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大江诗集《岁月如歌》
从6月4日至今天的6月16日,放纵了自己,每天两次酒,和朋友和同学和学生和升迁了的人们,放开了量喝,觉得社会不存在了,觉得了开心和疲累,这就是浑噩吧。每次出去喝酒,就想非要把酒喝出酒来,酒是什么呢,觉得真不是什么,可人生那份情谊、情意或情义却要靠它。文学界有诗歌如酒,散文如饭的说法,觉得确实如此。
一首诗歌就如一束鲜花,它焕发着美和生命活力,给人带来愉悦和欢喜;一首诗歌常常是一个人的理想和精神的太阳,我们读了,就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纯粹,并且还有静水潜流的力量和豪迈。诗歌是心灵的声音,它能折射出一个诗人的精神状况和审美趣味,甚至能折射出一个诗人的生活态度。这是在静下心来仔细读了大江诗集《岁月如歌》后首先想到的。
大江先生我从未见过,是一位好朋友拿他的诗集来让我看看,顺便说几句。从他的诗歌来看,大江是一位坦荡、真诚、质朴、纯真善良的人。他的诗歌清澈、质朴又有精神向度。如这首《冬思》:
汩汩小河
结满厚冰
托起三九的严寒
凝八月的忠诚
冰下正弹
春的
琴声
诗人以小河、厚冰、三九严寒、八月、春天和琴声为意象,托物喻人。我们不妨把“厚冰、三九严寒”看作我们在现实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八月、春天和琴声”意指我们怀揣必然胜利的信念和希望,而小河意指我们每一个人。所以这首诗歌实际上是诗人在告诉我们和自己:“当我们遇到一些现实或客观的困难时,要怀里揣着对自己所追求的挚爱和对自己信仰的忠诚,满怀信心,永不绝望,努力进取,这样才可抵达理想的彼岸。”所以这首诗很有向上的力量,是人生旷达心态的显现,也体现了诗人不屈不挠面对困难的人生豪情。
当然,一首好的诗歌留给读者想像的空间往往都比较大,以上仅是我读《冬思》后的理解,每个读者都可以有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阐释。诗歌的朦胧美、模糊美、多义性,甚至不同读者读后会产生歧义或对本诗进行重构,正是一首好诗歌的魅力之所在。
所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说:“诗人倾心于沉默,但必须借助于语言。”所以,从大江的《冬思》来看,语言有语言的现实,且不必同于生活的现实却能更深刻地挖掘现实和人性。
于一位诗人而言,语言充满神秘之美和改变万物的魔力,可使万物在语言的漫步里大放异彩。这也是大江的诗歌《冬思》、《信步田径》、《别时太久》、《落叶》等诗所证明了的。
读大江的《你好吗》、《百灵》、《打个电话》、《金秋的呼唤》等诗歌,让我想起著名诗人、编剧邹静之讲过的一个故事:“ 去年三四月份,有一个盲人在地铁进出口讨钱,身边挂着一张乞讨词“我什么也看不见”。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但给钱的人不多。一天,一位诗人路过,看到后,在上面加了几个字,乞讨词变成“春天来了,我什么也看不见”。结果,盲人的搪磁碗里钱比以往多了许多。改后的乞讨词明示着:春天来了,花草丛生,可是这美丽的景色我却看不见,增加几分凄惨!”因为大江的这些诗,在朴素的语言后面,透出真情实感和美好的想像力,那份感动能直达人心、且能叫人产生人生正好的美妙联想,对美好更加珍惜。
诗人是歌者,他创作的时候就是在现实和心灵的天空里飞翔。大江的诗寄情托物、喻思理、明心志。大江的诗一如三月的风,和暖温情,是诗人在独处时回到自身,回到自己内心的醒着。
诗人叶芝说:“与别人争论称为雄辩;与自己争辩产生的是诗歌。”诗人艾略特说:“诗是为安慰有教养的人所做的游戏。”诗人阿莱克桑德雷说:“诗歌是用来交流的一种深刻的真理”。读了大江的诗集《岁月如歌》,我认为诗歌也是诗人心灵的外化。
记得著名诗人郑敏说:“一个民族若没有哲学和诗歌,那就是一个低档的民族。”试想中国如果没有李白、杜甫,那还叫中国吗?
“跌到又爬起,山岭静俏俏”写诗其实就有着这样的奇妙,生活又何尝不是呢?相信大江先生定能理解此中深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