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种种
《散文海外版》,06年第4期,5.00元
王十月的《寻亲记》陈述了一种现实,并以难得的写作清醒克制了可能失控的情感。1996年,王十月在深圳松岗某厂打工,二姐在东莞长安。亲人也许要等四五年才有可能相见,是什么剥夺了人伦的基本需求?《寻亲记》引用郑小琼的诗句:“我剩下的苍老,回家”,可是,他们或者她们,能回家吗?那些质朴简洁的文字,如令人绝望的现实,将强有力地冲撞读者的心灵。
两次爆炸两种死亡
《收获》,06年第4期,12.00元。
迟子建的《西街魂儿》构思奇特:工程队在西街附近炸山采石,烈士后代宝墩惊吓过度,“丢了魂”,要招魂,来喜家的招魂法器就是三枚盖着关内邮戳的邮票,泽花嫂找到小白腊,向她借邮票,宝墩的魂没招回来,西街人把过失算在小白腊身上,小白腊死于粪池的爆炸。某些细节有待民俗学的考证,而小说试图让徐队长自觉承担罪责,又稍嫌理想化。
阴阳师晴明与博雅
《译文》,06年第4期,10.00元。
《阴阳师》乃日本奇幻小说家梦枕貘的代表作,本期《译文》登载穆白的《闲坐中庭话阴阳》一文,介绍《阴阳师》系列。不得不承认穆白是高明的推介者,通过他的笔,读者更清楚阴阳师安倍晴明如何天赋异秉、如何平衡阴阳两界,大智若愚的阴阳师源博雅亦让读者着迷,晴明与博雅的交情更让人浮想连篇。无论是跟踪类型小说的经典化,抑或是发掘人心的异度空间,《阴阳师》都是可选择的对象。
散文之困
《南方文坛》,06年第4期,6.60元
王兆胜在《形不散——神不散——心散》一文中道出自己的散文观以及对当下散文的批评。他指出的散文三“困”,尤其到位:无度与失衡、“神”散或无神;“脑”大于“心”。如何走出散文之困?如何改变心灵“缺位”的散文现状?作者认为修身养性非常重要,“这是写出天地至文最难达到的一环”。作者对散文写作现状的批评,直接且罕见;作者在散文这种文体之上所寄予的精神重负,也令人瞩目。