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太在乎丑闻,其原因一是自古至今意识形态“两乎皮”状
态,政治精英集团习惯于“说一套,做一套”,于是乎《三国演义》
式的智谋大全与“厚黑学”式的精英不要脸,就成了这个文化的核心
的潜规则;原因之二是,新闻管制下的正常丑闻报道几乎无一例外地
带有政治阴谋背景,于是揭发者与报道者反而不那么光彩,倒是遭遇
丑闻者更易被公众同情。
立法丑闻与日常意义上的丑闻相比,异趣鲜明。立法丑闻作为最深重
的丑闻,除了其后的“潜规则”之外,它终于打破了“口头传达(但
不写在纸上)”式的陋规,在这点上来说,立法丑闻的出现也是中国
社会被迫的进步的一种现象。
然而,丑闻毕竟是丑闻,在立法丑闻的背后,则说明:(1)我们这
个社会除了形式(如地理区域)的统一以外,已经陷入了高度精神分
裂状态,这种分裂决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多元化;(2)我们这个
社会绝对不是在一流精英的统治(与管理)之下,而是大有可能是一
大群痞子、无赖掌握着政治资源的绝大部分,至少来说,一般意义上
的政治精英已经被注水或假冒,更为严重的地说,政治行当已经没有
精英。
最近,最大的一桩立法丑闻是《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的“词不
逮意”。
本人虽非法学专门出身,但对法学著作也读之甚多,算是稍有“学
养”。仅就立法技术来说,这个“应对法”在已有的《紧急状态法》
下作一个补充以及补充的司法解释,就完全可以了。
既便非要专项立法不可,也该提出一个更为详尽的文本,也就是向人
大递一份法条详细的草本,让人大有删改的余地。这个“骗领导签
字”式的文本,终于在人大审读之前就出了大漏子。草本一经提出,
国内外一哗然,更有自由派利手连篇累赎地指斥,外加国外媒体惊呼
中国新闻自状况开始大倒退,就逼得政府方面不得不进行“词必逮
意”的新闻发言。
原来“词不逮意”或曰弹性空间巨大的草本所设的骗局,破产了,成
了丑闻。好在,注水精英或曰伪精英们已经习惯了不要脸,甚至不为
耻反以为荣。一夜之间,似乎曹魏时代的政治无赖之风从历史深处凶
猛刮来。针对所谓千人千面的社会解读,立法草案提出一方的新闻发
言人说:“《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中有关对媒体的处罚规定,
只有在违反规定擅自发布不实信息或者虚假报道情况,情节严重或造
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才适用,这不会影响正常报道有突发事件的信
息。”至此,发言人觉得解释还不够,又说:“不象有些媒体说的,
媒体今后报道突发事件就要受处罚,也不象一些媒体说的违反规定报
道就处罚。”
违规不纠固然体现出执法的宽容精神,然而这个温柔的示好之后还有
血腥的随意与不可告人的算计。
到了21世纪初期的今天,中国宪法上的新闻自由条款几乎仍如毛时代
的“废话”状态一样,至今也没有一家完全民办的报纸、杂志等媒
体。政府完全能够管住自己的子公司即庞大的官办新闻体系,跟自己
的儿子说话没必要上升到涉及全民的立法问题,仍靠政策调节也是可
行的。
不经意间把驻华外媒给“也”了进来,更是用心险恶且手法拙劣。所
以旅美资深媒体专家张伟国先生指出:这部恶法是针对驻华外媒的。
如果这个判定成立,那就更说明立法者绕这么个大圈子,实质上表明
了自己在道德上的弱势地位。处于道德弱势,耍政治无赖也就有了导
因。
不管怎么进行诠释与再诠释,毫无疑问地表明,在一部好的新闻立法
长期缺位的状态下,“应对法”成为1949年以来最大的一桩立法丑
闻。
在这个立法丑闻之后,我们不由地也心惊肉跳:我们这个没有多元文
化且精神文明处于度高分裂状态的社会,再加上一帮“渣子”级的假
冒精英的统治,是多么地危险!
可谓是“盲人瞎马,夜半池深”。
如果说胡温新政确实存在过,那么“应对法”的出台就等于宣告“新
政”开始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无独有偶,偏居中国西部的直辖市重庆,最近也爆出了立法丑闻,其
法曰:在家上网,也要到公安机关登记。
上行下效,复制速度之快,也让人惊叹。既便不存在直接的上行下效
关系,也足以说明党系如宣传子系统、政系如调研子系统的“舆情”
功能完全失效了。如果党政皆有的“舆情”(即社情民意)系统尚有
一点“谏议与拾遗”作用,就不至于有如此不要脸的规定出台。以致
于有的网民说:“夫妇作爱也去备案吧,免得有人假冒夫妻之名卖淫
嫖娼。”
一个混蛋的政府总希望自己管得越多越好,结果到头来什么也管不
好,到头来也只有强化镇压工具即放弃价值理性而追求工具理性。这
种“盲人瞎马,夜半池深”的管理方式毫无疑问地最终会导致一个庞
大系统的崩溃。简单地说:不是亡于“民乱”,就是亡于导弹。
亡于“民乱”,罗马尼亚的经典案例已作了说明;亡于导弹,伊拉克
经军事打击后的制度重置,不须多言。
在亡于“民乱”与亡于导弹之外,当然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加快民
主化的步伐;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性操作”就是避免立法丑闻的
出;而避免立法丑闻的出现,就是在社会精神文明高度分裂而未致全
面公开崩溃的有限条件下,改观“渣子”级精英混迹政治行当的现
状。
(2006年7月3日初稿;7月12日定稿) 首发民主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