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68年法国的五月风暴,现在不很被提到了。有时候,中国人喜欢把这件事与文革类比,好象法国人是受了当时中国人的影响—-至少当年的中国媒体是这么说的。
如何处置因社会矛盾加剧而发生的大规模街头政治?因为有了此后8年、21年在中国发生的事情,我们的思考都会比较理性一些。
回顾1968年的事还是有意义的:
戴高乐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后,推行了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使法国经济发展,国际地位获得提高。但独立发展核力量耗资巨大,遭到左翼和右翼的反对,总统的独断专行引起人们的不满,政府反对罢工的立法导致工人的反抗,削减小农户的政策也激起农民的抗争。由于经济情况不好,失业人数多达50万,青年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威胁。1968年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以青年学生为前导,法国掀起了五月风暴。
3月,巴黎大学农泰尔分院出现了学生运动,要求改革学校的教育制度。5月3日,为抗议大学当局开除学生运动领导人,巴黎大学学生罢课并占领了大学校舍。警察封闭了农泰尔分院,驱散了巴黎大学的群众集会。为抗议警察的暴行,全国各地学生纷纷罢课游行。在巴黎,学生筑起街垒同警察对峙。5月中旬斗争进入高潮。
5月12日,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斗争,要求每周40小时工作制,保证每月200美元的工资。5月13日,学生、工人联合举行总罢工总罢课,巴黎20多万人涌上街头,高呼反政府的口号,进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5月14日至18日戴高乐访问罗马尼亚期间局势大大恶化,学生占领学校,工人占领工厂,水陆空交通停顿,工厂停工,商店关门,整个巴黎陷于瘫痪。罢课罢工还席卷了法国90多个省,农民也要求提高农产品收购价和降低税收。
戴高乐匆匆回国,以军队为后盾,同工会和企业主代表谈判,于5月25日达成协议。政府基本上满足了工人和职员提高工资的要求,要求工人复工。政府允诺改组,国民教育部长辞职,实行教育改革。5月30日,戴高乐宣布解散议会进行新的选举。此日,几十万人在巴黎街头游行示威支持总统的政策。次日,戴高乐改组了政府。6月12日,政府宣布禁止游行示威。6月16日,警察进驻巴黎大学,拘捕了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五月风暴逐渐平息。6月举行议会选举,戴高乐派获胜。戴高乐为了避免“五月危机”的重演而进行了改革。国民议会于10月10日通过了建立大学自治和安排大学生参与高等教学方面的法律。局面逐渐恢复正常。
就在法国学生游行以后,中国的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了这份“法国人民革命斗争示意图”。本图两面,正面为毛语录:“可以肯定,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的彻底崩溃,世界上一切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彻底翻身,已经为期不远了。”这是从上个月毛支持美国黑人的声明中摘的。下面是制式的法国地图。
有趣的是背面,即“法国人民革命斗争示意图”。4个图例分别为“工人罢工和学生罢课”,“铁路中断”,“港口停航”,“飞机停飞”;文字说明中说:“具有巴黎公社战斗传统的法国工人阶级大造垄断资本的反”,“法国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汇合成一股强大的革命洪流,猛烈冲击着法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云云。
1965年,中法建交。本图作为国家公开出版物(统一书号12014·695)公然赞扬“造”一个建交国家政权的“反”,这显然有违外交惯例。1967年,〈地图战报〉的出版动机是由于掌权的一派“想突破以前不允许出版政治性强的时事地图的旧框框”,看来这个“框框”被突破以后,出现的就是这种失控局面。
可以给我们更深刻反思的是:建立在阶级斗争理论基础上的对待现代社会冲突的那套理念和方法,不但违背历史,而且为害人民。今天中国外交处理类似事情,不以意识形态为据,一般都表示“理解和尊重本国人民的选择”,这就是现代国际政治规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