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三类读书笔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储晋编著《培养天才孩子的第一法——教会孩子阅读》中披露了钱钟书读书时的情况。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其实,他只是好读书,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

  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养成这习惯,是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家里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他读完并做完笔记,才把借

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我家并没有大量藏书。

  钟书的笔记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几经折磨,有部分笔记本已字迹模糊,纸张破损。

  钟书的大量笔记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几乎全是手抄。笔记上记有书目、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钟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意读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一部一部细读,并勤勤谨谨地做笔记。

  第二类是中文笔记。他开始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1952年知识分子第一次接受“思想改造”时,他感到不宜把日记和学术性的笔记混在一起,就把日记部分剪掉毁了。他的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钟书的读书心得。日札想是“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开始的。最初的本子上还有涂抹和剪残处,以后他就为日札题上各种名称,如“容安馆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斋日札”;署名也多种多样,还郑重其事地盖上各式图章。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