丝。
三代表忙埋赤血,两杆子乱秀红旗。
胡来水祸欺盲众,寂寞江郎恋臭诗。
岱岳果能天下小,不须猫步抖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