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和政治举动的日益引人关注。新年伊始,中国外长李肇星便出访了利比亚等非洲六国;随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又于今年四月底访问了尼日利亚等非洲三国;中国总理温家宝紧接著于今年六月中旬访问了加纳等七个非洲国家。一个大国领导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如此密集地访问众多的非洲国家,在世界上实属罕见。
与此同时,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一些世界舆论对中国政府与一些臭名昭著的非洲独裁政府的公开合作也十分不满,尤其是中国政府对被指控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的苏丹政府和残酷镇压持不同政见者并且把国民经济带入深渊的津巴布韦政府等的支持,遭到了广泛的指责。
客观地看,中国如此迫不及待地进入非洲地区主要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中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短缺日益成为其维持高速经济增长的瓶颈。但是,世界上传统的安全的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供应地区,或是在传统的西方国家的势力范围之内,或是一些中国无法施加影响的地区。作为世界市场的后来者,为了保证将来稳定的石油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供应,中国只能走向那些西方国家目前不愿意进入的地区寻求利益。这些地区就包括伊朗和一些非洲国家。
中国进入非洲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中国商品和资金寻求新的市场。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轮冲击波过去之后,中国商品在西方的市场的快速增长期已经过去,已经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期。因此中国需要为其不断高速增长的经济开辟新的市场。在中国政府看来,非洲是一个有前途的市场。价格低廉的中国商品不仅能够在非洲市场上与传统的从西方进口的商品竞争,而且也能够与当地商品竞争。由于多年的经济发展和巨大的国家外汇储备,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多种渠道支持中国的民间企业向非洲地区扩展。
中国政府认为,即使从政治上看,向非洲的扩展至少在近期内也不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损失。不仅如此,中国或许能够在两个领域有所斩获。一是进一步限制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中国大陆和台湾通过经济贿赂竞相争取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支持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此外,在现有的联合国的机制中,除了五个常任理事国之外,其他国家无论大小,一国一票。多争取一些小兄弟们,尤其是一些对当今世界民主、人权等主流价值观不满的兄弟,至少能使中国政府在与民主国家吵架的时候声音显得大一些。
问题是,中国目前的非洲战略不一定能够真正地给中国带来长远利益。中国进入的一些非洲国家,政治局势极不稳定。一些国家的政权不仅在国际上臭名昭著,而且在本国内部也完全没有合法性。在我看来,这些国家的独裁政权一定是短命的。而当地那些反对独裁政权的力量,对中国政府不顾道德规范支持独裁政权的行为十分不满。不难想象,这些国家的民主力量掌权之时,便是中国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利益丧失之时。
同时,许多非洲国家的知识分子对中国企业进入非洲的模式也表示不满。我在上周末接受一家名为“走向非洲”的英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采访。不少非洲听众在现场采访期间打来电话,抱怨中国在非洲的企业不仅资金、设备是从中国带去的,而且工人也是从中国带去的。当地的非洲居民得不到什么实惠。他们认为,中国的投资者在非洲的行为甚至比过去的殖民主义者还不如。当然,中国投资者也抱怨非洲工业的效率低下等等,这种相互抱怨本身足以说明中非经济之间合作模式的潜在危机。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的这一代企业家是在一个缺乏法治、社会道德沦落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虽然中国社会的问题不应该由企业家负责,但是,在这种官商勾结和没有社会道德的环境下起家的中国商人却不能不受到大环境的影响。现在他们正在将这一套带到民风淳朴的非洲。他们大肆贿赂非洲的腐败官员,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残酷地剥削童工,在市场上以次充好欺骗顾客等等。这些行径已经引起了非洲民众的极度反感。显然,现行体制下的中国政府不会、也没有能力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可以预见,一个普通非洲民众反感中国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